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东西家家户户囤了不少,专家:只能保存半个月,网友吵翻

日期: 2025-10-11 16:07:34|浏览: 3|编号: 152162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端午佳节刚过

无论是买的、做的

还是别人送的

相信家家户户都囤上不少粽子

在接下来一段时间

粽子都是早午晚餐的“忠实伴侣”

作为“高淀粉+高水分”的传统节庆食品

粽子在数千年来备受人们喜爱

但对于怎样才吃对

如何保存、保存多久等问题

网友却吵翻天

最近,关于冷冻熟粽子不宜存放过半月的说法,在社交平台上引发了广泛讨论,这个话题也多次成为网络热点。

对于这个现象,有网民称“每年包裹粽叶都要持续一年”,亦有网民强调“商店售卖的粽子通常至少能存放八个月”。

图源:社交平台截图

那么

粽子究竟要如何保存?

放冰箱又能“极限”保存多久?

为什么有的粽子放冰箱后第二天就变硬?

……

这些问题,本期《搞边科》将一一为你解答。

图源:AIGC

自制粽子保质期最短

节庆日结束之后,网络空间里出现若干介绍怎样储存粽子的简短视频,里面“做好的粽子放入冷冻库不要存放太长时间”这类言论,引起许多网民感到困惑。

根据掌握的信息,这些短视频转述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综合内科主任医师张晋的观点。张晋提到,包好的粽子如果吃不完,煮熟的粽子冷冻起来最适宜的存放时间大约为半个月,而生的粽子放在冷藏室里能够保鲜五到六天。

对于这些说法,许多网友以自身经历提出异议,指出“每年收到的礼品粽都能存放一年以上,实际效果并无不同”“粽叶上标注的冷冻保存期限为八个月”“从商店购买后,生产时间早已超过半个月”等。

图说:网友热议粽子的保质期。图源:社交平台截图

那究竟谁对谁错?我们一步步捋清。

专家指出,其论述仅涉及自制粽子,通常情况下,未作特殊处理的熟粽子,在冰箱冷冻时,最适宜的存放时长为半月,若存放时间过长,糯米会变得坚硬干燥,无法保持原本的软绵香甜风味,同时其营养成分也会逐渐减少。

其次,一些网友提到,超市售卖的粽子可以保存六个月到一年的时间,这是由于工业化生产的粽子经过生产加工、包装处理、冷藏运输、上架销售等一系列流程后才提供给消费者,而生产时加入的食品辅助剂,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粽子的保存期限。

另外,当前多数粽子产品应用真空封装技术,显著减缓了细菌与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因此其储存期限远超传统粽子的保质期。然而,实际存放时间受多重因素影响,包括生产单位、制作方法以及内馅种类,例如肉馅粽、豆沙粽或咸蛋黄粽等。通常情况下,灭菌技术越完善,产品的抗腐性能就越出色,相应地,包装上所规定的有效期也会更长些。

常温下,阴凉干燥的地方存放的真空粽子,其保存期限一般介于六个月与十二个月之间。

图说:各式各样的粽子。

短期放冷藏 长期放冷冻

解决了各执一词的争议,我们接着要研究怎样科学地保存自家制作的熟粽子,或者已经打开包装的粽子产品。

有些人认为,即便将粽子存放在冰柜里,如果存放的地点不恰当,也会造成粽子保存效果不好,可能出现再次生硬、解冻时散发怪味等现象。实际情况是,这种看法并不完全正确。

粽子出现返生变硬和异味的情况,有多种因素造成,首先是将刚煮熟的粽子马上放入冷藏,这种做法会促使淀粉加速陈化,让糯米发生返生现象,这也是导致粽子变硬的首要因素;其次,如果粽子没有完全封存就进行冷冻,不仅会轻易吸附冰箱中的各种杂气,同样也会引发粽子的返生;再者,初次煮粽子时如果加热时间不够,导致糯米糊化不完全,一旦冷冻起来就很容易返生。

图源:AIGC

那么,粽子究竟应该存放在哪里呢?这要看打算保存多长时间,若是短暂保存,就放在冷藏柜里,如果需要长期保存,则应该放入冷冻柜中。

(1)短期保存

短期保存一般为3-5天,做法是

1. 将粽子自然晾凉(千万别趁热密封!);

2. 用干净棉布包裹(吸湿透气);

3. 放入陶瓷碗中(别用塑料盒!);

4. 盖上粽叶或烘焙纸(模拟原始包裹状态);

5. 最后放进冷藏室。

(2)中长期保存

中长期保存一般为1个月,做法是

1. 等煮熟的粽子完全冷却;

将每个物品都用保鲜膜严密包裹,务必使其紧贴表面,这样能够防水,接着在外部再缠绕一层锡纸,目的是为了隔绝光线和消除异味,同时也能防止物品氧化。

3. 放入密封袋(防串味)并排出空气;

