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建
网络平台上的所谓“医学权威”滔滔不绝,面对各种复杂病症都能立刻给出判断,然而他们未必具备行医资格;视频里头那位“副高”职称的医生神情严肃,可实际坐诊的却是别人;最近新闻报道指出,网络上的健康指导与诊疗直播现象,潜藏着相当大的隐患。
当今信息获取途径发生重大转变,短视频凭借其形象生动、操作简单、传播迅速的特点,已经成为民众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借助短视频开展医学知识普及,是适应新形势而出现的新模式,使医学专业知识以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融入人们日常生活,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并且广受好评。
在这一阶段,众多杰出的医务工作者崭露头角。部分人细致入微阐释多发病的预防与治疗,部分人现场传授紧急救护方法,部分人澄清广为流传的健康误区。这些举措显著增强了民众的健康意识,使以预防为先的保健思想广泛传播。该短视频平台最新披露的统计资料表明,过去一年该平台医疗健康领域的知识传播者增加了1万8千人,健康知识类视频的观看量总和突破5000亿,被收藏的次数达到240亿,与上一年相比增长了百分之六十三。这些数据反映出,社会大众对于有价值的健康资讯有着强烈的追求和较高的评价。
日出时分,暗影开始显现。医学知识传播在迅猛发展过程中显现若干值得注意的情况。在关注度驱使下,部分网络平台以健康知识分享的名义,散播缺乏根据乃至完全错误的信息,更有极端情况,将知识普及变成商品销售。这些举动不仅迷惑了大众,更损害了医学知识普及的信誉基础。
对于这些情况,政府迅速做出反应。最近,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四个机构共同发布了《关于管理“自媒体”医疗宣传活动的规定》,为“自媒体”在医疗宣传方面的行为设定了明确的界限。最新规定规定网络平台必须检查认证账号的资格,禁止没有资格的账号发布医疗专业信息,禁止以隐蔽方式做广告,并且要在首页明显位置展示医生资格证明、执业证书等必要资料,以便用户可以全面判断内容的可信度和专业性。
平台是沟通医疗知识传播者和接收者的纽带,其职责对规范管理至关重要。当前,众多视频平台正逐步健全制度,借助科技手段增强内容监管能力。具体措施涵盖分级处理,对违规主体可限制交流权限、移除关注者、暂停商业活动,乃至终止账号运营。某平台在2024年7月至2025年3月期间,已处理了超过3800个违规账号。
此外,众多平台正致力于完善奖励制度,以推动权威可靠、严谨专业的医疗知识普及和分享。以抖音为例,该平台发布新规,严禁挂名认证、仿冒资格证、他人代为出镜作虚假宣传等情况,规定医疗信息必须依据权威医学资料并注明出处;同时,平台吸纳医学专家参与,并与卫生健康部门等机构合作,共同促进优质医疗内容的生成。这种做法能够促进更多优秀作品的产生,质量不高的内容则难以隐藏。
普通民众在了解医学知识时,同样要增强辨别真伪的本领。面对海量资讯,人们需要学会准确获得、领悟、分辨、运用与医疗相关的资讯——这些构成了中国人应有的医学常识。具体来说,需要借助“三查”来核实:首先确认平台是否可靠,要选择那些具备严密审核流程、与官方单位有合作的正规渠道;其次查验医疗科普者的资质是否可信,要查看其主页上的认证资料,涵盖医师资格证明、执业许可证明、所属医疗机构及科室等详细信息;最后评估内容是否真实,要留意那些过分渲染、引发担忧、宣传商品或服务的文字。多加留意,就能降低受到错误信息影响的可能。
医疗知识传播不应以追求关注度为目的,而是维护大众健康的关键工作。要实现规范与进步的协调,一方面必须借助严密管理消除不良现象,另一方面也要鼓励富有意义的健康资讯。如此一来,网络平台上的医学专家才能更有效地施展才能,让值得信赖的医疗信息真正进入普通民众的生活,为健康中国的推进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