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熊猫不走惠州总部办公室大门紧锁。
2. 熊猫不走蛋糕广州一网点。
三月十六日午后,网络烘焙企业“熊猫不走蛋糕”的官方微博突然公布,该品牌创始人下落不明,将近千名职员三四个月的薪酬未能发放,社会保障及公积金账户暂停缴纳,公司钉钉群组被突然清空。
3月17日,一些熊猫不走蛋糕的员工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公司于3月16日午后突然决定暂停营业,很多送蛋糕的人到被通知停止工作时还在继续工作。有员工展示的图片显示,在公司结束运营前,熊猫不走蛋糕的创始人杨振华在员工群里表达了歉意,他提到因为经营上的失误和疫情带来的影响,最终没能挽救住公司。其表示,无力偿还债务,会接受法院公安等处理。
三月十八日,熊猫不走蛋糕的创始人杨振华亲自联系了南都记者,说明自己并未失联,也没有携款潜逃,表示会持续配合相关机构处理当前事件,并且正努力寻求让公司恢复运营的方法。
超过240名员工被拖欠工资
三月十六日夜间,郑堂刚送完八个糕点,正前往为当天最终一位顾客配送蛋糕的路上,意外得知了所在机构已经停业的消息。
郑堂在熊猫不走蛋糕长沙站点负责配送工作,他向南都湾财社记者透露,起初以为同事在戏言,但当他启动钉钉应用时,发现工作群组悉数被解散,他感到非常难过,也十分孤立无援,考虑到两个月薪资尚未落实,内心充满焦躁和困惑。即便如此,他依然依照与顾客商定的时刻,将蛋糕送到了指定地点。
郑堂的薪资发放状况自去年12月起变得不正常,去年12月及今年1月的薪水分两次支付,到现在仍欠他两个月的薪酬,总额达一万多元。
三月十六日午后,杭州负责熊猫不走蛋糕内容管理的林瑶正观影,忽然接到同事来电,告知她关注钉钉的工作群,她这才明白,公司高层宣布,工作无法继续,要求职员依照流程申请劳动仲裁,到了晚上六点光景,林瑶和杭州的其他员工都被移出了钉钉的工作群,而在前一个晚上,她还收到公司副总裁的消息,说第二天会正常开始工作
林瑶向南都湾财社记者透露,从3月11日起,公司设在杭州的办公地点大门一直紧闭,管理层解释称是因拖欠房租所致,承诺在15日、16日缴清款项,期间员工需在家远程工作。然而,在此期间,已有员工在工作群中提出,多家门店的房租尚未支付,工资也未发放,面临停业风险。
林瑶自去年八月加入公司之后,仅第一个月的薪水按时到账了,她上一次领到工资的时间是三月十一日,现在企业还拖欠她三个月的劳动报酬,以及她为工作先行垫付的一些费用。
张晨作为熊猫不走蛋糕惠州总部的职员,比其他地区的同事更早得知此事,3月15日,公司各分部的高层及法定代表人已抵达总部进行沟通,希望创始人杨振华能够露面,然而杨振华最终没有现身
张晨向南都湾财社记者透露,3月16日,惠州总部已无员工到办公室工作,由于拖欠物业费用,办公室大门被锁,当地派出所的民警也到总部进行过走访。
熊猫不走蛋糕的员工在公司钉钉群解散后,另行创建了联络群组。南都湾财社记者获知,到3月17日当天下午5点为止,已有超过240名员工在该群组中申报了自己被拖欠的薪资数额,申报金额从2000元起,最高达到5.2万元,其中多数员工的拖欠金额介于5000元到10000元之间,目前还没有统计出所有被拖欠薪资的总体金额。而熊猫不走蛋糕的从业人员数量,实际上已经达到了五百人以上。不少职员向媒体人员表示,企业没有为他们办理离岗相关事宜,也没有与他们商讨补偿其损失的办法。
全国门店暂停接单
员工猛然得知公司即将停业的情况,消费者中也有不少人,直至倒数一天,依然在熊猫不走蛋糕平台下单购买,或是进行账户充值。
三月十六日中午时分,惠州居民小莉通过熊猫不走蛋糕网站订购了一款价值179元的生日蛋糕,打算给丈夫庆祝生日,然而在约定好的晚上七点到八点之间,蛋糕依然没有送到小莉手中,配送并未完成。小莉向南都湾财社记者反映,她在下午六点多尝试联系熊猫不走蛋糕平台,却始终无法接通人工服务,最终等到八点多,不得不在周边的蛋糕店另外购买了一个蛋糕来应急。
