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 3000 字,阅读约需 6 分钟
不过能不能减肥还是看一天总热量,营养素供能比也是很重要的。
轻食的碳水品质更佳,蛋白质含量充足,脂肪和钠含量较低,食物种类丰富多样,比加工食品更有助于减肥。
但是生蔬菜并非都美味,蔬菜的滋补价值不高、口感不佳、价格昂贵,还可能存在卫生风险。中式轻食——一份包含丰富蔬菜的清汤麻辣烫,或许更适合你的口味。
最近,视频创作者【韭菜实验室】联系我,表示他们购入了一些健康餐点进行检测,但对于检测结果的解读感到困惑,我回应称无需担忧,可以协助他们进行解读。
他们就把测量结果分享给我了,我们共同制作了一期节目,这期节目已经发布在哔哩哔哩上,观看次数超过五十万,还登上了热门榜单,如果对视频内容感兴趣,欢迎关注我的同名哔哩哔哩账号
那么先来看看他买的这些和测的结果吧:
热量造假竟是轻食的普遍操作?!
首先,韭菜实验室购买了5份销量排行靠前的轻食外卖。
通过分类、称重然后查询食物成分表来估算热量。
调查结果显示,在全部样本中,有四份的估算数值显著超过商家标注的数值,其中一份甚至高出121个百分点,差异极为明显。唯独第四个样本,其实际热量含量反而低于标注数值。
这个估算结果让人心里没底,接着又从原先的店家购买了同样的轻食外卖,把它送到专业机构做了检测,发现和标明的热量相比,误差还是很大。
这里说明一下,为什么估算法和检测出来来的数据也有差别?
这有两份送来的外卖,尽管它们出自一家店铺,但店家在标准化制作上通常不会非常精确,因此每回提供的分量多少都有些不同。
其次测算出的热量值大致仅比实际测量结果低百分之十上下,这种情况也较为符合情理,我们日常计算热量时采用的四四九热量系数,就是将人体无法完全吸收成分这一因素纳入考量而设定的,因此通常情况下,普通人使用【称重-参照成分表估算】的方式来推算食物热量,这种方法具备相当程度的可行性。
4号最良心?并不!
审视了那些信息,你难道不认为4号最为公道,它强烈希望我们变苗条,因此别人在标示卡路里时有所保留,而这份保留又显得格外突出……
但具体看餐品质量的话——
4号食材种类非常有限,碳水提供的能量很低,蛋白质的含量也不高,油脂提供的能量比例却相对较高,因此不能算作一份恰当的减脂餐。
这个5号食材的品种数量相当丰富,蔬菜的分量也还可以,其能量供应比例比较适中,整体而言是一款相当不错的选择。
甚至我是赞成轻食餐多点碳水的,大不了分两顿吃。
好,那到底这样吃轻食能不能减肥、健不健康呢?
能不能减肥,也不是看一顿饭的热量
有些售卖健康餐的店家,会有标示卡路里不实的情况,这种做法肯定不能容忍,这等于是欺骗购买者呢!
但是如果说热量标示不准确就等同于减肥期间不能食用,这种说法并不恰当,毕竟能否达到减肥目的,主要取决于摄入的总热量数值。
即使单份含有700卡路里,假如你感觉非常满足,吃完后饱胀感会持续很长时间,也许你就不会渴望零食,下一顿也打算吃得少一些,这种情况反而有利健康。此外,低卡食物常常让人觉得进食很费力,常常剩下三分之一无法吃完。
要是单次用餐摄入的卡路里太低,比如吃得不多,结果还是觉得饿,接着又去吃高能量的小吃。那样的话,我觉得还不如这次专心把饭吃完。
保证每餐都吃多种食物,对身体健康更有益处,比单纯吃零食和加工食品更有助于体重控制。
而且理想的瘦身餐食,不能单从卡路里考量,恰当的营养成分配比才是关键,这个更为核心
从购买的这5份轻食看,基本上是符合的。
购买轻食时,对包装上的热量标识不必完全相信,这个情况让我感到十分惊讶,差值达到一半我还觉得可以接受,结果实际偏差竟然达到了两倍……
而且相比于其他外卖,轻食在营养搭配上确实有一些优势。
轻食的碳水还是比较优质的
碳水品质很关键,应当减少摄入精加工的碳水,增加全谷物的比例,如此一来,血糖不会出现剧烈波动,同时也能摄取到更丰富的营养成分。
这类食品在健康方面确有长处,毕竟一般外卖很少提供杂粮饭,多是纯白米饭,而轻食中的碳水多选用全谷物,有时还搭配薯类和南瓜,这些都是优质碳水来源。
所以碳水这块我觉得轻食还是可以算合格的。
轻食的蛋白质还算保质保量
关于蛋白质的摄入量,每顿饭至少要保证20克蛋白质。要精确计算的话,可以参考这样一个例子:假设一个女性每天需要摄入1800千卡热量,其中40%的热量来自这一餐,而蛋白质提供的能量占12%。按照这个标准计算,最低限度也要摄入21.6克蛋白质。
有些人会同时进行体育锻炼,特别是体型较胖的男性,他们对蛋白质的需求量会更高,因此每天摄入100克蛋白质也是可以的。
轻食在提供蛋白质方面表现尚可,常用鸡腿肉和鸡胸肉,这些食材富含优质蛋白。
轻食还是相对低脂的
最后再来说脂肪。
轻食之所以得名轻食,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用油量通常较少,可以观察到【韭菜实验室】购买的这5份食物,脂肪含量大约在8克到16克之间,与西式快餐外卖或偏油腻的中餐套餐相比,具有明显的好处。
当然不能同时使用两种沙拉酱,那样脂肪含量会超标,你可以挑选低脂的酱料,并且适量减少用量,这样依然能够保持健康。
轻食还是相对低钠的
此外,这种简餐通常不添加盐分,其搭配的调料也大多不会过咸,与众多中式菜肴相比,其用盐量确实有明显减少。
轻食的食物多样性还是比较高的
这顿饭包含了不少蔬菜,而且烹饪方式很健康,分量也还算适中,还提供了一些有营养的蛋白质,主食方面也不全是普通的白米白面,里面也有全谷物和薯类等食材
你觉得你平时点的其它外卖套餐,能做到这些的多吗?
