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红茶产量,为什么能做到全国第一?

日期: 2025-10-18 03:09:55|浏览: 5|编号: 156825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起初,我误以为走入了错误的地方,贵州不是以绿茶闻名吗?为何会突然举办红茶会议呢?实在令人惊讶,原来贵州红茶早已悄然跻身中国红茶的顶尖行列,去年中国红茶大会披露的消息显示,贵州红茶的产量竟然超越了全国其他省份。

事实上,贵州在早先就是红茶的核心产区,其后广泛制造绿茶,却是迫于形势不得已为之。

清朝时起,贵州茶叶就作为贡品献给皇室,乾隆朝内务府文献记载的“黔红”,其指代的正是贵州产的红茶。

抗日战争期间,贵州红茶承担了特殊的历史责任。1939年,中国茶叶发展史上首个集科研、生产和推广于一体的茶叶机构——民国中央实验茶场迁至贵州湄潭。次年,该机构成功研制出一种名为“湄红”的茶叶,这标志着贵州诞生了第一种现代红茶。此后,贵州成为后方地区最重要的红茶产地之一。

这不起眼的茶叶可不能小看。在特殊的“茶叶换军火”政策中,贵州红茶以“湄红”作为主打品牌,被当作关键物资,沿着滇缅公路持续运往海外市场,以此换取重要的外汇和军事物资。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突破西方的经济禁锢、获取必要的外汇,国家将红茶作为优先出口的物资。那个时期,贵州是全国关键的碎茶产地之一,是新中国赚取外汇的“珍贵招牌”,湄潭县也跻身“八个茶叶输出重镇”的行列。

从历史角度分析,贵州向来以制作红茶而著称,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促使后来该地区大规模转向绿茶的生产呢?

这个转变始于1992年,由于国家对外贸易制度的革新,原先那种统一收购和销售的模式慢慢从历史中消失了,贵州那种以大宗原料出口为主的红茶,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则,因而销路变得很不好。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贵州的茶产业才决定实施“由红变绿”的策略,大规模地开始生产绿茶。

众所周知,贵州绿茶的进步非常显著。诸如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石阡苔茶这些名茶都享有盛誉,贵州种植茶园的规模已经达到700万亩,在全国范围内名列前茅。

不过,绿茶培育进程中,贵州并未彻底中止红茶制作,持续生产,只是声名不显。直至2008年左右,贵州成功推出一款高端红茶“遵义红”,迅速获得市场认可。此后,红茶行业领军企业“正山堂”借助贵州普安的古老茶树资源,开发出“普安红”,该产品最终成名。

后来,各地纷纷发展出优质红茶,黔北地区以湄潭、凤冈为代表,黔西北地区有纳雍、金沙,黔中地区包括贵阳、贵定,黔东南地区有黎平、雷山,黔西南地区则涵盖普安、晴隆、贞丰、望谟,这些地方都生产出相当好的红茶,整体产业规模持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27日公布的《贵州红茶发展情况通报》指出:2024年,本省拥有红茶制作单位287家,红茶整体产出量为9.3万吨,此项数据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相关产值高达50亿元。对外销售总额为1.5亿美元。特别需要关注的是:贵州红茶在海外市场的平均售价也是全国最高的。

贵州省正在着力培育肉牛、茶叶、辣椒等具有千亿规模的经济板块,据了解,2024年该省茶叶产业的年产量已经接近九百亿元,极有可能率先实现农业产值过千亿的里程碑。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