同月十六日上午,成都居民小晓正通过熊猫不走蛋糕的官方途径进行账户加钱,她向笔者透露,早先就品尝过熊猫不走蛋糕的产品,认为品质尚可,十七日她儿子迎来生日,恰逢需要订购蛋糕,加上账户加钱能享受折扣,于是她投入了四百九十九元,然而当晚她便获悉熊猫不走蛋糕可能已经停业的消息,目前她仍对如何应对感到迷茫。
南都湾财社记者发现,熊猫不走蛋糕微店的主页中央,依然设有“马上缴费”的选项,网页表明,缴费时会附赠礼品,然而3月17日傍晚,缴费选项已经显示“当前无法缴费”。
依据熊猫不走蛋糕微店的信息,三月十七日,该公司在全国的门店全部停止了接受订单,同时,参考大众点评网的数据,其全国的分店也都标明处于停业状态。
3月17日,下午时分,南都湾财社记者前往熊猫不走蛋糕广州番禺分店进行实地探访,发现店铺入口处大门紧锁。据周边居民反映,平日里确实有外卖人员到此处提取蛋糕订单,但在记者到场期间,并未观察到任何配送人员前来取货。熊猫不走蛋糕广州分店的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确认,该分店已于3月16日终止营业。
熊猫不走蛋糕之所以陷入经营困境,其创始人杨振华认为主要涉及经营管理和疫情等内外因素,在解散工作团队之前,依据员工分享的社交软件记录,杨振华曾在某个工作团队里向成员表达了歉意
杨振华表示,由于自身缺乏能力,过于自信,判断失误,对公司运营、政策走向以及市场形势都出现了偏差,致使公司陷入困境,资金链断裂,无法支付员工工资,债务累累,最终停业,个人也面临破产。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他个人几乎耗尽所有资产,包括抵押了车辆和房产,向公司提供了两千多万的资金援助,同时促使法人姚秀华也借贷了七百万用于公司周转。然而,即便在管理决策和疫情等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公司依然未能得以挽救。
杨振华补充道,先前已经耗尽全部资源,个人方面无法再承担债务负担。他建议各位当事人立刻通过法律程序维护自身权益,向劳动仲裁机构或司法部门等权威机构寻求指引,考虑变卖部分资产以补偿部分损失。同时,他本人也做好了配合法院及公安机关处置的准备。
靠熊猫跳舞出圈,曾获得三轮融资
熊猫不走蛋糕品牌始于2017年,以“网上订购+仓库派送”为经营方式,负责生日蛋糕的售卖和派送业务。经过两年的发展,依据其官方披露的资料,2019年11月,“熊猫不走”蛋糕已积累将近五百万用户,当月营收突破三千万。
熊猫不走蛋糕设立地区加工站点,由这些站点为邻近的售卖点分发商品,穿着熊猫服装的送货人员会亲自上门递送蛋糕,并且进行歌舞演出、魔术表演、趣味游戏,这是熊猫不走蛋糕最吸引顾客的地方。该品牌主要面向中小规模城市,到目前为止,已经覆盖了惠州、佛山、广州、东莞、珠海、中山、成都、厦门、长沙、重庆、杭州、深圳、武汉这二十四个城市。
自成立以来,熊猫不走蛋糕累计完成了三次资金募集,2019年11月,该公司成功募集到数千万人民币的Pre-A轮投资,2020年3月,它又募集到了数千万人民币的A轮资金,到了2021年9月,其进一步募集到1亿元B轮投资,参与此次三轮投资的主要机构有头头是道基金、IDG资本以及XVC基金。根据天眼查信息,熊猫不走蛋糕品牌由惠州市熊猫不走烘焙有限公司持有,该公司成立于2017年10月,杨振华是主要股东,持有约47.76%股份,头头是道基金占比12.69%,XVC基金占比15.38%。
融资到位后,熊猫不走蛋糕加快了发展步伐,不过据南都湾财社了解,到2022年3月,负责城市拓展的员工都已停工,直至2023年3月,熊猫不走蛋糕才着手关闭部分店面,缩小店面经营空间,并且将部分店面迁移,以此削减租赁费用。以广州作为参照,在客流密集时段设有二十家左右服务点,如今在大众点评平台仅能查到十家服务点。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熊猫不走蛋糕在发展期间,曾因“影子店铺”的问题引发关注。长沙电视台的相关报道指出,2022年2月,该品牌在长沙的部分门店被发现存在地址不实的情况。经查实,长沙地区总共分布着16家分店,但其中实际存在地址问题的店铺数量达到了6家。当时,一位门店的负责人讲,熊猫不走蛋糕只通过线上渠道销售,为了招揽更多的顾客,品牌用这些“隐性店铺”做门面,让顾客在外卖应用上觉得它规模很大,品牌很有实力。
