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个鸡蛋,糖尿病的几率大大增大?医生:6类人别跟风吃

日期: 2025-10-21 07:05:50|浏览: 6|编号: 159088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国庆期间,小林去了老家看望亲人,餐桌上必定有鸡蛋:有蒸制的鸡蛋羹,有水煮的鸡蛋,还有摊开的荷包蛋……他的父母还特别叮嘱他:“每天吃一个鸡蛋,这样身体才能得到足够的营养,精神状态也会变得更好。”

未曾料到,返回都市仅过七日,小林于机构健康检查期间,血液检测结果显现空腹时糖分指标不正常,执业医师告诫他存在发展为糖尿病早期状况的可能性。

鸡蛋不是很有益健康吗?为何还会影响血糖水平呢?小林满腹不解。

鸡蛋是好东西,但真不是人人都能天天吃。

一项研究:每天吃鸡蛋,糖尿病风险或有所上升

二零一九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同昆士兰大学合作公布的一项调查,考察了八千五百四十五位中国成年人的资料,结果显示:每日食用一个鸡蛋以上的人,罹患二型糖尿病的可能性,比不食用鸡蛋的人增加了百分之六十。

这项研究成果刊登在《糖尿病与代谢综合征》杂志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鸡蛋是否真的会导致糖尿病,这个问题引发了诸多讨论。

鸡蛋里面并没有糖分,不过含有较多胆固醇和饱和脂肪,吃多了会降低身体对胰岛素的反应能力,进而提升发生胰岛素抵抗的可能性。

还有许多人喜欢的烹饪方式,比如油炸的荷包蛋,用香肠炒的鸡蛋,以及咸鸭蛋搭配稀饭,这些富含脂肪和钠的组合,实际上是糖尿病患者需要警惕的潜在危害。

所以,问题不在鸡蛋本身,而在吃的方式、频率和人群。

医生提醒:这6类人,别跟风“天天一个蛋”

鸡蛋虽有益,但食用需因人而异。特别是以下六种情况的人,不宜每日食用鸡蛋。

1.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人群自身就面临胰岛素作用失衡的问题,持续大量摄取胆固醇与饱和脂肪,将使胰岛素抵抗状况恶化,进而引发血糖管理障碍。

中国营养学会提出,糖尿病患者每天允许的胆固醇摄入量不能超过200毫克,但一个鸡蛋所含的胆固醇就达到186毫克,这个数值几乎就占满了全天允许的总量。

2.高血脂人群

鸡蛋里头含有的胆固醇并不会直接变成血液中的脂肪,不过对于本身胆固醇就偏高、血管已经变硬的人来说,吃太多鸡蛋会让他们血管的负担更重些。

尤其是蛋黄,里面富含磷脂和饱和脂肪,很可能会促进低密度脂蛋白(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坏胆固醇”)的合成。

3.肝功能不全患者

肝脏承担着胆固醇代谢的重要职责,当个体罹患肝炎、脂肪肝或肝硬化等病症时,若过量食用鸡蛋,将加剧肝脏的代谢压力,甚至可能导致肝功能出现更坏的情况。

4.肾病患者

鸡蛋的蛋白质品质很高,不过分解吸收时会形成不少含氮排泄物,这些物质需要由肾脏来处理。

对于存在慢性肾脏病、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的状况,经常性摄入鸡蛋可能会加剧肾脏损伤。

5.胰腺疾病患者

鸡蛋里的油脂会促使胆囊和胰腺产生消化酶,如果存在慢性的胰腺或胆囊炎症,大量摄入高脂肪食物可能会让胰腺再次发炎,甚至导致急性胰腺发作。

6.肥胖人群或代谢综合征患者

鸡蛋的卡路里含量并不算特别大,不过一旦和油脂丰富、盐分过高的食材一起烹调,例如在做炒蛋、煎蛋或是调制蛋黄酱时,时间长了身体里脂肪的囤积会变多,胰岛素的应对能力也会下降,原本就承受巨大压力的新陈代谢过程将因此更加艰难。

鸡蛋到底能不能吃?关键在“怎么吃、吃多少、谁吃”

科学饮食讲究“适量”与“个体差异”。

成年人身体健康状况良好者:每星期摄入三到五个鸡蛋比较适宜,最好采用水煮或者清蒸的方式烹饪。

老年群体:如果没有确定的心脏血管疾病记录,每天吃一个鸡蛋是允许的,不过要留意饮食要简单些。

患有糖尿病、高血脂等状况的人,应该降低蛋黄的食用量,可以挑选只吃蛋白或者用植物性蛋白来替换一部分动物性蛋白。

另外,不要在空肚状态下食用鸡蛋,因为此时胃液分泌较多,蛋白质容易被分解,甚至可能导致腹部胀满和不适感。

结语:别让“营养好”变成“负担重”

鸡蛋堪称蛋白质的典型代表,不过营养并非“越多越好”,而是“对你适宜才最理想”。

部分特定群体若随意模仿他人补充营养,可能会加重身体负担,甚至引发健康问题。

别让鸡蛋,成为你健康路上的“绊脚石”。

参考资料:

国家卫健委《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任于康教授接受央视《健康之路》栏目采访的相关内容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