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先生现年四十五岁,最近一个月被确诊为糖尿病,医生告知他,要有效管理血糖,日常生活中含糖量高的食物必须严格限制摄入。
彭先生回到家里,便在互联网上查了些不含糖的食品,了解到可以食用杂粮,杂粮的糖分比较少,于是,彭先生通过网上平台购置了数盒全麦食品,计划从今往后每天早晨都吃全麦食品,这样也免去了准备早餐的麻烦。
彭先生连续一个月食用全麦面包后,前往医院进行复查,检查结果显示,上个月他的血糖值为8.3mmol/L,而这次却上升到了9.4mmol/L,医生表情严肃地把他叫到诊室,询问他近期是否没有认真控制血糖,否则血糖水平为何会比上个月有所升高?
彭先生大声辩解自己很无辜,这一个月来他对自己吃的东西控制得很严,糖分一点都不敢多吃,连水果都很少吃。医生询问彭先生每天吃的食物,彭先生说明天早上他吃的是全麦面包,中午和晚上都是吃妻子做的饭菜,那些食物含糖量都不高,而且他很少吃含糖量高的水果。
彭先生的回应让医生终于明白了症结所在。医生向彭先生说明,正是全麦面包造成了他血糖值异常。彭先生感到不解,全麦面包被看作是粗粮,为何会引发血糖值上升呢?
医学专家指出,全麦面包并非真正的粗粮,仅被称作“伪粗粮”。多数中国人偏爱口感细腻的食物,全麦面包的质地难以接受,所以大家普遍不喜欢吃它。为了改善全麦面包的口感,生产商常添加大量糖分、油脂和盐分。这样一来,经过改良的全麦面包不仅缺乏营养,反而容易引起血糖波动。
医生说完,彭先生才恍然大悟,原来问题出在全部麦面包上!彭先生暗想,家里剩下的全部麦面包肯定不能吃了,回去让爱人全部吃掉,或者送给别人。接着彭先生向医生询问,还有哪些是“假粗粮”,希望医生能指点一下,以免下次自己还会买错。
一、医生再次提醒:这3种“伪粗粮”别再买了!
第①种:杂粮馒头
白面馒头糖分偏重,糖尿病患者购物时倾向于购买紫米馒头、燕麦馒头这类粗粮馒头。人们普遍认为,这类粗粮馒头糖分较少,同时富含多种营养,只是售价通常要高于普通白面馒头。
这些馒头并非全然由粗粮制成。粗粮馒头味道欠佳,多数人难以适应,因此市售此类馒头往往添加大量糖分,不宜选购。若确实想品尝粗粮风味,不妨购买燕麦、玉米等原料,自行烘焙。自制粗粮馒头不会添加过多糖分,而且卫生可靠,食用时更感放心。
第②种:粗粮粥
许多人偏爱食用全谷物粥,然而常规烹调手段制作的全谷物粥质地较为坚硬,食用时容易引起哽噎,因此人们常在熬粥时借助高压锅等工具进行压制,使全谷物粥变得细腻软糯,这样食用时的风味就会更加宜人。这种处理方式实际上反而会促使血糖上升,由于在高温烹调时,粗粮粥中的大分子淀粉会转化为短链糖类物质,这种短链糖类物质更易被人体摄取,进而推高血糖水平,因此也不宜让患有糖尿病的人频繁食用粗粮粥。
第③种:速食燕麦片
速食燕麦片是许多人挑选的早餐食物,由于它的制作流程相当便捷,只需用热水浸一浸,便可食用,然而速食燕麦片并非天然燕麦片,属于加工产品。
制作期间,燕麦的原有构造遭到破坏,燕麦从整粒转变成了薄层,这种薄层形态的燕麦比完整颗粒形态的燕麦更易被身体摄取,糊化过程会变得迅速,进而导致血糖水平上升,因此,速食型燕麦片也不适合糖尿病患者经常食用。
医生说明完毕,彭先生坦言,先前确实没意识到这三种属于假粗粮,还购置了不少,看来回家需要重新更换了。医生补充,除了这三种,混合谷物饼干同样算作假粗粮。彭先生咨询,那么,患有糖尿病的人实际该食用哪些真正的粗粮?
二、糖尿病患者该吃哪些粗粮?