4. 置于冰箱冷藏室最上层(温度最稳定)。

图源:AIGC

(3)长期保存

长期保存可达半年甚至1年,做法是

1. 将粽子煮熟煮透并等待完全冷却;

2. 准备凉白开+少许盐的混合液(比例1000:1);

3. 将完全冷却的粽子快速浸入3秒(杀菌防霉);

取出来,用厨房纸巾擦掉外边的水分,然后用真空设备把包装抽成真空(这样就能防止氧化)。

5. 最后放入冷冻室最底层(温度最稳定)。

还有祖辈人士主张把粽子浸在清水里存放。这种做法确有可取之处,在物质条件有限的时代,它是一种惯用的储存手段,不过必须每日更换活水,并且保质期仅限于两三天;随着当代家庭普遍配备电冰箱,此法反而更易导致微生物繁殖

图源:AIGC

必须注意,若要享用冷冻柜里储存的粽子,应该提前一天把它移到冷柜中,第二天清晨再把它放进蒸器里加热八分钟,或者用微波设备处理两分钟(切记绝对不能采用水煮的方式),这样吃起来的粽子才会既香又软。

当然,上述方法仅能尽可能延长粽子最佳状态的维持时间,若发现存放时间较长的粽子出现了油腻气味、发酵气味等异常味道,则表明粽子已经腐败,不能再继续食用。

“量”大的广东粽适合分食

肉粽带有恰到好处的荤香,蛋黄粽带来油润的鲜美,各种甜粽弥漫着绵糖的甘甜,一不小心就很容易吃下太多粽子,从而引起消化不良。

从健康角度讲,粽子能补充体力、温养脾胃、减少脂肪、改善消化、促进水分排出、缓解热毒,不过其中糖分和油脂含量较高,热量大且消化慢,过量食用不仅会造成身体能量积聚,提升发胖风险,还可能引发肠胃不适和心血管问题。

成年人怎样把握食用量?关于这点,前年已经有一个网络热议话题,内容是专家提出每天最多食用三个粽叶包裹的食品。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的李青芸医师进一步指出,健康人群每日进食量不宜多于三个小粽子,单个粽子的重量大约为五十克,整体食用量需维持在150克以下。

图说:“大块头”的广东粽适合分食。

广东是著名的美食之乡,当地粽子的样式丰富多样,一般粽子的重量介于100克到250克之间,比如,蘸白糖吃的客家灰水粽,每只大约重140克,一天吃一个,分量还算适中。

对于体积较大的“重头戏”,比如重达半斤的肇庆裹蒸粽;重量介于半斤到一斤半之间的中山芦兜粽;以及重量在半斤到一斤左右的清远驼背粽等,专家提醒“最好和亲友一起享用”。

健康吃粽有讲究

合理食用粽子,必须控制分量,同时要关注吃的时刻,考虑食物的搭配,还要看个人的身体状况。

食用时间

糯米是粽子的主要成分,在加工时会进行压紧处理,所以这种食品的卡路里含量比较丰富。人体消化食物的过程,从进入胃部到通过肠道,通常需要六个小时到八个小时的时间。

应该指出的是,粽子一旦冷却,糯米中的支链淀粉就会发生回生现象,这种情况下抗性淀粉的含量会随之增加,导致食物的黏度和韧性增强,同时其被胃消化的难度也会相应增大。

因此,吃粽子的最佳时段是早上或者中午,晚上和睡觉前最好不要吃,而且一定要趁热吃,刚打开的粽子在室温下不能放超过两小时。

食用搭配

无论是咸粽还是甜粽,都是妥妥的“升脂”饭团。

吃粽子时最好配些富含纤维的青菜和豆制品,比如洋葱、西兰花、菜花、胡萝卜、白萝卜、菠菜、白菜、南瓜等,这样能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的全面吸收,有助于营养均衡,促进消化。

另外,它还可以与茶类饮品搭配享用,例如绿茶、红茶或普洱茶,同时能够促进消化功能。

个人体质

根据中医体质学说,吃粽子也要因“体质”而异。

这种体质的人,舌面发黄且黏腻,脸上容易冒痘痘:每天最多吃一个,最好和冬瓜汤一起食用。

阳虚体质的人容易感到寒冷,身体四肢温度偏低,可以增加食物的摄入量,建议将食物加热,然后撒上一些胡椒粉。

阴虚体质(口干、易上火):避开咸粽子,甜粽子也要控制量。

气郁体质(情绪低落、胸闷):吃粽子时可搭配玫瑰花茶。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虽然粽子很美味,但并不是人人都适合吃。

当前医学观点指出,有肠胃功能紊乱问题的人、血糖控制不佳者、体重过重及循环系统存在隐患者、胆管系统有毛病或胰腺发炎的人群,这几类人群都不宜食用。倘若实在难以抵挡诱惑,也仅能略微沾唇,否则容易引发不良后果,对健康造成额外损害。

学会正确保存粽子了吗?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