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国营”二字,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涂着绿漆的木门、白色的瓷缸,以及佩戴套袖的大姐,她的动作极为麻利,比人工智能还要迅速——倒酱油三两,误差不会超过哪怕一滴。
就在上个星期,赵府街副食店门口等候的年轻人,数量超过三里屯酒吧夜场的规模,他们争相购买二八酱,同时拍下带有“伪装成1974”效果的胶片照片。
老国营突然成了流量密码,这事比炸酱面里放芝士还魔幻。
赵府街的情况,先交代一下,去年十月那里建了个“怀旧活动场所”,那里的台秤是珍贵的老物件,秤砣被摩挲得锃亮。
珍藏复古礼盒之中,二八酱、芝麻酱、酱菜三者并排而置,外包装上印有“凭票购买”的仿宋字体,这景象仿佛让祖辈们的粮本重现眼前。
周末限流不是噱头,是真怕那扇比我年纪还大的木门被挤掉轴。
有人抱怨“买酱像春运”,可老一辈人却很平静:以前买豆腐要等三小时,如今这点儿算什么。
隔几条街,烤肉季把非遗课堂搬进了什刹海总店。
师傅系着标有“八旗”的围裙,指导都市白领进行果木烤羊肉,同时翻动着锅铲,并讲解道:这火候要“听声”,当它发出噼啪的声响时,意味着木头正在燃烧,而肉香才算真正形成。
最新推出的“八旗宴”更加夸张,按照清代权贵标准布置餐桌,连酸菜都要切成两寸长,声称这是“仿照皇帝的吃法”。
线上预约系统刚上线,号源秒没,比抢五月天门票还难。
有人调侃:以前吃烤肉靠钱包,现在得拼手速。
杏园餐厅于去年冬季进行了一番隐秘的翻新,当墙面剥落了一半,家族的第三位后裔出面叫停,认为留下些许岁月的痕迹,才更贴近真实的生活实况。
因此绝大部分原貌得以保留,仅将厨房内的器具更新为低噪音型号,面馆匠人终于无需与通风设备在音量上竞争了。
最新推出的复古组合,包含刀削面、糖醋里脊和北冰洋,总计三十八元,价格仅为网红产品的半价。
素食型刀削面以香菇段熬制高汤,熟客品尝后迟疑三秒:仿佛尝到八十八年猪肉的风味,怪异。
天兴居获得“北京老字号”称号那天,门口摆了一串十万响的爆竹,响得隔壁卖糖球的小伙子浑身发抖。
开放式烹饪区最为突出,制作肝花的每一个步骤仿佛巨幕电影,油脂、肠段、蒜片在锅中翩翩起舞。
真空包装炒肝首次发售那天,北京社群里有人上传照片:深圳的室友终于无需依赖“北京代购”品尝炒肝,然而加热过后发现蒜香流失大半,大家纷纷慨叹——那份独特的风味终究要在店铺里寻觅,廉价塑料袋难以承载思乡之情。
最会整活的是砂锅居。
非遗技艺周期间举行“三不沾”展演活动,经验丰富的匠人穿着中式长袍,手腕轻轻一摆,碟子里的蛋黄酱仿佛听话的孩子,不粘工具、不粘容器、不粘唇齿。
乾隆宴的套餐布置极为奢华,依照《内务府则例》精心复原,就连用来盛放“苏造肉”的砂锅,也是模仿乾隆朝的样式制作的,锅底还雕刻着“御制”两个字,拍照分享到社交平台,立刻收获两百个赞。
网络店铺同时开通,独家调味品每月卖出三千份,留言区全都是“烹饪起来如同皇宫水准,品尝过后必须清洗炊具,我感到疲惫”。
仔细观察,老牌国企的营销方式其实很简单:把怀旧情怀包装成随机惊喜,把传统技艺设计成互动游戏,并且顺便拓展了网络销售渠道。
有人指责他们过于追求流量,否则年轻人连“二八酱”这个名字都记不住,更不会念出来。
这种古老的风俗,好比家中那口铁质锅具,若不经常加热维护,终究会损坏锅底。
如今老年群体掌握了网络直播、控制观看人数、设定观看时间等技巧,反而使传统风味获得了新的播出时段——工作日的上午十点,前往赵府街做蘸酱菜无需等候,砂锅居的“三不沾”新鲜出炉,杏园第三代后辈正在练习制作素食面,天兴居的炒肝蒜香浓郁,烤肉季的果木炭火燃烧得正旺,仿佛为老城区献上了一份赞许。
想记录,不要在周末去拥挤的地方,工作日的上午最合适;想带走,应该先挑选调味料,不要期待半成品能完全保持原样;想拍照,记得先询问老人是否介意,他们心目中“国营”两个字的分量比滤镜更重。
老字号的精神实质在于“准则”——酱油要量几两,肉要炙烤到何种程度,炒肝需调制几重芡汁,这些数字之中凝聚了无数代人的拿捏尺度。
只要把握住分寸,即便门口挤满等候的人,锅中的汤依旧是原来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