月饼券灰色交易调查:被黄牛半价回收后流向哪?

日期: 2025-10-04 11:12:04|浏览: 1|编号: 147493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月饼券黄牛半价回收后流向哪?

记者调查月饼券灰色交易

中秋佳节将至,购买月饼的意愿日益增强。不仅普通民众为品尝月饼而挤满商店门口,众多公司也为职员准备月饼福利。许多人还把月饼券当作礼物送给亲戚朋友。

中秋临近之时,众多品牌月饼券在市场上交易活跃,进入兑换旺季。常有广告宣称“诚信收购元×月饼券,即刻到账并确认,售出后请通过私信联系”。也有信息标注“2024年月饼券正在高价回收”。同时,有人询问“如今××楼月饼券是否还有人愿意收购”。《法治日报》记者经过调查发现,社交平台和电商平台上有很多关于月饼券回收的信息,其中涉及元×、星××、美×等知名品牌,回收价格通常是券面标价的四成到七成之间。

在某个旧货交换网站上,一位来自江苏苏州的票务账号既在收票,也在出票,在收票信息里,该票务称要高价收购月饼票据,记者随机挑选了某个品牌价值318元的月饼凭证进行询问,该票务答复,318元的月饼凭证的收购价是150元

记者点击进入“出票”界面,里面写着“月饼代金券全国通用,要是您有企业渠道可以联手,价格谈妥货发出票全都包办,让您轻松赚得中秋礼品钱。”记者又用另一个账号假扮公司采购,向该票务询问了同样一种月饼代金券的“出票”费用,该票务答复说代金券的标价是248元。

月饼券可以打折,开票时按原价给普票,纸质票和电子票都行。他们这边直接开具月饼厂的发票,不是经销商的。该工作人员表示,如果大量购买,开具的发票会是苏州当地某知名品牌的。他们确保你收到的是月饼的发票。

另有一品牌月饼是记者被问及的,该票务还向记者推荐了所谓更优惠的选项,就是拿×××斯,他们卖得价格更低。这种票券可以享受六折优惠,而开具的发票金额为原价的八折或九折,甚至透露说购买这些月饼主要是为了报销发票,拿×××斯月饼,他们开具的发票能报销更多。

记者询问票券折扣差异原因,票务解释称,价格较高的票券来自市场回收,价格较低的票券则批量采购自票券经销商,采购量大自然折扣更优。

调查得知,部分个人账号于社交平台售卖零散的演出门票,甚至创建了“月饼券共享社区”。此类“售票”信息下方常有众多“购票者”报出价格。评论区里,不乏自称“大量采购月饼券”“专门收票”的账号,他们向“售票者”购买门票凭证。

采访中记者发现,月饼券数量超出实际月饼产品,形成“券比饼多”现象,这被视作月饼市场的一种隐秘操作。

业内相关人士透露说:月饼兑换券的流转情况,颇有几分像期货交易,基本上是生产厂家与购买者之间相互交易,或者是生产厂家同购买单位及其职工相互交换,这种情形已经持续好几年了。

调查期间,记者发现,社交网络上有一篇热门文章,探讨了月饼券背后的商业运作模式,指出厂商以优惠价格将券卖给中间商,中间商再抬高价格,大量卖给企业等需要分发礼品的人群。这些券有可能经由赠送或转手交易,最终落入票务投机商手中。他们先把低价大批量收来的经销商月饼票和散客手里的月饼票,再转手卖到月饼厂,或者卖个更高价给其他人。

月饼制作环节缺失的情况下,相关厂商、分销商以及囤积居奇的中间商依然能获利,这一情形被称作月饼的虚拟交易化。对于这个现象,一位来自上海的业内人士刘娟(化名)向记者剖析了月饼代金券的运作方式,她举例说明,如果食品生产商发行面额为100元的月饼代金券,以65元的价格转卖给分销商,分销商再以80元的价格卖给顾客A,顾客A又把这张代金券送给了顾客B,顾客B以40元的价格转手给了票贩子,而票贩子最终以50元的价格将代金券卖回给食品生产商。在这个循环里,即便没有实际的月饼产出,厂商仍旧获得了十五元,分销商也拿到了十五元,而中间商则赚到了十元。

刘娟表示,月饼券的非法倒卖者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类是规模较大的经营者,他们能够收购价值数百万至数千万元的月饼券,类似分销商的身份。这些人通常在每年五六月份与商家协商当年的订购额度,并争取一定比例的退款。另一类则是零散的倒卖者,他们从个人手中购买月饼券,不进行囤积,而是依据市场状况转售。

刘娟表示,月饼"证券化"导致月饼券市场价值出现起伏,制造商难以准确估计当年的需求量与供应量,或许会过量发行,或者发行不足。

有网民反映,其获得了名为“玲珑心意”的月饼礼盒,然而,该礼盒并非来自居住地附近的商店,需要前往其他地方领取,而且能否当天拿到并不确定,只好将礼盒中的月饼券卖掉。

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常莎表示,月饼券以礼品卡形态取代实体月饼,确实能够略微降低食物浪费,节省物流开支,在理想情形下促成厂商、经销商等各方获利,表面上看实现了资源合理利用。不过,现实层面显示,月饼券的金融属性愈发突出,购买者的利益或会遭受影响。

常莎认为,月饼券的售卖方式由相关店铺决定,为了逃避应当承担的责任,店铺设定了许多免除责任的说明,同时向购买者施加了许多必须履行的要求。比如,要是购买者遇到月饼兑换商品取货困难,店家不承担后果;用兑换券拿月饼,品质也难以确保,比如店家给购买者提供快到期的产品,购买者通常只能认栽;兑换券有使用期限,购买者不赶快用完就作废了;部分兑换券还规定了必须提前预约、只能在特定地点提货等条件,给购买者带来麻烦;要是购买者碰上指定商品卖完了,只能加钱换成别的。

购买月饼券的客户在跟商家的较量里往往不占上风,他们的正当权利很难获得充分维护,常莎指出。

另有业内人士表示,部分商家专门瞄准“馈赠领域”,负责“纸质月饼”的制作、贩卖以及回收,形成完整流程。这类交易比较隐蔽,接受起来很方便,资金周转也快,或许会为腐败行为创造机会。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提出,要整治月饼券异常流转问题,维护消费者正当权益,必须社会各方面共同协作。管理单位要加大市场管控,对囤积居奇或商家设下促销陷阱等违法行为,触及法律界限的必须依法严惩,切实保障消费者正当权益。企业界方面要建立行业规范,引导公司诚实经营。消费者需要保持警醒,以冷静的态度购物,务必选择合法的途径购买,根据实际需求购买,防止资源浪费,使月饼回归其商品应有的价值,以免自身正当权利遭受侵害。

(法治日报法治经纬 记者 赵 丽 实习生 林铭溱)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