那从这三件事来看,其实轻食还是有优势的。
但也不是说轻食就全是优点了,问题也是不少的。
生蔬菜占地方,吃进去很费劲
有些轻食组合里的青菜未经烹调,分量很足、视觉上显得丰富、装得满满当当,对部分人而言会难以下咽以至于无法吃完,硬是吃进肚子里之后肠胃会感觉很不舒服。
看起来体积很大的一盒生蔬菜,其实不到100g
我认为一份健康餐中不含淀粉的蔬菜分量达到150克才算达标,实际检测的五份餐食并未完全符合这一要求,但相比其他外卖选项,这类餐食的蔬菜含量可能更丰富些。有些轻食菜品一眼就能看出肉类比例较高,再搭配含淀粉的主食后,蔬菜所占份额就很少了,这种情况是不可取的。
轻食蔬菜营养密度低
受轻食制作方式和保质期的制约,可选的食材实际上总是那几种。
蔬菜成分差异显著,要么是适合即食的生菜、圣女果、紫甘蓝,要么是焯水后能保存较长时间的西兰花、荷兰豆,还有一些富含营养的深色叶类蔬菜,比如小油菜、小白菜、菠菜等,这些通常不会包含在便捷餐食的外卖套餐中。
例如通常作为基础食材的是球生菜,这种蔬菜含水量非常丰富,达到了95.6%,但是它的营养元素并不突出,维生素C、叶酸以及维生素A原的含量都十分稀少,钾元素的含量同样不理想,每100克中仅含有少量钾,还不到每日所需量十分之一。
如果能够挑选,不妨优先考虑罗马生菜,还有皱叶生菜,它们含有的营养素更为丰富。
倘若没有,苦苣也是很好的选择,还可以加些紫甘蓝来补充维他命C,以及芝麻菜来获取钙质。
许多轻食并非难吃,至少也是寡淡无味,若想美味就得添加大量高脂酱料,但普通沙拉酱每袋30克,两袋的热量已相当于一碗米饭,蛋黄酱、蜂蜜芥末酱、烘焙芝麻酱这些也是热量很高的食物,你稍微用多点,轻食的低热量特点就立刻失效了。
这个没啥说的,有的确实很抢钱。
凉菜中的肉类、预先分割好的鸡蛋等,即便最初经过高温处理,长时间处于常温或冷藏状态下,各种细菌或许已经急剧增加数量了。
新鲜的蔬菜在生长过程中完全没有经过高温消毒,它们并不是无菌的,在清洗、加工、运送、保存等许多步骤中,都有可能再次受到致病微生物、病毒、寄生虫等的污染。
消化系统比较敏感、抵抗能力不强,或者因为生病开刀而身体欠佳的人,最好少吃外面的简餐,一旦出现恶心拉肚子的情况,需要马上看医生。(我以前就因为吃了快关门时的简餐,结果拉得非常厉害……)
因此轻食有利有弊,虽然划算程度稍差,不过确实能够帮助上班族便捷地达成营养均衡和保持一定健康水平,算是一种可行方案。
我在北京南二环附近的一家轻食沙拉店消费过,价格大约在25元上下,那里的菜品制作方式比较健康,不过蔬菜供应量明显不足,提供的食物选择也较为单调,经常搭配大量的糙米饭。对于工作繁忙的人,如果能够自行寻找其他途径补充蔬菜,那么这样的餐食也能让我接受,但我可能还需要每隔两天吃一次麻辣烫,以便摄入足够的蔬菜。
我偶尔也会选购40到50元档次的,感觉更合适些,通常包含各种薯类、南瓜,蔬菜方面,生菜除外,至少会提供丰富的西蓝花,番茄的品相也会更佳。
只要清楚了解「轻食」的特质,点外卖时就能轻松挑选到合适的,不必非要点那些明确标有「轻食」字样的。
例如点一份清汤锅底的麻辣烫时,多选些不同种类的蔬菜,再搭配些豆制品、蛋类、海藻和薯类,而不要选油脂多、加工深的肉类比如培根和小酥肉,这样点的外卖在健康和卫生方面,其标准完全可以比得上某些轻食。
要想管理体态,就用餐时省略麻酱,添加香芹、葱花、蒜蓉、辣椒碎、食醋等,这种做法的热量控制,比某些标榜清淡的食品更胜一筹。
请告诉我,在渴望营养餐却只能订外卖的情况下,你会选什么菜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