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忠
近期,知名老牌企业面包新语决定完全撤离西安地区,这一举动让西安所有餐饮从业者都感到十分难过。
面包新语,源自新加坡的食品企业,成立于2000年,它彻底改变了国内面包店陈旧的面貌,凭借卓越的品质、新颖的设计和出众的外表,被誉为“面包界的星巴克”。该品牌在西安中大国际、小寨赛格等潮流商圈设有众多分店。
新颖别致的概念规划,加上通透的烹饪空间,使面包新语一度成为众多同行竞相效仿的目标。同时也是潮流年轻人热衷的知名场所。
面包新语于西安地区所有分店突然停业,此举令人颇感意外,更有令人咋舌之举接踵而至。伴随店铺的关闭,众多顾客惊觉,其预付卡内剩余款项竟无处可退。
关于停业缘由,面包新语的公开解释称,西安的代理商严重违背了加盟经营协议,同时经营上和管理层面存在诸多弊端,因此决定关闭该店。很明显,面包新语将所有责任都归咎于代理商。
让人费解的是,企业集团与合作伙伴之间的纷争,为何要让顾客来承担后果?面对公众的疑问,面包新语却显得毫不在乎,其在陕西的办事机构甚至直接宣告倒闭。究竟是什么样的情况,让过去业内公认的领头羊、众多企业效仿的标杆,变成了食品行业的负面典型?
一家靠卖面包上市的公司
面包新语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擅长于讲故事。
2000年,新加坡有一家毫不起眼的烘焙店,凭借“肉松面包”产品迅速在年轻消费者中走红,引发热烈追捧。紧接着,这家店以势不可挡的速度实现快速扩张,仅仅三年之内就在新加坡交易所挂牌交易,并且成为当年市场上唯一一家通过售卖面包成功上市的企业。
幕后推手郭明忠来自普通人家,祖辈是广东潮州人,他自幼钟爱绘画,渴望成为艺术家,奈何命运多舛,最终在街头摆起了摊子。
因为小时候短暂接触过绘画,他从事龙须糖的经营活动,在小推车上绘制了一条龙,围绕车体,气势威猛,在众多摊位中非常突出,生意很快变得兴旺。
钱款备足,郭明忠告辞了市集,将龙须糖贩卖场所迁至大型购物场所,陆续开设了十数家分号。彼时,他萌生了建立连锁经营的想法。其后,鉴于市场风向的转变,他转而售卖冰棍和海外风味点心,兼营西米露等甜品。
1991年,郭明忠在台岛经营着“南洋小品”小吃连锁店,当时已经开设了21家分店。这个模式为现在面包新语的加盟体系奠定了基础。
多年以后,郭明忠把目光投向了面包糕点行业,创立了“面包新语”这个品牌,这个品牌在2003年正式登陆中国市场,当时它以行业领头羊的身份出现,迅速在北京、广州、深圳、南京等三十多个城市建立了门店。
对于当下的中国顾客来说,这家源自新加坡的烘焙坊,显得相当国际化且新颖。
开放式厨房完全透明化,店铺设计充满国际感。为了彰显独特性,每进入一个城市,都会结合当地语言,为每个面包构思一个别致响亮的名字和说明——让面包拥有自己的故事。声称在原料上严格把关,进一步提高了产品档次和品味。
在2014年那个发展最旺盛的时期,面包新语的分店数量猛增到四百个以上。那个能够推动其飞速扩张的连锁经营方式,开始逐渐显现出来。
收加盟商的钱,砸加盟商的碗
面包新语在西安已经完全不见了踪影,这与它那种强势的连锁经营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企查查平台核实得知,面包新语在西安的运营主体是陕西新语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该机构也被称为陕西新语。根据企查查提供的信息,这家企业成立于2007年,其注册资金总额为500万元。
其实,这500万元,就是面包新语的加盟费用。
面包新语选用的是一种独特的市场拓展方式,在一二线城市直接开设分店,而在三四线城市则通过合作经营。根据官方网站的信息,该品牌的授权授予是以城市为单位进行的,每个城市的所有店铺都由合作方自行出资建立,并且需要准备五百到六百万元作为初始资金。
加盟需要支付五百万,这笔钱涵盖了授权金、机器成本、店铺布置费和押金等费用,另外,经营过程中还要按月缴纳管理成本。
面包新语依靠加盟商提供的资金,快速在全国范围内拓展业务,以此扩大自身经营版图。然而,这样做需要付出相应代价,即划分大片区域给加盟商使用。若面包新语缺乏有效的管理协调能力,就可能导致对这部分业务失去掌控。
根据企查查的信息,陕西新语在西安已经运作了13个年头,它曾经最为兴盛,当时拥有的店铺数量高达12个,这些店铺散布于西安骡马市、小寨、曲江、高新等繁华的商业地带。
西安的分店若同上海本部产生矛盾,一旦被勒令终止营业和禁用自有技术、品牌,面包新语将在整个西安地区完全消失踪迹。
