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阅读行业微观察:用耳朵去“阅读”

日期: 2025-10-09 09:14:23|浏览: 3|编号: 150526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张鹏禹

现在,很多人开始喜欢听书了。第17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表明:2019年,我国有31.2%的国民有听书习惯,成年人跟未成年人相比,听书比例比前一年分别增长了4.3%和8.5%。有声书主播借助声音的创造力,让听众深刻体会到书籍本身以外的播音艺术魅力。

制作有声读物需要经过版权获取、录制制作、内容规划、平台传播等多个步骤,才能让听众听到完整内容。因为版权费用、制作费用、编辑费用、推广费用等开销较大,并非每本书都适合制作成有声版本。根据调查,网络连载小说、电影电视剧改编作品以及经典名著是目前最受欢迎的有声读物类型。

通常情况下,网络文学作品中,涉及超自然现象、都市传奇以及时空穿越的故事比较受欢迎,例如《斗罗大陆》《傲世九重天》等。另外,像《白鹿原》《孤城闭》《庆余年》这些热门影视剧的剧本也备受青睐。就连儿童有声读物里的优质内容,市场效果也相当好。这是“懒人听书”创始人宋斌的看法。

录制有声读物必须先处理权利相关事宜。电子版书籍、传统书籍以及有声读物的授权方式各不相同。每本有声读物的授权内容也存在差异,具体可分为个人朗读、男女合作朗读、多人组合朗读、以及根据剧本改编的音频剧等类型。近些年,一些音频播放软件不再局限于单纯把小说录制成声音,而是把剧本式加工结合到有声读物制作中,推出了有声读物“下一代形态”——广播剧形式。

二零一九年,新经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进入有声书市场,其推出的首部有声读物是阅读门槛很高的文学名著——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该书在喜马拉雅平台发布首日,收听次数就超过十万,各大平台总收听量接近千万。这种情况让许多人开始明白,经典作品同样可以通过听觉欣赏。

成功的有声读物,部分源于作品本身的深厚底蕴,部分得益于制作层面的精心打磨。

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的230种有声书中,有一部经典作品特别受欢迎,那就是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这部作品在各平台的累计收听量已经超过300万。此外,《傲慢与偏见》《月亮与六便士》《乱世佳人》《老人与海》等经典作品也同样备受青睐。

如今众多音频播放平台,文艺名著已属流行作品。以喜马拉雅为例,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播放次数累计过1.33亿,其《人生》作品收听量亦达830万。此外,《围城》与《张爱玲全集有声剧》等同样备受听众青睐。

有声读物有个好处,就是大家不需要影响正在做的事情,也无需用眼睛或双手,就能实现阅读目的。比如开车的时候,或者吃饭的时候,再比如照顾孩子的时候,又或者排队的时候,只要带着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在任何地方都能收听。因为这个优点,有声读物在促进大家读书方面的特殊作用,正越来越受到关注。

喜马拉雅在国内建立了五千多个有声资源点,用户能在广场、公园、地铁等二十余种场合随时免费收听有声读物。懒人听书启动“书舟工程”,借助图书募集、设立书舟阅读站、组建品牌公益团体等举措,着力为山里孩子、乡村园丁、边疆卫士、视障群体输送高品质阅读内容。

二零一九年岁末,《泰晤士报》披露过这样一个信息:全球有声读物产业在二零二零年预计将增加百分之二十五,其市场规模将近四十亿英镑,折合约三百六十三亿元人民币,这个体量有望超越电子书销售,可见有声阅读领域前景十分宽广。

许多出版机构正积极拓展整合出版业务。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负责人臧永清指出,诸如有声读物之类的数字化产品,主要目的是提升纸质书籍的市场价值。他认为,将音频出版物作为纸质书籍的辅助形式,能够提升产品的整体附加值,从而带动纸质书籍的销售情况。

借助文字与声响的结合呈现,有声读物发掘了书籍的深层意义,这种新颖的阅读途径越来越受到大众青睐,特别是受到年轻一族的喜爱,正逐渐转变为文化传承的新途径。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