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宝珍”用百年饺香“占”新食客味蕾

日期: 2025-09-26 14:03:46|浏览: 1|编号: 141817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传承民族文化,重振本地老字号声誉,展现这些品牌正面示范效应,促进地方经济进步,辅助城市圈发展,长春市委宣传部联合商务局、文广旅局,全市范围开展“老字号 新生机”品牌宣传活动。我们计划分批探访这些老字号,探寻企业保持活力的方法。

长通路上,有一家店面,其外观装饰并不十分醒目,然而招牌上的黑底金字——“中国名点 百年老店”,却异常吸引眼球。

这家店铺就是吉林当地有名的回宝珍饺子馆。某日下着雨的时候,记者推开店门进入回宝珍,立刻闻到扑鼻的饺子香气,感受到一种温馨的家的感觉。

回宝珍即将开设分店,我们会对水饺种类、佐料选择、品质管控等环节进行改进,帮助老店吸引更多食客的青睐,回宝珍饺子馆经理麻铁君兴奋地表示。

吉林老字号回宝珍的饺子是许多食客的心头好。

饺子馆在长春遍地都是,回宝珍为何受几代人青睐?

喂牛时取上脑部位和腰条肉最为合适用来做馅料,胸口肉过于爽脆,而腱子肉则筋络丰富,包成饺子后难以煮熟。回宝珍家的饺子确实注重食材品质,采用陈年高汤搭配馅料,就连滤尽水分的净菜、花椒水、鲜姜、大葱等配料都设定了严谨的用量规范,因此饺子个头大小一致、面皮轻薄边缘窄小,内馅量足且质地细腻,汤汁丰腴味道鲜美。听完麻铁君的详细说明,让人对回宝珍的饺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许多人都喜欢在回宝珍饺子馆里品味特色饺子。

说起回宝珍落户长春,麻铁君讲起一段尘封许久的往事。

1919年,回宝珍和父亲一同前往东北,在哈尔滨经营一家餐馆。餐馆主要提供炒菜服务,但经营状况不佳,顾客稀少。相比之下,隔壁的饺子店却门庭若市,生意兴隆。回宝珍注意到,饺子店的成功关键在于调馅师傅刘子清。后来,回宝珍在刘子清经济困难时给予资助,刘子清为了表示感谢,将自己的祖传秘方毫无保留地教授给了回宝珍,包括挑选食材和调制馅料的独特技巧。

1924年,回宝珍的兄长因病在长春离世,回宝珍于是接管了兄长所经营的餐馆,接着在第二年将店面搬迁至城市中最热闹的街道新民胡同,并将其转型为回记饺子馆,也就是后来回宝珍饺子馆的前身。

回宝珍是吉林地区的传统品牌,在二十余年间获得了众多表彰。

那个年代,南边北边的人都爱去店里吃顿饺子,再来上几两‘烧刀子’。有位从外地来的客商还写诗称赞:‘往北又往回,三样添一样’,这么一来,‘东北第四宝’回宝珍饺子的名气就传开了。麻铁君讲,生意最火的时候,饺子馆一天能用150公斤面粉做饺子,每天接待的客人能顶上千人。

九十年代,回宝珍离世后,饺子馆遭遇重大关头,正值盛年的麻铁君接手管理,他严格遵循老式馅料的独特做法,凭借传统风味吸引回头客,同时在新老馅料上创新,推出十多种符合顾客口味的新品种。

以严格的投料标准调出的饺子馅成了回宝珍吸引顾客的法宝。

中华特色美食、国内知名点心、吉林特色佳肴、长春地区知名品牌、东北老字号……二十余载光阴流转,回宝珍品牌在继承者的悉心维护下始终光鲜亮丽。

对于新店铺的新思路,对于老品牌的新进步,今年已经五十八岁的麻铁君明确表示要“不惧艰难,奋勇向前”!

饺子下锅。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