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中国·安徽丨安庆:传承中发展 文化焕然如新

日期: 2025-10-13 03:03:30|浏览: 9|编号: 153204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安庆地处长江进入长三角的起始位置,享有“长江万里此咽喉,吴楚分疆第一州”的赞誉,历来被视为关键要地。

皖江地区孕育了这种文化,桐城派在此发展壮大,黄梅戏也由此兴起,这里堪称人才济济,既有古老风貌,又充满现代气息。

悠久丰厚的文化积淀,赋予安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独特的底蕴,使其在传承传统中展现新风貌,在开拓进取中注入新动力。

守护一江碧水千年文脉

安庆地区长江沿岸全长165公里,同时包含18条通江水道,它位于安徽省、江西省与湖北省的接壤地带,作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在安徽的部分,扮演着关键角色。

去年,安庆市共获得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3458万元,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921万元。这些资金将投入到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工作中,以延续长江文化的辉煌脉络。

安庆振风塔。

薛家岗考古遗址公园工程是安庆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项目。该工程已经完成了薛家岗遗址保护规划的修订和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的新编,表明这片土地下的文化遗迹即将得到重新发掘。

安庆市正在稳步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项目。现阶段,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复查工作已经圆满收官,期间新识别出182个文物遗址。这些新发现的遗址将实施全面保护措施,并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安庆市文化和旅游局一位负责人透露,安庆将着力探索长江文化的深层意义及其现代意义,大力展现本地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文化与旅游的相互促进,使长江相关的文化遗产和文物资源焕发新的时代生机。

历史文化街区讲述新故事

这条拥有八百多年岁月的倒扒狮街,在明清时代曾是“皖江第一街”,如今已发展成为安庆地区文旅结合的成功案例,充分展现了地方特色与旅游发展的完美融合。借助精细化的改造工程,街区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同时让胡玉美、麦陇香等历史悠久的店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安庆古城倒扒狮历史文化街区。

这个区域兴建了牌楼、清朝邮政局、黄梅表演场所、特色旅馆等文化建筑,同时增设了多种类型的潮流商铺。当地定期开展月圆灯会、花海庆典、传统艺术展演、新春集市等活动,每年接纳超过七百四十万访客。

大观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项目成功入选新修订的全国首批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成为安徽省内唯一获此殊荣的项目。我们将尽最大努力保护历史资源,同时修复原有建筑的风格和布局,全面展现安徽独特的“皖韵”建筑魅力。大观区相关负责人这样强调。

大南门那条有特色的文化街现在已经开放了,是个很受年轻人欢迎的地方。这条街不仅还保持着古城的样子,还增加了很多新奇的体验项目,比如黄梅戏不倒翁表演、舞狮队伍巡逻、晚上可以坐的巴士游览等等,让古老的文化和现代的生活结合得很好。

传统技艺焕发新生机

最近,潜山市痘姆乡,痘姆陶器烧制技艺的守护者正教给年轻人如何运用古老方法制作陶器;与此同时,宿松县文化中心广场上,文南词的表演让许多老戏迷感到非常满足,连连称赞。

安庆已形成州级以上非遗项目361件,州级以上非遗传承者1066名,建立起中央、省、市、县四层级的保护机制。2025年,安庆又增补了93位市级非遗传承者,为非遗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痘姆陶器烧制。

9月26日上午,“古韵宜城 魅力非遗”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校园的活动在安庆市延乔中学开展。活动期间,传承者们纷纷展示自己的专长,精湛的手艺让同学们观赏得非常过瘾,同学们通过与传承者面对面沟通、亲手尝试传统工艺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非凡吸引力。

一位出生于二十世纪零年代的归国女性黄申,在安庆市创办了一家文化创意商店,该店售卖的融合了当地特色的产品,年营业额超过一百万。她设计的以振风塔为灵感的系列玩具、表现黄梅戏角色的装饰贴纸等,受到了年轻群体的喜爱,成为了流行的商品。“期待有才能、有热忱的年轻人能够投身其中,设计出更多富有创意的文化产品,为家乡的文化形象做出贡献。”黄申表示。

传统村落保护助力乡村振兴

安庆市一共有六十个传统村落,当中包含国家级传统村落二十三个,以及省级传统村落三十七个。今年五月一日,《安庆市传统村落保护条例》开始正式施行,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层面的支持。

安庆市太湖县汤泉乡龙潭寨古民居。

《条例》把安庆独有的"戏剧文化"、"弹腔文化"、"陶器文化"、"诗词文化"等吸收进来,编入其中,倡导村民去举办传统民俗活动。这表明传统村落的维护不再局限于房屋维护,而是要保护整个文化环境。

安庆提倡以建立村史馆、博物馆及公共文化场所等途径,合法且得当运用传统建筑。同时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点、传统手工艺工坊等设施。这种动态保护方式,使传统村落不再只是静态的展馆,而是充满活力的生活场所。

潜山市天柱山镇和岳西县河图镇这些地方,乡村旅游业正在快速兴起,"文化娱乐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新思路使老式村落展现出新的生机。当地居民依靠开设旅店、组织民俗活动、售卖地方特产和手工制品,达成了在本地就业致富的目标。

黄梅戏乡唱响时代新声

9月26日晚上,安庆市黄梅戏艺术中心举行了名为“戏韵江淮 文化惠民”的2025年安庆“十一”黄梅戏展演周开幕式。这个展演周里,将会有18部杰出的黄梅戏剧本,它们分别来自安徽、江苏和湖北这三个省份,轮流进行演出。

黄梅戏展演周经典唱段演唱会。

自2013年开始,黄梅戏的“十一”展演活动持续开展过八回。历经十余年培育,黄梅戏展演周已成为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的有力补充,是黄梅戏交流的亮丽窗口,是一年一度的艺术庆典,同时也是文化惠民的欢乐时光,并且成功塑造出“黄金周期间体验黄梅戏,白天观光、夜晚看戏”的文旅品牌形象。

对于喜爱戏曲的朋友们而言,在本地观赏高水平的表演,是一种难得的愉悦体验,安庆市民朱自生这样认为,他补充道。对于远离家乡的安庆人来说,一旦听到黄梅戏的旋律响起,内心便会涌起浓浓的归属感,在浙江工作的洪建平毫不掩饰自己的感受。

黄梅戏是安庆以及安徽省极具特色的文化象征。近些年,安庆市将推动黄梅戏的兴盛与传承列为建设文化强市的关键任务,制定了《安庆市黄梅戏保护传承条例》,积极争取设立国家级戏曲文化生态保护区,推进文艺佳作计划,注重培养戏曲人才队伍,广泛传播黄梅戏艺术。

公共文化服务,深深打动民众。在专业场馆与社区广场,通过传统戏曲展演和爱好者交流活动,今年活动周里,多项惠民节目将接连呈现、密集亮相,把优质的文化体验带到民众身边,持续满足民众不断提升的精神文化追求,充分展现安庆丰富的人文积淀和强烈的文化自信。

安庆上演精彩剧目,城市魅力不止于此。观众既能欣赏到共享的艺术盛宴,也能深度感受安庆秀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别具一格的民俗特色。人们在观赏山水、游览园林、品味景致的过程中,体会诗意与远方的和谐交织,使城市文化影响力转化为推动安庆经济进步的强大动力。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