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宝藏头条作者#
温度25度的气流掠过面庞,仅体验了两日凉爽时光,炎热便再度降临。然而位于苜蓿园的城东居民毫无忧虑,中山陵侧的树荫小径绝非虚设。
此处不见古城的喧嚣与狭窄,到处是浓密的树木,并且有一个狭长的弯月形湖泊,昼夜不息地波动,从容不迫,毫无争抢。
此地老住宅与南京方言并存,菜市和食摊同在,备有鸭肉、馄饨、皮肚面,明显宜于安度晚年。
在大片内卷的时代下,苜蓿园站出来说:“我偏不走寻常路。”
️️️
必须承认,我们城市东部原本是早期富裕区域,那时河西尚未兴起。回想起二十多年前,梅花山庄的房价就已达到每平米三千元,那些经济拮据的人只能无奈地表示,价格实在太高。
现在观察梅花山庄、富丽山庄和月牙湖校区,它们的容貌因岁月而风化,如今已化作普通无华的六层住宅楼。
临近高档住宅区,闲暇时漫步片刻即可到达对面的弯月湖水边呼吸新鲜空气。顺便说明,弯月湖水畔是消夏纳凉的绝佳场所。
2016年,月牙湖终于不再被称为“黑臭河”,在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后,它实现了脱胎换骨的转变。
月牙湖公园充满悠闲氛围,老年人常在树荫下摆开牌桌,自在娱乐。部分人练习传统武术,擅长音乐的人则用萨克斯和手风琴合奏,现场感十足,宛如小型音乐展演。
不论你是散步、跑步还是骑行,这片绿意都会治愈你。
湖水通常能吸引众多钓鱼爱好者,其中一些人携带完备的渔具耐心等待鱼儿上钩,另一些人则直接赤脚跳入水中,无论如何,他们大多都会满载而归。
湖心处的看台,以前春游时总是挤得满满当当,人们聚在那里观赏表演,如今那里变成了大妈们聚在一起,聊着家常琐事,还有孙辈的趣闻轶事。
菌菌的游泳本领是在月牙湖体育场馆掌握的,那个地方除了可以泅水,也适合博弈、挥拍、习练跆拳道。
同住苜蓿园的你我,总会有那么一次在北京华联超市擦肩而过。
不论过去多少岁月,它始终是周边住户的首选之地。旁边的那个黄色标志建筑依然矗立着,每当取得优异成绩时,那里便是理想的庆祝场所,随便吃上一块大汉堡,就能愉快好一阵子。
华联旁边的鸡蛋麻糍确实十分可口,虽然店面不大且有些破旧,但味道相当出色。刚吃第一口时,那软糯细腻的口感就让人感到十分惊喜,再配上鸡蛋和火腿,味道更是美妙无比。
气氛都烘托到这里了,总得安利下朱三家龙虾和东北酱骨菜馆。
东北菜肴几乎不会让人失望,这家店确实非常可靠。每只20元的牛大骨谁能抵挡得住,各个部位都滋味十足。大口吞咽时肉味和酱香同时散发出来,这种享受实在令人满足。
浓郁的汁液穿透了所有细嫩的纤维,每一片都饱含着丰富的调料,带给许多人狼吞虎咽的享受。
北京华联如今依旧存在,向阳渔港则已经转型为维也纳餐厅。过去,它也曾是举办婚礼宴席的理想场所。
月牙湖东面以小卫街为界,卫岗人的日常离不开那条二百米长的坡道。
苜蓿园地铁站1号口通往陵园路,春天想去梅花山观赏梅花,可以从这条路走。虽然人多路窄,但生机勃勃的梅花定不会让你失望。
3号出口出来就是二十八所、南农卫岗校区。
爬坡走向童卫路,南农三号门不缺美食。
南农学子生活美满,然而美好不止于食堂的皇家风味。特色小吃,借一顿地道韩餐重燃学子们的青春活力。
三号门侧的售卖摊点,总是让人想起持续多年的肉夹馍与烤全羊。若要搭配成一套丰盛的餐点,对面的无骨鸡柳和鸡蛋灌饼也必须加入其中。
南农烧鸡、黄教授烧鸡、香馥馥烧鸡
,这三家烧鸡随便选一家都不会有错,不过南农烧鸡能够挺身而出自豪地讲,它有学历
强烈推荐南农西门这家经营十年的西部面馆,如果想要品尝,务必尽早前往,否则只能无奈地排长队,干等着。
苏果与龙宫大酒店,过去是卫岗地区的显著标志,后来在牛粪气味弥漫的多年后,彻底不见了踪影,如今只留下连续不断的上下坡路,以及卫岗奶站。
与苜蓿园的安静不同,在月牙湖区域,后标营、御道街以及瑞金路一带,到处都是令人发胖的强烈暗示。
那条后标营路,颇具文化韵味。郑外学子、南航青年、南理工学子、南农学子,青春活力四处涌动,四处可见。
如果让我形容苜蓿园,就四个字“理想生活”。
城东最初那些富裕人家区域的优越感已经消失殆尽,依然能够欣赏到紫金山、月牙湖的壮丽景色,与别处那种激烈竞争、艰难谋生的状况相比,这个地方才算是真正享受生活。
苜蓿园,一个让你安逸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