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黄牛”在向一名路过的市民收购月饼券。
月饼券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月饼有多暴利?
业内人士解密百多亿市值“月饼经济”
月饼券是啥?是能换月饼的纸质凭证?——远远不止这个功能,在那些花哨的券背后,藏着一个巨大的“虚拟市场”,它的流转过程是一条不透明的利益链条。
某些时候,商家在发放月饼兑换券之后,可能尚未制作出对应的糕点。商家仅依靠这张自行制作的凭证,经过多次流转最终回收,便能获取相当于券面价值百分之二十的现金收益。这种操作模式被一些人称作“期货交易”。
一张小小的月饼票里面究竟暗藏着多少门道?月饼产业未来会如何发展?请看本报记者深入行业内部进行的调查。
中秋假期来临之际,广州某单位一位姓梁的负责人手上有十多张难以处置的月饼代金券,她坦言自己并不喜爱月饼,却每年都要参与收送活动,始终困惑于每年市场上数量庞大的月饼最终流向何处。
梁女士的疑问有事实依据,统计显示,今年广州市民人均消费三块月饼,月饼食用量逐年减少。
与此大相径庭,广州的月饼市场却持续扩大——当地主要厂家每年月饼销量都以百分之十的速度攀升。购买月饼的人群日渐稀少,可月饼的销量却不断上涨,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黄牛的算盘:
“干一个月,够半年花”
最近一个月,广州一家有名的酒楼每天都非常热闹,那里聚集的都是来买卖月饼券的顾客。
只要发现有人驾驶私家车放慢速度,立刻就有手持月饼劵和标价的“黄牛”凑上前去,探问对方:“需要月饼劵吗?到里面取饼之后再付钱。”他们手里的月饼劵每叠有百张。
门口常有闲人等候,每当有客人进出,便立刻上前询问“是否售卖月饼票”。店家员工对此习以为常,无人干预黄牛扰乱秩序的行为。
部分黄牛还扮演了分销商的职责。一位姓李的分销商透露,他所在的团伙先前以八五折的折扣从该酒楼的总店团购了一千份月饼兑换券,接着到各个分店门口,用各种手段以八点九折左右的价钱卖出。
做满三十天,上半程主要经营月饼凭证,下半程则以收兑月饼凭证为主业。老李的名片上,头衔显著印着“某某饭店糕点票务公司”。老李的同伙们透露,他们已连续几个中秋佳节从事此行,单月所得足以支撑半年开销。
月饼券的回收价格怎样决定?老李表示,各个生产单位给出的回收优惠不一样。部分高级旅馆的月饼券在市面上需求较大,回收价格最高能拿到面值的一半。一般旅馆或者糕点铺的,回收价格一般只能拿到面值的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三十五,有时还会更低些。
老李们从事的业务很普通,在广东湛江,有一个专门回收月饼卡的固定场所,位于银海酒店门口的街边。
九月份第七日,上午时分,天气酷热难耐,然而数十名头戴草帽的女士们,自清晨直至日暮,始终坚守在银海酒店周边的街道上,耐心等候着顾客光临,她们之间为争取生意的“较量”,其白热化程度,远非广州可比。
部分人处理月饼凭证是为了先购后售谋取利润,记者对黄牛群体进行了深入调查,得知若通过买卖月饼凭证获取利润,每张可赚取20元。
某些人有不同的打算。一位女士讲,他们把收来的月饼兑换卡转卖给商家,每张能赚五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