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记饼艺的变与不变 网络传播助珠海唐家非遗月饼走向全国

日期: 2025-10-15 06:05:24|浏览: 4|编号: 154741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2025年春节即将到来,珠海唐家麦记饼艺的制造场所已经摩拳擦掌,以便迎接蛇年第一个老式节日。这个品牌通常只在中秋、端午、春节这三个节日营业,因此每到这个时候,它的拥趸们都充满期待。

麦记月饼在珠海人心中,代表着深深的眷恋,是童年时光的印记,也是故乡风味的象征;对于外来游客而言,它是一种特产,是岭南地区的馈赠,展现了珠海的地域特色。历经百年,麦记饼艺不断推陈出新,进步的是紧随时代潮流的技艺和不断完善的秘方,永恒的是代代相传的宗旨和对传统工艺的坚守。

二零一六年,“唐家麦记饼艺”入选珠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并荣获多项政府嘉奖与支持,得到相应扶持。在互联网发展的大环境下,“唐家麦记饼艺”着力强化网络平台建设,并且充分运用互联网资源,不仅成功扩大了销售范围,增强了品牌知名度,也让这项延续百年的美味得以向更多人展示。

走过百年 不变的是初心与传承

唐家麦记饼艺的历史悠久,超过一百年,起源于顺德凤城地区。俗话说,广东的饮食文化以凤城最为出色。根据资料,麦记的先辈最初在顺德制作糕点和饼食来维持生计,由于战乱,年仅八岁的许文锦(许叶阳的祖父)随父亲迁往珠海唐家湾定居。唐家村的居民大多从事农业和渔业,因此糕点饼食在当时成为了当地人们喜爱的食物。原名是“锦记”,后来因为各种情况,“锦记”最终停业了。凭借出色的手艺,他在当地获得了一定的声誉,被邀请到军队担任多年的糕点烘焙教师,退伍之后,他在供应社的食堂里担任点心师傅。随着改革的到来,许文锦的儿子许华祥重新开设了饼店,并将店名定为“祥记”。许文锦时常想起制作糕饼时面粉的麦香味道,从继承到创新,他毕生所思,丝丝麦香,后来给孙子取名“许小麦”。到了2005年,“祥记”正式改名为“麦记”。“麦记”这两个字寄托了许家四代人的本心与延续。

进入麦记饼艺,可以看到柜子里摆放着过去制作月饼用的印模,它们经历了岁月的洗礼,虽然现在已经不用了,却显得更加有分量和历史的延续性。

麦记月饼需求旺盛常常售罄,麦记饼艺第四代接班人许叶阳透露,每年购入的食材用尽便不再制作,因此迟来的顾客就难以购得招牌式月饼,他也不乐意为卖出更多盒装月饼,而选用自己并非十分称心的食材来制作。

许叶阳谈到,麦记月饼其实没什么特别秘方,如果说有,就是多年接续下来的精心制作。每年中秋前一个多月,许叶阳就要去各地原产地挑选合适的原料,比如云南、江西等地,跑遍一圈,选好食材后,才会开始制作。许叶阳指出,江西的莲子颜色洁白、颗粒硕大、香味甜美、口感软糯,用它做的莲蓉是其他品种比不了的。正是对用料的极致追求,麦记月饼收获了广泛认可。

走向全国 变的是技术和受众

如今制作月饼已改用机械完成和模制,先前几年还是靠手工和面,用祖上传下来的木制模具成型,不过许多老手艺人都因长期劳作导致手腕受损,加上订单量巨大常常无法按时完成,因此不得不借助机器来应对。许叶阳表示,实在没办法,必须确保每年能完成这么多订单,才能让这个味道被持续记住,所以部分环节只能交给机器处理。自从引进了设备,麦记月饼的年产量从原先的中秋节一万多盒提升到五万盒以上,可是即便这样,还是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许叶阳透露,麦记月饼的秘方每年都会进行更新,每次产品售罄后他都会走访购买者,征询他们的看法,从而为下一年的改进提供参考。正是这种追求卓越、重视顾客意见的麦记烘焙理念,在坚守本真和诚心的前提下,持续优化配方,不断在市场上检验产品,才造就了逐步完善的麦记月饼系列。

民国期间,珠海唐家湾归侨数量庞大,经由这些归侨的介绍,麦记在海外侨民中建立了良好声誉。随着新媒体兴起,网络传播的效力使麦记不仅限于唐家、珠海之间口耳相传,更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上成为“供不应求”的网络红点,麦记也由此逐渐拓展至全国市场。许叶阳谈到,他们现在开设了网店,每年销售月饼、粽子这类商品,其中两成到三成需要通过快递发送到其他省份和城市。

麦记凭借多年建立的声誉,其芦兜粽在端午节广受青睐,曾经被冷落的唐饼经过重新设计,变成了春节时最显眼的节庆食品。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