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券灰色交易调查:被黄牛半价回收后流向哪?

日期: 2025-09-23 12:10:17|浏览: 0|编号: 139635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中秋佳节将至,购买月饼的欲望日渐高涨。不仅大街小巷店铺门口,排队自购月饼的顾客络绎不绝,许多公司也选择将月饼券作为福利派发给职员。不少民众更倾向于把月饼券当作心意好礼,送给家中的亲朋好友。

中秋临近时,众多品牌月饼券在市场上交易活跃,出现兑换高峰。“诚信回收元×券,快速响应并确认,售出后请私信联系”“2024年月饼券正在高价回购”“目前××楼月饼券还有人在收吗”?经过调查,记者发现社交网站和在线购物平台上充斥着大量回收月饼券的信息,涵盖元×、星××、美×等知名品牌,回购价格通常是面值的四成到七成之间。

某个二手交易网站上,一位来自江苏苏州的票务账号既在收票,也在出票,在收票信息里,该票务声称高价收月饼票,记者随机选了某个品牌价值318元的月饼券进行询问,该票务答复,这个面额的月饼券现价150元

记者打开“售票”界面,里面写着“月饼卡全国通用,如果你有企业资源可以合作,报价、发货、开票全部由我们办理,让你轻松赚得中秋。”记者又用一个新账号,假扮成公司采购,向该票务询问了同款月饼卡的“售票”费用,该票务答复说月饼卡的价格是248元。

月饼券能够享受优惠,票据可以开具标准价普票,纸质票据和电子票据均可使用。该工作人员表示,他们直接开具的是月饼生产企业的票据,并非经销商的票据。如果进行大量订购,所提供的票据将是苏州当地某知名月饼企业的票据,确保收到的票据与月饼相关。

另类品牌的月饼之外,票务人员还向咨询者推荐了更优惠的选项,强调×××斯月饼价格更实惠,他们销售时折扣力度大。该品牌票券可享六折优惠,而开具发票金额为原价的八成到九成。票务人员透露,购买月饼主要考虑报销额度,选择×××斯月饼,开具的发票报销金额会更高。

记者问起各品牌票券优惠幅度为何不一样,票务人员解释说,价格较高的票是市场上回收的,价格较低的票是向票券销售商大量采购的,我们进货量多,所以自然能拿到更优惠的价格

经过调查,记者发现部分个人账户在社交平台售卖自己的零散票证,还出现了自制月饼券共享楼的情况。这类售卖信息下常有众多需求者报出收购价格。评论区里,不少名为“批量供应月饼券”“寻找票源”的账号活跃其中,专门负责购置这些零散票证。

采访中记者发现,月饼券的发放量超出实际产品供应,导致券的数量多于饼的数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券比饼多”,被视作月饼市场的一种普遍做法。

有行业内部人士透露说,月饼兑换券的流转情况,有点像期货交易,基本上是生产商卖给购买者,再由购买者转卖给生产商,或者是生产商卖给购买单位,再由购买单位的职工转卖给生产商。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很多年了。

调查期间,记者发现社交网络上有一篇热门文章,名为《月饼券内幕》,揭露了月饼生产商以折扣价把券卖给中间商,中间商再大幅加价卖给企业等需要送礼的客户,这些券还可能经由赠送或转手交易落入票贩子手中。他们先把渠道商那里积压的礼券,还有个人手里的,用打折的方式大量囤积起来,随后有可能,会以略高一点的市场价,把这类票证卖回给食品厂,或者转手卖给需要的人。

缺少月饼制造环节时,月饼生产商、销售商以及囤积居奇的中间商依然能够获利,这一状况被称作月饼的“金融化”。对于这个现象,一位来自上海的业内人士刘娟(化名)向记者剖析了月饼兑换券的运作方式,具体来说,如果食品生产商发行面额为100元的月饼兑换券,以65元的价格转让给分销商,分销商再以80元的价格转售给顾客A,顾客A将兑换券转赠给顾客B,顾客B以40元的价格卖给票贩子,票贩子最终以50元的价格将兑换券回购给食品生产商在这个环节里,即便一个实体月饼都没有制造出来,但月饼生产者仍旧得到了十五元,分销商也获得了十五元,“黄牛”则赚到了十元。

刘娟表示,月饼券的非法倒卖者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类是规模较大的倒卖者,他们有能力收购价值数百万至数千万元的月饼券,类似分销商的身份。这些人通常在每年五六月份与商家协商当年的订购额度,并试图争取部分退款。另一类则是零散的倒卖者,他们从个人手中购买月饼券,并不进行囤积,而是依据市场状况进行转售。

刘娟表示,月饼“证券化”导致月饼券市场价值出现起伏,生产商难以准确估计当年的需求量,或许会印制过多或者不足的月饼券。

媒体报道有人反映,其获得了编号为“玲珑心意”的月饼礼盒,然而发放地点与本人所在地不符,需要去往指定地点领取,并且能否立即拿到不确定,只好将礼品兑换的券卖掉。

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常莎表明,月饼券用礼品卡形态替代实体月饼,确实能够减少食品废弃,降低物流开销,在理想情形下促成厂商、经销商等各方获利,表面上看达成资源优化配置。不过,现实层面显示,月饼券的“金融化”倾向愈发显著,购买者的利益或会遭受影响。

常莎认为,商家设定了月饼券的售卖方式,目的是为了推卸自身的责任,因此包含了大量免除自身责任的条款,同时给购买者施加了许多必须履行的要求。举例来说,当购买者遇到月饼兑换货品时遇到阻碍,售卖方无需承担后果;用兑换券换取月饼也无法确保商品质量,例如售卖方给予临近保质期的产品,购买者通常只能认栽;兑换券设有使用时限,若购买者未及时使用将会作废;部分兑换券还规定了预约领取、指定地点领取等条件,给购买者带来麻烦;倘若购买者碰到心仪的商品售罄,只能选择加价换购其他商品。

购买月饼代金券的客户,在与售卖方的较量里往往不占上风,自身的正当权利,比较难获得充分的维护,常莎这样认为。

另有行业内部人士表示,部分商家专门瞄准“馈赠领域”,开展“纸质月饼”的制作、贩卖以及回收的整套业务。这类交易比较隐蔽,接受起来很方便,资金转换也很快,或许会为腐败问题的产生创造机会。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整治月饼券异常流转问题,维护消费者正当利益,必须社会各方面共同协作。监管机构要加大市场管控,对于囤积居奇行为,以及商家设置的消费陷阱,触碰法律界限的必须依法处理,切实保障消费者正当权益。产业方面要建立行业规范,引导企业守信经营。消费者需要保持警觉,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尽量选择官方认可的途径进行购买,根据实际需求购买,防止资源浪费,使月饼回归其作为商品的正常价值,避免自身正当权益遭受侵害。(法治日报)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