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钱豹,数不清种类的海鲜,色彩斑斓,红的白的褐色的,密密麻麻陈列着,绕来绕去占据了很大空间。置身其中,仿佛自己成了富可敌国、出手阔绰的大富豪。十多年前,乐易刚从大学毕业,初次光顾上海中信泰富“金钱豹”自助餐厅,惊叹其极尽奢华。
十一年后的2017年7月,那家以提供高档海鲜自助闻名的“金钱豹”,如今状况堪忧,在上海的五家分店中,仅有杨浦区的这一家还在营业,并且还出现了拖欠员工薪酬高达一千余万的情况。
上海市单用途行业协会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尽管“金钱豹”具备发卡备案资质,不过去年八九月期间,由于未续交保险,该企业已被归入异常名录之中。
7月5日晚上,上海市商业委员会的官方网站也把这家公司从登记的名单中删除了,到2017年5月的时候,这家公司售卖的预付卡里面还剩余一千多万块钱。
7月5日,上海金钱豹延安西路店,有顾客于七楼办理退卡手续。张卓然摄
大量消费者等待退卡
7月5日当天下午,位于上海延安西路的“金钱豹”商店,其首层店铺已不再营业,整个用餐区域显得十分冷清,几乎看不到什么人影。
厨师和保洁人员等聚集在一楼大厅,许多前来注销登记的顾客聚集在一楼和七楼的注销点,彼此交谈着并耐心等候办理手续。
有位顾客没有说出自己的名字,说他手头有一万多元的IC卡积分,他以前是“金钱豹”店的常客,最近因为听说了一些不好听的事情,打算把积分花光,结果发现食物水准下降了,没过多久“金钱豹”就关门了,他现在去办理了退款手续,还说要再找政府部门反映情况。
滕先生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六月份下旬他到该处用餐时,发觉已经歇业,此后他又连续去了三次,最终在六月二十七日向消费者保护机构进行了反映。
滕先生此次到访旨在完成注销手续,不过退款具体日期尚未确定。另外他得知,七月十五日“金钱豹”将恢复营业,届时仍可进行消费活动。
七楼服务点的工作人员说明,会替顾客办理退款手续,不过具体何时能办结、领导是否会反馈,他都无法明确答复。他补充说,前几日办理退卡的客户信息已经转交给了市场管理单位,但至今未接到任何回音。
7月5日,上海“金钱豹”延安西路店一楼餐厅停止营业。这是张卓然提供的照片。
拖欠员工工资1000万元?
7月5日,在“金钱豹”一楼大厅,一些员工显得百无聊赖。当被问及工资是否被拖欠时,他们全都一致声称拖欠了。
陈小姐说工资被拖延三个月了,李先生称从人事总监那里了解到,他们店铺拖欠员工薪资总额高达千万,还拖欠了供应商的货款,李先生补充说,人事总监告诉他,采购透露金钱豹在全国拖欠货款总额达亿元。
有员工说,供货方最近也联系了他们,客户也一个接一个地要求退款。员工们提到,他们已经向虹桥镇人民政府提出了申诉,但是到现在还没有收到回复。
关于“金钱豹”宣布7月15日重新营业的消息,一楼众多员工表示不认同,认为这是在欺骗大家。
宴会部员工:前任CEO带钱走人了
“金钱豹”延安西路店位于一层的餐厅已经歇业,不过位于五楼的婚宴区域仍然在正常经营。
7月5日,五楼一名宴会工作人员透露,退款事宜源于金钱豹一楼百汇部门,即自助餐区,与主打婚宴的宴会部无关。
这位职员否定了来自一楼百汇人员关于三个月未发工资的指控,声称实际延迟发放仅为十七天,但那些员工已经组织罢工,并且与公司管理层发生了激烈矛盾,这一系列事件直接引发了“金钱豹”的暂时歇业。
对于菜品减少、薪资延迟等情况,该宴会部职员说明,起因是前任最高负责人推行了五千元购四百元赠的IC卡促销,随后卷款离场。接任的最高负责人承担后果后,一楼的百汇客源几乎全部是使用IC卡的顾客,因此缺乏现金交易,目前正开展整改工作。
7月5日,上海“金钱豹”延安西路店一楼大厅张贴着停业通知,这是张卓然拍摄的画面。
曾卷入“假鱼翅”事件,客户大量流失
“金钱豹”被曝关门,也并非完全没有前兆。
根据相关资料可知,金钱豹国际事业集团是台湾地区规模最大的餐饮娱乐企业,在其发展顶峰时期,全国拥有的店铺数量曾高达26家。
二零一一年七月,欧洲某著名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安佰深,用十五亿元购得了“金钱豹”。
2015年6月,接手方为“金钱豹”的现任母公司嘉年华国际,交易金额降至2.53亿港元。
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央视揭露“仿冒鱼翅”丑闻,部分餐馆售卖的鱼翅实为明胶仿制品,涉事“金钱豹”形象严重受损,致使众多顾客不再光顾。
截至2017年6月底,其北京所有连锁店已关停。
近年在上海,“金钱豹”也一直风波不断。
据澎湃新闻记者向静安区市场监管局了解,上海金钱豹国际美食有限公司在2015年至2016年间,累计受到行政处罚达9次,而中信泰富店则于2015年停止营业。
根据闵行区经委发布的数据,原先“金钱豹”在上海设有五家分店,如今仅剩杨树浦路这家店铺在正常营业。
杨树浦路的“金钱豹”主要承办婚礼活动。7月5日,该餐厅的工作人员透露,当天到访的大多是要求取消预订的客人。尽管他们反复说明婚礼安排不会变动,但这番解释并未能打消对方的疑虑。
老板失联,已从单用途预付卡备案企业除名
7月5日,“金钱豹”官方网站已经无法访问。上海市单用途行业协会副会长范林根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事件发生后,他们持续联系该企业负责人,但对方始终没有回应。
经核实,“金钱豹”餐饮服务企业于二零一三年向闵行区经济委员会申请了记名消费凭证的注册备案,但该公司在去年的八月份和九月份期间,其资料登记出现异常情况,并且停止了凭证的更新办理。
根据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统计,自2017年1月1日起,涉及“金钱豹”预付卡问题的举报累计高达36例。
二零一六年十月,闵行区经济管理部门与“金钱豹”公司主管进行沟通,责令其进行修正,并且终止销售预付式消费卡。此外,上海市单用途商业机构联合会将该企业归入观察名单。
2017年5月,协会又一次找“金钱豹”谈话,公司里管法律和财务的人都去了,根据当时的情况看,2016年6月,这家企业卖出去的预付卡总共收了3642万元,到2017年5月,“金钱豹”卖出去的预付卡还有1000多万元没人花掉。
7月5日傍晚,澎湃新闻记者再次访问了上海市商委网站,发现“金钱豹”已经不在单用途预付卡备案企业名单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