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中秋”世界各地传统糕点荟萃

日期: 2025-10-15 21:04:11|浏览: 4|编号: 155178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那是8月30日于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大街拍摄的知名马卡龙品牌皮埃尔·埃尔姆门店画面。新华社记者高静提供

这张照片记录了8月24日于新加坡“松园”点心铺制作的班兰点心,由新华社提供,拍摄者为邓智炜。

这是一张8月23日于罗马某餐馆摄取的经典风味提拉米苏的照片。提拉米苏属于意大利的传统点心,广受全球民众的欢迎。制作这道正宗的意大利提拉米苏,需要用到马斯卡彭乳酪、手指饼干、蛋黄、咖啡以及可可粉等食材。浸过咖啡的手指饼干和奶酪酱叠放在一起,表面覆盖一层咖啡粉,再点缀少许碎巧克力;取一勺放入口中,奶酪的醇厚丝滑和湿润的手指饼的酥脆感交融,甜意刚涌现时便被咖啡的微苦调和,即便刚吃完丰盛的意大利面,也难以抗拒这道诱人的点心。新增的提拉米苏品种里,有运用传统风味的,也有搭配开心果风味的,还包含了多种水果风味的,这些产品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顾客关注。新华社记者 程婷婷 摄

8月23日,罗马某餐馆,两位观光客于售卖提拉米苏的铺面,度过闲适时刻。新华社记者 程婷婷 摄影

九月初,人们来到泰国的首都曼谷,在一家名为“九姐妹”的甜品店,精心挑选着当地特色的传统点心。对于甜食,泰国人有着特别的偏爱。在他们的文化里,黄色或者金色都代表着好运和财富,因此“黄金三宝”——蛋黄花、蛋黄球以及甜蛋丝,便成了泰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甜品。这几款甜品的主要原料是蛋黄、糖浆和面粉,在普通的市集上就能买到,同时也是各种重要节日庆典上不可或缺的食品。新华社记者 张可任 摄

九月份的第一天,有顾客在泰国的首都曼谷,光顾了当地知名的“九姐妹甜品店”,他们正在那里,精心挑选着具有民族特色的泰国点心,这张照片,是由新华社记者张可任拍摄的。

这是8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一家甜品店拍摄的“拉杜”。这种传统甜点呈圆球状,外形像鸡蛋。“拉杜”是用面粉、糖、植物油、香料和坚果等材料混合烤制而成,味道酥松香甜,口感十分浓郁。它是南亚地区非常有名的一种传统点心。新华社记者张迺杰摄

8月27日,印度首都新德里某家甜品店,一位男士正在展示名为“拉杜”的当地传统点心。新华社记者张迺杰拍摄。

9月3日于斯里兰卡科伦坡拍摄了这些炸制完成的油糕,这是当地的一种特色甜品。斯里兰卡的甜点种类繁多,风味各异。油糕作为传统食品,常出现在斯里兰卡的节日庆典和日常家庭聚会中,它的制作原料包括米粉、糖浆以及椰奶,经过油炸处理后呈现出小丘般的形态。新华社记者唐璐摄

九月份三日,于斯里兰卡科伦坡,一位餐厅的甜品师傅正在制作油炸点心,中国新闻社记者唐璐拍摄

8月18日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塔克西姆广场某家甜品店,拍到了“巴克拉瓦”。这种果仁蜜饼是土耳其人钟爱的传统甜品。“巴克拉瓦”以糖浆或蜂蜜为调料,内部填充切碎的果仁,上下由多层用油脂制作的酥皮构成,形状有方形、菱形和三角形。品尝时,口感酥松,味道香脆,甜而不腻,香气怡人。土耳其各地有很多店铺在售卖巴克拉瓦。这种点心常被用作节日庆典上的美味,也常被当作下午茶歇时的点心。它很受当地人的喜爱。新华社记者徐速绘摄

那是8月18日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塔克西姆广场拍下的一家售卖“巴克拉瓦”的甜点铺子。新华社记者徐速绘拍摄。

这是9月1日马来西亚吉隆坡所摄的娘惹糕,由中国新闻社记者朱炜提供

8月28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糕点师尤利娅正在展示她制作的俄式蜂蜜蛋糕,这种蛋糕由蜂蜜、鸡蛋、面粉、牛奶等多种原料制作而成,分为多个层次,是俄罗斯人非常喜欢的甜点。手工蜂蜜蛋糕的制作过程颇为复杂,需要先将各种材料充分混合揉成面团,再分别制作每一层蛋糕体,接着把打发好的奶油涂抹在烤制完成的蛋糕体上,逐层堆叠组合,最后将蛋糕体边缘敲碎的碎屑撒在上面即可完成。据说,亚历山大一世皇帝的妻子伊丽莎白有不吃含蜜食品的偏好,一名刚到岗的厨师不清楚这个规矩,为她做了蜜糖点心,没想到她非常中意,蜜糖点心因此变成俄罗斯家喻户晓的糕点。新华社记者 白雪骐 摄影