2023年3月,熊猫不走蛋糕广州分店也遭到媒体揭露,存在地址不实的情况,美团平台标示该品牌在广州设有13家门店,但实际运营中,有7家分店状况异常。
订单量较巅峰时期明显缩减
虽然已经发现薪资发放存在问题,但许多人对熊猫不走蛋糕的破产,还是觉得十分惊讶,并且难以理解。
熊猫不走蛋糕武汉和长沙的分店都向南方都市报财经部记者坦言,它们各自的工作点已经能够持续赚钱。郑堂谈到,他的站点负责长沙的一个特定区域,有四名配送人员,周一到周四期间,单量通常在二十到三十个,到了周五、周六和周日,单量一般能达到四十到五十个,节假日的单量会增长一倍。整个长沙市的所有站点都处于盈利状态。他说长沙这边经营得相当好,得到了顾客的高度评价。因此,这次意外停业,我们任何人都未曾料到,也完全无法理解。武汉一位工作人员也透露,他同样未曾料到,那个在盈利的武汉分部会突然宣布停运。
依据南都湾财社记者掌握的经营状况,2023年11月,熊猫不走蛋糕所有销售渠道的商品交易总额大约为2273.20万元,据员工告知,这一数值是熊猫不走蛋糕的常规经营水平,公司整体盈利能力超过50%。另据熊猫不走蛋糕于2021年9月公布的信息,该公司单月营业收入已突破7000万元。虽然交易总额与总收入不能直接进行对照,但这可以表明,它的整体收入至少减少了百分之六十以上。
张晨向记者讲述,他自熊猫不走蛋糕初创就参与其中,2018年和2019年公司经营状况相当不错,那时业务拓展至十座城市,核心区域在广东,单个城市日订单量稳定在四百到五百度,若单日订单不足两百单,老板就会予以训导。当前不少城市每日订单不足百个,广州与长沙情况稍好,可达到两百个。仅就日常管理而言,自去年起,通过缩小店面规模及终止销售充值卡等多项措施,熊猫不走蛋糕实际上多数城市已基本实现收支平衡。
根据创始人所发布的信息,熊猫不走蛋糕公司目前面临现金流枯竭的问题。张晨对此进行了解释,称这主要是因为前一年公司拖欠了供应商巨额款项,同时还有大量房租拖欠了半年的费用。尽管公司现在能够获得一些微薄的利润,但这种盈利水平很难用来偿还这些累积的债务。
采写:南都记者 詹丹晴 杨振华
公司创始人最新回应:在积极想办法把公司救活
三月十八日晚上,熊猫不走蛋糕的创始人杨振华主动联系了南都的记者,说明自己并没有失联,也没有携款潜逃,表示会持续配合相关机构处理当前的情况,并且正在努力寻找让公司重新运营起来的办法,原因是接到了大量电话,同时也有很多人进行辱骂,因此将自己的手机调整到了通话进行中的模式。杨振华向南都记者透露,他定会设法处理薪资拖欠问题,目前也获得许多朋友的支持,他们正协助寻求盘活公司的途径,原因是企业已步入健康运营阶段,国内二十四座城市中,过半店铺已转为盈利状态。
杨振华曾在工作群里向员工解释公司遭遇困境的缘由,称其源于决策出现偏差以及外部形势的波动。彼时公司确实赢得了投资机构的关注,银行方面提供贷款也相当容易。2021年,我们误判了疫情的走向,认为其即将消退,因而实施了大范围的扩张计划。然而到了2022年,局面突然急转直下,融资变得极为困难,同时公司的运营成本居高不下。二零二三年起我们着手改动,至岁末已见成效,机构每期大致收支相抵了。杨振华谈道,形成今时状况,乃有人蓄意传播虚假言论,致使人心惶惶。
杨振华表示,公司现有职员数量超过七百人,并非网络传言的数千之众,今年一月曾发放部分薪酬,涵盖春节假期,目前仅积欠一月份和二月份的薪资。涉及员工报酬与债务,当前总额约莫六七千万,主要由于资金周转困难所致。他持续努力应对,没有脱离没有中断,始终没有退缩,最近两天部分友人尝试协助联络,希望寻得新的投资,力保企业得以延续。
(应受访人要求,郑堂、林瑶、张晨、小莉、小晓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