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闪亮的小城,全球每10颗人工宝石就有7颗产自这里

日期: 2025-10-21 15:12:15|浏览: 4|编号: 159343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稀有天然玉石获取不易且售价高昂,寻常民众难以自由大量购置。而人造宝石则截然不同,不仅外观精致,价格也相对亲民,因此满足了众多普通人佩戴饰品的愿望。不少中东地区的石油巨贾习惯用各式人造宝石装饰居所,印度民众也热衷于用多彩人造宝石装扮自身,这类价格低廉的人造宝石在国内外都广受欢迎。

当前,梧州人造珠宝的年销量高达数亿件,远远超过了金饰和银饰,这充分体现了小商品占据了广阔的市场份额。

人工宝石产业之所以能在梧州发展壮大,缘于一次偶然。

1982年,香港宝石从业者崔福明到梧州走亲访友。当时梧州正处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崔福明察觉到其中的商机,立刻把宝石加工业务迁到梧州万秀区北环路小学那边,以“学校办企业”、接受原料加工的模式开展人造宝石的制造,从而引发了梧州人造宝石行业的初始发展。

由于全球产业格局发生第三次变动,加之中国实施对外开放政策的大好时机,再加上梧州靠近粤港澳地区且水路交通发达的有利条件,众多来自港澳台地区的宝石商纷纷带着资本、工艺和机器设备进入当地,同时这也促使了当地许多商人开始从事人造宝石制造领域。

[]

美国、沙特阿拉伯、韩国、意大利、墨西哥、印度等国家的商人聚集在步埠路,从事人工宝石的交易活动。梧州的老一辈人工宝石商人表示,2000年左右,市区常住人口大约有30万,但从事人工宝石加工的工人数量已经超过了10万。

行业规模持续扩大,原先那种店铺兼具零售与加工的作坊模式,已无法适应产业进步的要求,1993年往后,梧州人工宝石制作开始呈现集中化趋势,众多宝石从业者齐心协力,1999年梧州市宝石行业协会宣告成立。

宝石商会的建议促使梧州宝石城的建设工程进入计划阶段,旨在建立“宝石城”这一专业市场,以此替代原先流动性的“宝石街”,确保商贩们拥有稳固的经营地点,从而告别过去那种各自为政的局面。

2003年,宝石城落成,它覆盖面积超过两万平方米,里面设有五百多家店铺,从此这里变成了梧州人造宝石的主要加工和销售地点。

宝石城建成并投入使用将近十年,梧州宝石产业呈现迅猛增长态势。梧州市政府把握发展机遇,将人造宝石制造确立为“十五”期间重点发展的基础产业,同时制定多项扶持政策,显著降低用水、用电及土地成本,积极引导人造宝石经营者增加资本投入。

那个阶段,梧州全市配备的宝石打磨器具将近八万台,每年处理的宝石数量超过六十亿颗,品种繁多,将近一万种。原本平静的梧州步埠路变得异常繁忙。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步埠路彻夜不息地回荡着宝石加工的声响。

那个时期梧州汇聚了大量商人,访客如潮水般涌来,确实配得上“世界人工宝石之都”的称号。

02

穿越“成长的阵痛”

繁荣之下,也隐藏着危机。

2008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对高度依赖外销的梧州人造珠宝产业造成了沉重打击。许多海外客户纷纷取消订单,致使众多珠宝企业面临产品大量囤积的困境,同时应收账款被拖欠,部分公司甚至因此倒闭。

经济动荡的冷风,吹拂了所有领域,同时使梧州人造宝石产业结构单一、产品层次不高这些问题完全显现出来。

梧州人工宝石行业长久以来偏重于打磨、切割这类基础加工环节,因此产品获利空间有限,同时由于业内缺乏规范管理,导致竞争异常激烈,使得企业利润显著下滑,此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和废弃物污染,也令周边居民深感困扰。

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因素影响后,梧州人造宝石行业从业人员数量从最高峰的十多万骤降到五万以下。以前到处都能听见、接连不断的打磨声响,突然间消失了。

接连的挫折,令以来料加工为主的梧州人工宝石行业,遭遇了发展中的困难。但是,梧州并未因此停滞不前,而是深刻反思,果断选择了变革之路。

确实,人造宝石的收益不高,这种情况由来已久,从它出现的时候就开始存在了。想要让人造宝石行业取得更大发展,梧州方面需要采取新的措施。

为此,梧州市走出了关键两步。

第一步是通过延长产业链提高人工宝石附加值。

先前,梧州地域内人工宝石行业主要集中在对人造宝石的加工制作,至于上游的原料制造过程和下游的镶嵌饰品制作环节,基本上并不在梧州市场之内活动。只做的人造宝石加工,所获取的收益,在整个产业环节中微不足道。