2020年,疫情导致陕西新语遭遇重大挫折。多数商品能通过电商平台完成售卖,唯独面包产品受限于时效性,即便存放过夜也不符合规定。从事品牌分销的商人指出,该企业以实体店方式销售的面包,在人力成本和场地租金上面临严峻挑战。
根据企查查的数据,去年陕西新语和众多供应商、工程商产生了交易合同争议,在最终的案件执行阶段,尚未处理的金额大约为134万元。
当前情形下,陕西新语只能向上海总部请求帮助,盼望总部能够减少部分开销,然而总部却漠不关心,以自身利益为重,未能体恤加盟商,结果造成双方都遭受损失。紧要关头,总部竟将加盟商当作无关紧要的人。一位品牌渠道商向本刊记者透露。
从2020年8月开始,司法机构四次对陕西新语实施消费限制。2021年1月20日,陕西新语遭遇诉讼,申请进行破产重整。2月18日,案件正式进入破产审理程序,案件编号为“陕01破7号”。
但是,陕西新语的两个主要发起人已经“抽身而退”,分别于2021年1月19日和20日离开了公司股份。这家公司法人面对四次限制消费的指令,仍然坚持不放弃,然而他加入公司才满一年,实际上只是个“替罪羊”。
事实上,这并非面包新语首次从某个城市整体撤离了。早在2016到2017那段时间,面包新语在河南郑州以及江西南昌开设的店铺全都关闭了。
另外,近年来,武汉、福州、重庆、济南等一些城市的面包新语分店也相继停业了。
面包新语的衰落,对西安餐饮业意味着什么
事实上,伴随着门店的快速扩张,加盟商的隐患早已显现。
面包新语的多数收入,源自于合作商的入门费,以及按月缴纳的巨额运营费用。但是,面包新语只负责收取款项,并未进行严格监管,或者,它根本没有监管能力,对合作商处于完全无法掌控的局面。
在互联网上,查询关于“面包新语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资讯,可以找到数百条相关内容。
二零一三年,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查封了面包新语昆明西南分店中六十二包已过期的原材料,以及一些没有中文标识的进口食品,部分材料已经过期将近五个月了。
二零一四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三十五场电视专题节目揭露面包新语在杭州市的连锁店,存在购买陈年进口食材的情况。
二零一五年,深圳一家电视台揭露面包新语深圳海岸城分店持续重复使用烹饪用油的情况。
二零一七年七月,无锡面包新语茂业店食品区域出现老鼠,此事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视频里清晰显示有老鼠在食品上跑动,当时现场聚集了大量路人观看。
二零二零年九月,成都市武侯区金苹果龙湾半岛幼儿园部分孩子与教职工出现肠胃不适,大约三十名幼儿和四名教师有此症状,经武侯区疾控中心化验,该园从面包新语加盟店购买的蛋糕里检出沙门氏菌超标……
有位在面包新语任职的人员透露,集团对自营门店实施严密管控,诸如糕点与定制商品均由核心制造基地集中制造并配送到各处,此外,还有外部单位每月实施随机检查。然而,对于合作商,集团仅负责收取款项,对其放任自流,完全不闻不问。
合作方出现诸多状况,严重损害了面包新语的品牌声誉。食品安全相关的负面新闻不断被关注,如今面包新语,已经失去了往日吸引年轻消费者的能力。
财务报告表明,2018年,面包新语集团的烘焙业务营收达到2.82亿新元,较上一年减少了5.1个百分点;该业务的税前利润扣除折旧和摊销后为2250万新元,也出现了2.2个百分点的下滑。烘焙业务在其全部营业额中占据了44%的比重。在中国大陆市场,该业务贡献了26%的收入份额,然而同期烘焙业务的表现不理想,致使公司整体盈利能力降低了29.9%。
二零二零年,面包新语集团走完了长达十七年的证券市场历程。四月二十一日,该集团在新加坡交易所停止了股票挂牌,到了六月五日,它已经完全从该交易所除名。
退出交易市场时,面包新语的资产价值达到3.099亿新加坡元,折合约12亿人民币,相比之下,当前奈雪的茶被评估为130亿元,喜茶则估值160亿元,面对这些新兴品牌的强大实力,面包新语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早年的烘焙业翘楚,由于整体架构和经营模式的陈旧,明显无法适应快速消费品市场的更新节奏,迅速走向没落乃至破产,仿佛已成为它无可避免的结局,对于西安的餐饮业界同行而言,面包新语曾经是他们仰慕的标杆,如今却撤离西安,这可以看作是它为自己谱写的哀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