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报道(记者 尹翼星报道/拍摄)"玻璃在炽热状态下持续变化,最终塑造成期望的形态。"张艳是一位出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南京市民,同时也是一家手工坊的联合经营者,该工坊近期新增了一项手工体验活动——借助火焰枪将玻璃熔制成戒指、吊坠等装饰品。
张艳正在用火枪制作玻璃饰品
张艳的工作室面积大约50平米,内部划分成三个部分,分别是手作陶瓷区、开蚌取珠DIY区以及玻璃烧制区。玻璃烧制区正对着阳台,制作时需要使用喷枪,因此对通风和光线都有一定要求,张艳这样说明。墙面上张贴着玻璃制作须知,其中提到,佩戴隐形眼镜者不能进行操作,手部不可直接接触刚烧制的玻璃,以防被烫伤,玻璃制品易碎,需小心拿放,妥善存放,张艳向现代快报记者说明,这些都是她在学习时遭遇的教训,玻璃烧制时,火枪温度介于四百度到一千二百度之间,而隐形眼镜紧贴眼角膜,局部高温会使镜片失去水分而变形,进而伤害眼睛,因此高温条件下不宜佩戴隐形眼镜”
玻璃蝴蝶戒指
张艳向记者展示了蝴蝶戒指的打造步骤,她戴上防护眼镜,拿起一根透明玻璃棒,将其加热到适宜弯曲的程度,然后借助镊子反复扭转,将其塑造成半个蝶翼的模样。她强调要先完成细节部分,再着手整体组合。她还运用了多种色彩玻璃棒进行混色处理。这样做能增加层次感,使成品更显精致。她表示玻璃材质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且不会出现发黄或褪色的情况。指环的制作环节也遵循这个方法,需要依据每个人的手指尺寸来塑造形状。整个制作流程大概持续30分钟,烧制环节结束后要等它慢慢降温15分钟。
不同颜色的玻璃棒
记者目击到,在工作台上面,摆放着各色玻璃棒,它们是用来制造各种色彩玻璃器物的,另外,还有张艳的部分其他造物,诸如手链、桌面摆件等,张艳表示,光线本无形态,不过光线照射在玻璃造物上,经由折射,便能绽放出璀璨的光辉。
到这边来的客人多数是年轻情侣,他们常常在特殊日子来制作东西。“多数人都是初次尝试,也不太在意作品是否精致,他们更喜爱动手制作的感觉。”张艳谈到。顾客朱女士称,玻璃熔化后仿佛可以像玩橡皮泥,非常有趣,把玻璃变成专属装饰品,显得特别,富有意义。“制作手工让人放松,同时充满庄重。”
玻璃饰品
三月八日那天,一位小姑娘尝试了制作玻璃花朵,打算作为礼物送给她的母亲。“这种玻璃花朵不会枯萎,而且是我亲手制作的,妈妈肯定非常高兴。”她表示,起初她对火有些害怕,但慢慢掌握了技巧后,就能把玻璃塑成心里想要的模样,从中感受到了很大的满足。“每一片花瓣的形态都不相同,每一片花瓣都是我亲手完成的。”
说起玻璃制作这门手艺,其实是张艳无意中了解到的。她的工作室经营多年,主要提供手工陶艺体验服务,随着南京地区这类陶艺作坊逐渐增多,她感到有些吃力。去年她在景德镇研习陶艺时,机缘巧合地听闻了玻璃烧造这项手工技艺。那个时期景德镇已设有此类互动场所,南京方面尚属空白,她便萌生将此模式引入该城的念头。于是,张艳的亲手制作场所便增设了这项别致的参与活动。当代青年倾向于追求独特设计,她们的服务正迎合了这种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