这是8月29日在美国洛杉矶某家饼店拍到的派照片。美国派属于烘焙点心,外层是饼皮,里面包裹着各种馅料。馅料种类繁多,包括肉类、蔬菜、水果以及蛋羹等。这种食物是美国饮食文化中的标志性符号,有谚语说“如同苹果派一样”。在聚会场合,美国人的餐桌上经常能见到这类食品。新华社记者李颖拍摄

八月二十九日,有食客于美国洛杉矶某家派馆用膳。新华社记者李颖拍摄。

九月份的第一天,在东非首都内罗毕的一条街道上,一个小男孩正在吃一种三角形的油炸面点。这种面点叫做萨摩萨,是用薄薄的面皮包裹着豆子、蔬菜和牛羊肉做成的馅料,再放到油锅里炸制而成。它是肯尼亚和东非一带非常普遍的传统食品,常常出现在当地人的饮食清单和日常餐食中。现在,肯尼亚的一些中餐馆也学着做这种萨摩萨,好让顾客们能够品尝到。中国新闻社的记者王腾拍摄了这张照片。

8月26日,在肯尼亚内罗毕的超市里,有人正在售卖萨摩萨,这是现场拍到的照片,拍摄者是新华社记者王腾。

九月初五,在伦敦市中心的奥斯卡·王尔德茶餐厅,一位服务人员正在切司康饼,当时有一首英国歌谣唱到,每当时钟指向四点,世间万物都会为茶而暂停。英国人钟爱午后小憩,规范的英式下午茶源于英国上流社会的习俗:他们早餐吃得饱足,午餐则较为清淡,晚餐通常在晚上八点至八点半进行,而下午四、五点钟时常常感到饥饿,因此形成了下午茶这一习惯。一套标准的英式下午茶通常包括茶水、三明治、司康饼、各式蛋糕以及甜品。司康饼是英式下午茶中的核心,也是不可或缺的点心。刚出炉的点心热气腾腾地呈现在面前,趁温热时切开,上面覆盖着丰厚的奶油和新鲜果酱,品尝一口,满口都是愉悦的滋味。英式下午茶被视为英国人优雅生活的一种标志,如今已演变成一种讲究的仪式,不少提供下午茶的地方对客人的穿着举止都有规范。新华社记者韩岩供图

这是9月5日,在英国伦敦市中心著名的奥斯卡·王尔德茶餐厅(酒廊),记者韩岩拍摄的英式下午茶。

9月10日,于澳大利亚悉尼国际会展中心,当地美食展的商家正在制作一种特色点心。这种点心是澳大利亚人日常会食用的,许多当地居民视其为童年记忆中的标志性食物。与常见的苹果派等甜味点心不同,它通常以咸味牛肉作为内部填充物。新华社记者白雪飞摄

这是9月10日于澳大利亚悉尼国际会展中心澳大利亚美食展上所摄的澳洲派大赛参赛品。新华社记者白雪飞供图。

这是在韩国首尔传统饮食研究机构拍的现成煎饼照片,时间是九月十日。韩国把中秋节叫秋夕,是当地头等要紧的民俗节日。以前秋夕节那天早上,家家都搞祭拜仪式。家中众人由长子引领,皆着古旧衣裳,开展敬酒、依序叩首等祭拜仪式,同时置放新谷、薄饼及诸般瓜果鱼鲜。祭拜完成,全家共食祭品。其中,不可或缺的时令点心便是薄饼。半月造型的薄饼以米粉为皮,内含芝麻、松子、栗子等作料,置于松针铺底的蒸屉上蒸熟,寓意丰盈。现在韩国人依然保持着秋夕时吃松饼的习惯,许多家庭会遵循秋夕祭拜和扫墓的规矩,只是仪式慢慢变得简单,祭品多少、穿什么衣服、去哪里扫墓都可以随便些。茶食是韩国的一种传统点心,叫做韩果。这种点心是用大米粉、芝麻粉、栗子粉或者松花粉加上蜂蜜混合在一起,然后倒进专门的模具里压成各种形状的。茶点通常伴随品茗时享用,因此得名。品茶时,常需佐以韩国特有的参茶、五味子茶等饮品。新华社记者王婧嫱供图。

这是在韩国首尔一家专门研究传统饮食的机构里,拍摄到的已经制作完成的茶点(9月10日拍摄)。中国新闻社记者王婧嫱提供照片。

这是9月10日在德国首都柏林街头售卖的可丽饼照片。这种食物源自法国,在德国同样广受欢迎。德国街头制作可丽饼的方法比较简便,先把掺有鸡蛋、牛奶等成分的粉浆倒入平底锅中,摊成薄饼状煎熟,然后根据顾客要求撒上肉桂粉和白糖,或者添加巧克力酱、水果酱等配料,最后用刀将其折叠成扇形。德国本土有很多传统点心,不过可丽饼却非常流行,几乎随处可见,是大街小巷常见的一种小吃。

九月份的十一日,于德国的首都城市柏林,有两名男士正在享用可丽饼食物,此照片由新华社记者单宇琦拍摄记录。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