1)荞麦:
荞麦,食用者不多,然而其内含物质充足,有膳食纤维、烟酸及芦丁等。糖尿病患者常食荞麦,可使其血管变得柔韧,使餐后血糖下降,亦可减少胆固醇,因此医生推荐,糖尿病患者挑选粗粮时,可优先考虑荞麦。
荞麦的食用方式应当如何选择?荞麦与小米存在差异,单独使用荞麦制作馒头或面条等食品,难以实现,但可将荞麦与白面粉以四比一的比例搭配,制成荞麦馒头食用,此外还存在其他烹饪方法,可供大家探索尝试。
2)小米:
小米属于杂粮,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食用,它是一种弱碱性食物,含有的营养素丰富,容易被人体消化,同时对胃部有好处。
3)高粱:
高粱属于杂粮,它富含丰富的纤维素成分,有助于减缓肠道对糖分的消化过程,从而对餐后血糖有平抑作用。此外,高粱对调节肠道功能有一定帮助,能够缓解腹泻和呕吐症状,因此患有糖尿病的人可以偶尔选择食用高粱。
其余谷物之中,尚有粗米、玉蜀黍、薏苡等,病患血糖控制者亦可适量摄取,不过需留意若干事项。
三、糖尿病患者吃粗粮需要注意什么
(1)糖尿病患者吃粗粮,最好不要磨成粉:
粗粮加工成粉末状,其中的有益成分并不会损失,例如膳食纤维,依然含量很高。不过,粗粮变成粉末后,所占空间会缩小,进入消化道时,与消化道的接触范围会增大,消化过程也会变得迅速,从而可能导致血糖水平急剧上升。因此,医生通常建议,糖尿病患者食用粗粮时,尽量选择未研磨的形态,如果可以,最好直接吃整块的。
(2)不能把粗粮当成主食来吃:
部分患有糖尿病的人了解到全谷物益处后,倾向于将全部主食替换成全谷物,认为这样能更迅速地控制自身血糖水平,然而这种处理方式是不恰当的。全谷物同样属于主食类别,其中也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成分。假如把全谷物当作主食食用,同时又不加以控制其摄取量,依然会引起血糖值上升。粗粮富含丰富的纤维素成分,过量的纤维素成分会加重消化系统的负担,因此粗粮不宜食用过量,否则对消化系统不利。此外粗粮无法完全取代主食,主食中存在一些粗粮所不具备的营养物质。
医生提出,糖尿病患者食用杂粮时,宜与精米面混搭,同时,杂粮与主食的总量,务必控制,不宜过高。
(3)吃粗粮也要有适应期:
我们日常食用的主食多为精制谷物,倘若骤然转为粗粮,并且大量摄取,可能会引发消化系统紊乱,表现为腹部胀满或排便异常。所以,应当逐步调整饮食结构,不宜立刻彻底更换食物种类,需循序渐进,使肠胃逐渐适应粗粮的摄入。
(4)吃了粗粮之后要多喝水:
粗粮富含丰富的纤维素成分,而纤维素成分有助于推动肠道活动,不过务必在大量饮水的前提下才能达成这一效果,否则不仅无益于顺畅排泄,还可能加剧肠道干结的状况,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在摄入粗粮之后,应当增加饮水量,以此来规避肠道干结的问题。
(5)吃粗粮多换种类:
吃杂粮时,不应长期单调,每日只吃一种,杂粮品种丰富多样,不妨经常变换,烹饪方式也能尝试多样,如此既能满足主食需求,又能丰富食物选择,还能获取更多元化的营养成分。
长期食用杂粮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不过这并不代表摄入量越大越好。当前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假冒的杂粮产品,消费者在选购时必须谨慎鉴别。若条件允许,最好自行购买原料进行加工,尽管这种方法较为繁琐,然而整体而言,自制食品更为可靠,同时也能确保食材的真实性。
粗粮富含丰富的纤维成分,所以,医学专家提醒,对于消化系统较弱且患有糖尿病的人,应避免过量摄入粗粮,否则容易使胃肠不适加剧,可能引发消化障碍、腹部疼痛、腹部胀满等不良反应。
听完医生那番详细的讲解,彭先生坦言,自己对于杂粮的了解,其实相当有限,他打算回家后认真钻研一番,碰到疑问,下次就诊时再向医生请教。医生提醒彭先生,除了调整饮食,日常生活中也可适量参与一些锻炼,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建议选择温和舒缓的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否则可能损害血管,得不偿失。遵医嘱服用的控糖药物,务必准时服用,切莫遗忘,建议每日设定警报,以便警示,倘若疏漏了,须尽快补服。
许多人和彭先生一样,都曾受市面上“假冒杂粮”的误导,所以医生再次告诫,选购时必须仔细核查,否则血糖不仅无法控制,甚至可能反升,真是毫无益处,只会造成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