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家总部设在广东省的知名蛋糕公司“熊猫不走蛋糕”突然停业,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后续事件。3月19日,记者前往重庆市熊不走蛋糕有限公司的办公地点,发现原先的店铺已经空无一人。据原工作人员透露,他们已经两个多月没有收到工资了。同时,还有许多市民反映,他们充值后无法拿回钱款。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表示,该公司已经被渝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列为经营异常企业。
突然倒闭:网红蛋糕店老板失联
各位好,我是熊猫不走公司里的一名普通职员,3月15日那天,公司的创始人杨振华突然不见了踪影,差不多一千名员工,已经三四个月没有拿到工资,连社保和公积金都停缴了,到文章发表的时候,老板本人还是联系不上,钉钉上的公司群组也突然被解散了,没办法,只能上网来反映情况。
三月十六日,知名品牌熊猫不走蛋糕的官方微博发布这一通知,立刻在社交平台上引发了广泛关注。
根据公开信息,“熊猫不走蛋糕”的法人实体是惠州市熊猫不走烘焙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7年,其创始人杨振华同时担任董事长,并持有公司34.84%的股份,公司法定代表人由董事姚秀华担任。此外,重庆市熊不走蛋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11月,注册资金为100万元,其67%的股份由惠州市熊猫不走公司持有。
身边很多人向熊猫不走订购过蛋糕,市民陈女士表示,儿子十岁生日时,就坚持要买这家店的蛋糕,因为熊猫人跳舞很有趣,他觉得很酷,龙先生去年过生日时,朋友在餐厅订了蛋糕送到他那里,蛋糕上的熊猫人全程跳舞很笨拙,他认为蛋糕味道平平,但表演效果很吸引人。
熊猫不走走红网络,主要依靠其独特的经营方式,包括全部直营、线上点单以及专人送饼等特色服务,被称作“烘焙行业的翘楚”。这家公司曾非常兴盛,业务覆盖全国各大城市,在发展最鼎盛的时期,成功吸引了三轮投资,投资方分别是头头是道、IDG资本和XVC。最后一次融资是在2021年9月,当时筹集到1亿元资金。
实地探访:重庆各站点已人去楼空
公司突然停摆,据新闻报道,其位于惠州广东的本部办公地点大门全都锁着,里面空无一人,全国范围内二十四座城市的所有一百一十个制造基地也都暂停了运作。
“熊猫不走蛋糕”的官方微信公众号最近没有更新,停留在三月八日。目前,记者尝试打开“熊猫不走”的小程序,但网页打不开。同时,拨打客服电话也听不到任何回应。
记者通过大众点评平台查询“熊猫不走”,系统反馈该品牌在江北、沙坪坝、渝北、九龙坡等区域设有15家门店。记者根据网络信息前往沙坪坝陈家桥店址核查,现场卷闸门处于关闭状态,店铺门口也没有悬挂任何标识。询问邻近茶馆经营者得知,该处从未有过蛋糕店营业,猜测公布的地址可能是虚假信息。
大众点评上熊猫不走陈家桥店入口紧锁,旁边商贩表示该处从未经营过烘焙铺子,此景由记者佘振芳拍摄记录
2022年,长沙地方媒体披露,熊猫不走部分门店地址信息失实,例如长沙市内16家分店中,有6家存在虚假地址情况。据一位店铺管理人员透露,该品牌利用这些“虚设门店”来营造经营规模,意图让顾客对其品牌实力产生认知。
接着,记者前往重庆熊猫不走的公司注册地点,即渝北区龙山街道龙华大道北城国际中心,进行了实地考察。那是一处外表有些陈旧的楼栋,大部分店面都处于歇业状态,仅有少数汽车维修铺面和快递服务点还营业。在一处店铺的牌匾上,能够清楚地辨认出“熊猫不走生日蛋糕”的字样。当记者推门而入时,发现内部空无一人,景象如同被闲置的库房,地上还散落着许多尚未拆封的包裹。墙面上挂着熊猫不走的“重庆快乐部规则”“快乐部注意事项”等各项管理章程。门外张贴有两份租赁启事,分别盖有1月31日和3月1日的印章。
重庆熊不走公司的注册地已人去楼空。记者 佘振芳 摄
重庆熊不走公司的注册地已人去楼空。记者 佘振芳 摄
前员工:钉钉群被解散,工资拖欠了2个半月
此时此刻,记者四处探寻却一无所获,却有路人透露,邻近的店铺里聚集了好几位曾经的工作人员。记者走近询问,一位声称是配送负责人的员工表示,此前一周生意如常,但上周六午后,老板在钉钉平台上发布了一则信息,随后该群组便被解散了。他和同僚已经向相关机构提起了劳动争议的解决程序。
该员工向笔者透露,公司出现状况并非偶然,自去年十二月便着手拖延薪酬,节后仍未支付。迄今为止,他已有两个半月未曾领到薪水,二月份的社会保障金也尚未缴纳。钉钉群组解散后,他的出勤记录与薪资信息未能及时留存。
该员工表示,重庆拥有五十余名正式职员,他们承担生产、管理及配送等核心工作,而直接参与配送的一线人员则与第三方企业签约。他在熊猫不走公司服务已超过一年,期间见到不少同事在此工作了三四年之久。事实上,熊猫不走的薪酬福利明显优于其他同类企业,员工实发工资范围在六千元至万元之间。据他掌握的信息,重庆地区的业务一直保持盈利状态,推测是公司其他城市运营亏损,最终引发了资金周转困难。”该员工表示。