通常被称为“锆石”的立方氧化锆,是制造人造珠宝最关键的原料之一。2012年左右,梧州每年加工宝石半成品所使用的立方氧化锆大约有4600吨,这些原料基本上都来自四川、江西等省份。

梧州地处上游地带,本地蕴藏丰富矿产资源,该市正积极引进配套装置,以便在本地制造氧化锆等基础物料,以此降低对外部供应的依赖,同时也能有效控制生产费用。

梧州在向下游延伸过程中,最初只是简单复制,后来开始注重独立构思,并且深度发掘人造宝石的更多用途。

产业园区运作方式,乃是梧州人造珠宝实现升级的关键环节。该市已建立数个珠宝制作基地,能够安置数千台珠宝加工设备。当前,梧州人造珠宝行业已从单纯的制作中心,发展成为融合制作、生产、构思、交易、支持等多项功能的整体性产业体系。

第二步是擦亮“梧州宝石节”的金字招牌。

梧州宝石节发端于2004年,当初主要用作向国内外宣传人造珠宝的平台。由于好酒也怕藏在深巷里,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梧州开始更加看重宝石节的功用。

梧州宝石节是当地规模领先、规格顶尖、参与规模庞大且影响深远的经贸活动平台,它借助节庆活动搭建桥梁,以促进经济合作为主轴,成功促成大量项目达成合作协议并顺利实施。

以珍宝为载体,以庆典为纽带,梧州构建桥梁、汇聚商贾、塑造形象、激活经济、推动进步。仅2022年的梧州宝石庆典,就达成了25项合作,累计投资总额为2515亿元。

梧州宝石节已经持续举办十余年,不仅让人工宝石行业有了走向国际的机会,更成为了当地开展对外合作、促进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关键场所,为国内外商人从事人工宝石加工贸易以及其它行业的创业提供了众多发展机遇。

03

寻找“施华洛世奇”

梧州人造宝石行业虽然正在成长,但面临不少问题。这类宝石的增值空间有限,市场竞争激烈,这给行业内的从业者带来了很大挑战。2015年,《梧州日报》曾经指出,由于行业发展遇到阻碍,加上业内竞争白热化,当地宝石商人的收益仅有百分之五上下。

借鉴“施华洛世奇”的成功经验,模仿其发展模式,构建独立的“施华洛世奇”品牌,是梧州人工宝石行业寻求突破的关键所在。

同样是人工制作的宝石,施华洛世奇凭借精湛的打磨技术和独特的构思而闻名,近些年它持续在世界各地扩大业务范围,被许多顾客视为一种“平价奢侈品”。它产品的主要优势在于晶莹剔透的质感,再加上媲美宝石切割的细致手法,使得施华洛世奇备受喜爱。就连它标志性的天鹅挂饰,也有不少影视红星十分喜欢。

现在一提“人造宝石”,顾客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施华洛世奇。毫不夸大,如今施华洛世奇把人造宝石首饰做得登峰造极,已经成了这个品类的标杆和潮流引领者。

梧州在人工宝石领域已经积累了四十年的经验,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数量庞大;然而,这些从业者所获得的收益,与施华洛世奇公司相比,显得微不足道。2022年,施华洛世奇公司的业绩增长达到了过去七年的最高水平,其销售额达到了18.3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39亿元。

最终来看,梧州人造宝石领域,本土依然缺少能引领风潮且具权威性的知名企业。

中国人工宝石产业整体进步,品牌建设水平普遍偏低。梧州人工宝石从业者,起初大多从事商业活动,在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才开始着重发展国内生产和分销业务;在品牌方向的确立、制作工艺的改进方面,缺少周密的规划,同时工艺研发方面的资源投入也不足。

宝石行业的大部分收益,主要来自首饰拼装、装饰品等生产环节末端。有相关领域的人士讲,一般劳动者加工的人工宝石基础制品或许仅值两块钱左右,而通过拼装加工成品牌装饰品,通常能卖到两三百元,增值幅度达到百倍以上。鉴于整个行业利润率下滑的普遍现象,梧州的相关人员大多把精力放在宝石拼装工作上。

施华洛世奇能够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其高超的制作技艺和庞大的宣传投入,把原本价值100元的仿制宝石,制作成价值1000元的华丽装饰;同时选用水晶作为设计的基础和媒介,以此强化品牌价值感。

今后,梧州人造珠宝行业要取得更大进步,必须在构思上多下功夫,创造出属于自身的“施华洛世奇”。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