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到网络讨论“好利来月饼27元定价是否合理”的内容,我恰好在社区附近的商店选购节令食品。货架上售卖的散装五仁月饼每件8元,而包装较为精美的莲蓉双黄月饼大约要15元。这时我注意到手机里好利来推出的“蛋黄红莲”款125克产品标价27元,便进行了简单的计算:这个尺寸的月饼小得几乎与手掌相仿,若按此比例推算一斤需要108元,这样的价格确实远高于常规月饼,所以网友产生不满情绪也就不足为奇了。
大家反映这个价格高,理由很充分:里面添加物不少,外包装也一般,确实不配这个价钱。我对此深有同感。如今购买食品,谁会不仔细查看成分表?前次买面包时,发现成分单上列着好几种我认不出来的添加成分,立刻就放下了。
月饼作为节日特色食品,其高糖高脂的成分一直备受关注,面对成分表里长长的添加剂清单,多数人会心生疑虑,产生顾虑。此外,包装方面,若以27元购入的月饼,打开后仅获赠简易塑料盒,消费者会感到不满足——相较之下,以往购买好利来蛋糕时,其包装都十分考究,此次月饼的包装显得过于朴素,从而降低了整体的价值感。
然而从店员所说的“原料需要更足一些,添加物或许得更优质一些”“不含任何添加剂,请您安心”,可以略知该品牌的用意所在。好利来在烘焙界的声誉,相当程度是凭借“选材精细”建立起来的。比如它家的半熟芝士,每盒三十多元,价格不低,但我周围不少人喜欢,认为其风味比其他品牌更顺滑,觉得“价格高的确有它的价值”。
店员口中的“用料更优”,或许是指咸鸭蛋挑选了脂肪含量高的品种,或者奶油是天然动物奶油而非人造奶油,这些不易察觉的食材差别,确实会使得成本增加。
需要明确的是,单纯声称“品质更优”并不足以令人信服。顾客对添加物质的疑虑,店员仅以“请安心”回应,却未详细说明配方中哪些属于必需成分,例如防腐剂究竟是用于延长保存期限,还是并未使用?若能展示详细成分表,逐项进行说明,比如“该成分是乳化剂,有助于提升月饼的柔软度”“此添加剂为天然色素,相较于合成色素更为安全”,那么公众的疑虑定会大幅消解。
当代顾客并非愚昧之辈,仅用“安心”二字难以令人信服,必须提供可靠的支持材料。某烘焙企业曾宣称推出无任何添加成分的面包,却遭网友揭露产品成分表中含有防腐剂,最终不仅需要公开致歉,销售业绩也大幅下滑,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公开透明。好利来若能更诚恳地披露原材料信息,例如展示供应商的资格证明,或者明确说明各类添加剂的使用目的,或许能显著减少当前的争议。
关于包装的问题,网络用户认为“一般”,实际上是因为对“27元售价”的预期没有实现。每块27元的月饼,价格并不低廉,因此大家自然会要求包装能够匹配这个价位。
追求不必过于浮华,应当具备一定的审美特色,比如印制与中秋相关的图案,或者选用更具质感的包装盒,打开时能感受到节日的庄重氛围,这样的体验才会令人满意。倘若包装与普通超市里十五元钱的月饼毫无差异,很容易让人产生“钱没花在刀刃上”的想法,毕竟在中秋时节购买月饼,除了品尝美味,也是为了增添节日的欢乐气氛,包装的精美程度,也会影响内心的满足感。
记得前几日陪母亲购置月饼,她拿起一包名厂月饼端详良久,随即又放下,表示:“独自享用无需购买如此昂贵的,普通超市里十元一个的豆沙月饼,口感同样令人满意。”这种想法普遍存在:购买月饼需视情况而定,个人食用注重经济性,馈赠他人则注重品牌形象及包装设计。
好利来27元每块的月饼,主要面向注重商品等级的顾客群体,不过务必让这类人群觉得价格合理才行,否则即便拥有品牌声誉,人们也不会持续支持,毕竟如果材料、包装等方面无法匹配售价,即便品牌形象良好,大家也不会持续认可。
如今购买月饼的渠道多种多样,除了好利来,众多新兴品牌也纷纷涉足其中,它们有的侧重于减少糖分,有的则采用具有民族特色的包装设计,售价更是高低不一。购买者都相当精明,哪款产品性价比更优,哪款用料更为实在,心中都有清晰的判断。好利来若想维持较高的价格,仅仅依靠过去的声誉是不够的,若不注重提升产品透明度,并完善细节之处,便很有可能在竞争中处于下风。
大家真正纠结的并非“27元一个月饼定价高不高”,而是“这个价位是否值得”。倘若原料确实上乘,配料也符合标准,外包装再精致些,即便卖27元,仍会吸引众多顾客;倘若仅仅依赖品牌效应,无法提供令人满意的产品,批评的声音只会持续发酵。
临近中秋佳节,民众选购月饼时最求安心愉悦。期盼好利来关注网络声音,或公开原料信息,或改进包装设计,以免月饼引发的纷争,影响节日氛围。毕竟对于购买者而言,无论价格高低,产品对等的价值才是根本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