该员工另外给记者看了几张手机上的图片,图片内容是熊猫蛋糕的企业工作平台,杨振华在其中留言说,他“在惠州全力配合相关单位弄清楚并解决问题,同时也在想办法解决”。
我行动不便,无法奔跑,更没有挪用过资金。我并非早期参与者,仅这两年间就向公司借款两千余万,最不希望公司倒闭的是我。杨振华同时提醒员工,应当通过劳动仲裁来维护自身合法权利。
消费者:充值499元还没用也退不了,客服已成机器人
同样遭遇波及的也有顾客。媒体人员在新浪微博上发现一个“熊猫不送顾客抱怨组”,组内将近三百名成员来自五湖四海,其中多数人都是支付了四百九十九元但未获服务的。重庆渝北居民谢先生便是他们中的一个。
谢先生向人说明,2023年10月,他了解到熊猫不走有充值499元赠送一个蛋糕的营销举措,恰逢家中有人庆生,于是他支付了499元,那个蛋糕当时也送达了,家里人觉得挺不错。因为会员卡里剩余的499元标明是永久可用,谢先生便没有立刻动用。后来听说前两天有同事讲过熊猫不开了,谢先生这才去查,发现已经点不了单了,账户里的钱既使不了,也拿不回来。他找客服,都是些自动应答,向12315反映过情况,到现在还没处理。
联系了惠州12315服务热线,效果不佳,有微博用户指出。另据部分网友分享,事件发生日及前后两日,企业仍在进行促销和充值业务。
陷入困局:依赖线上盲目扩张致资金链断裂
根据采访得知,熊猫采取的运营方式侧重网络渠道,轻视实体店,主要通过网络吸引顾客,同时提供送货上门服务,并不依靠线下店铺来获取客户。
获得资金支持之后,熊猫不走启动了迅猛的发展计划。2018年11月,它的服务网络延伸至十座城市,注册用户数量超过五百万。紧接着,该公司声称在二十四座城市吸引了超过一亿用户,并且进驻了北京、广州、深圳、成都、长沙、武汉、厦门等众多大城市。
有消息称,熊猫不走为了获取更高收益,选择在每个城市设立一个核心制作点,在每个区域建立物流仓储站点,进行集中式蛋糕生产,以此大幅降低制作和运输的开支。
业内专家指出,近些年烘焙市场内部竞争愈发白热化,部分店面每日销售总额或许相当可观,然而扣除各项开销之后,所剩盈利十分有限,甚至出现亏损状况。
杨振华在发给员工的内部通知里也说道,我们之所以陷入当前困境,是因为过去几年快速扩张造成的过度自信,采取了冒险策略,结果导致现在现金流出现问题,最终在成功即将到来时却失败了。
根据红餐数据统计,到2023年10月为止,烘焙行业有家店铺停业。《2023美团到店餐饮品类报告关于烘焙业在后疫情期的发展变化分析》指出,2019年在美团平台上的烘焙商家中,有39家已经歇业,另外还有32家减少了经营网点数量。
重庆市消委会:重庆熊猫不走公司已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接下来,媒体联系了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该机构相关人士透露,惠州市熊猫不走烘焙企业控股的重庆市熊不走蛋糕公司,其登记地点位于重庆市渝北区龙山街道龙华大道50号之13号北城国际中心5号楼地下1-商铺1,现在已被渝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列为经营不正常名单之中。
关于熊猫不走疑似设立虚假门店的情况,中豪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路斐教授,同时担任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知识产权学院的教授,对此进行了探讨,指出熊猫不走作为近年来较为知名的线上品牌,倘若真的存在相关报道中所指的遍布各地的虚假店铺和虚假登记行为,那么这便属于行政管理的范畴,是否触犯法律,需要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进行核实确认。调查处理需要一定时间,这或许是众多民众致电12315反映情况后,短期内未能收到回复的一个缘由。
新闻多一点》》》
消费者、员工如何维权?律师这么说
不少地区存在已支付499元但无法继续使用的情况,路斐指出,这属于常见的买卖协议争议,受损的购买者有权向熊猫不走追究违背约定应负的责任。
客户有权让‘熊猫不走’继续执行约定,或者终止协议并索要补偿,还能一并追究其他违背承诺的后果。路斐指出,因为这家公司在很多地方都停业了,很难再按合同办事,所以建议客户把拿回钱款当作首选方案。个人有权单独向司法机构申请民事案件审理,亦能向本地的消费者权益维护团体寻求帮助,或者在他们的协助下,向司法机关发起民事公共利益诉讼。
拖欠工资便形成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纠纷,路斐提议,劳动者可向辖区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提交仲裁请求,责令熊猫不走支付所欠款项,且需在仲裁结果产生效力后,向司法部门申请强制履行。倘若仲裁请求未被接受,或超出法定时限未获处理,劳动者有权直接向司法机构提起诉讼,亦能向地方工会组织或检察机关寻求帮助,借助其协助向司法部门发起民事公益诉讼,以维护自身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