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过了 月饼要怎么处理才最经济?

日期: 2025-10-03 17:14:04|浏览: 2|编号: 146964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昨天正值中秋佳节,家家户户都期盼着团聚时刻,多数人家都会置办数盒月饼,全家人围坐着共享晚餐,观赏电视节目,同时品尝月饼。

然而今天小巴察觉到异常,中秋佳节早已结束,家中却剩余数个月饼盒子,月饼这种食品,适合在中秋时节适量品尝,增添节日气氛,但若天天食用,便不再适宜。

月饼的接受人群非常庞大,其不可或缺性十分突出,而且购买周期极其短暂,每到农历八月十五,赠送和接收月饼就会引发诸多不便。

后来,有些人琢磨出一些门道,借助某些“资本化”手段,来提升月饼的流转效率,譬如那个关于“月饼凭证”的趣闻,你或许早就听闻了

月饼公司制作了面额为100元的月饼凭证,代理商以65元购入,转而以80元售给顾客A,顾客A将月饼凭证赠予B,B以40元卖给囤积商,厂商最终以50元从囤积商处回购。整个过程中,每个参与环节的人,好像都获得了利润。

厂家:65元卖出,50元买进,赚15元;

B:40元卖出,0元买进,赚40元;

黄牛:50卖出,40元买进,赚10元;

经销商:80元卖出,65元买进,赚15元。

总共算下来,A用80元购买了一张月饼兑换券,链条上的其他人依次从这张券中得到了各自应得的报酬。A自己,支付了80元钱,实际作用却是当作价值100元的礼物送了出去,实际上也是获得了20元的额外收益。

似乎每个人都能从中得到利益,场面十分圆满。但实际上,世上哪有如此美事。若深入探究,便会察觉其中的缺陷。

比如B,按理说得到过价值100元的馈赠。然而,要么月饼堆积如山难以消耗,要么对这品牌的月饼不感兴趣,要么觉得兑换过程繁琐,总之就是不愿换成月饼享用,最终到手的好处仅剩40元。

而A呢,花了80块钱,最后落到实处的,只有40元。

这个区间的价格差异,在微型公交看来,属于情感方面的支出,人的心理觉得,赠送物品比直接给予相等的金钱,感觉上要更令人满意,当这些事物不能完全用数字化的价值来衡量时,就必须依靠情感媒介的替代品来处理

今时今日,极少有人会真正在乎这一百或几百块钱的价格。

即便月饼是否真的存在并不关键,只要存在获得月饼的期待,情感层面就能获得满足,至于其他环节,只要有月饼券的流转便足够了。人们对情感层面的需求,远远超过了实际吃月饼的量,商家也因此能够印制出多于实际消耗的月饼券,因为拿到券的人中,很大一部分并不会真的吃月饼,或者根本吃不完。

实际上,除了月饼代金券,我们日常接触的事物中,还有许多与之相仿的情况,比如运动场所的年费凭证。

研究当前城市健身场所的收益方式,可以了解到,很多健身场所的利润,并非来自那些经常光顾锻炼的会员,而是来自那些从未踏足健身房的群体。

一旦被健身卡推销员以“购一年送一年”之类的促销手段吸引而掏钱,起初一个月会因新鲜感偶尔去跑跑步,但随后的两年里,去健身场所的频率极少,不足十次,那张卡最终就被闲置在某个角落里积满了灰尘。

小巴给自家楼下的健身房算一笔账:

综合考虑各项开支,包括场地租赁、器材购置、员工薪酬以及市场宣传费用,每年至少要销售500至700份年卡才能实现收支相抵。若以500份为基准推算,一个年费会员每周会光顾健身房两次,这意味着单日至少需要承接150到200名会员,这个数字明显超出了健身场所的正常容纳能力。

据小巴了解并与健身教练交流后发现,健身房每日参与锻炼的人数,通常在二三十人左右。这表明,许多人,在参与此类预付式消费时,实际上存在不必要的花费。

月饼卡与健身卡均属专用充值凭证,发行量偏大,使用范围受限。若希望减少不必要的损耗,以下几种做法或可借鉴:

第一,把它转变成为完成消费的需求更稳定的商品。

理发店的储值卡、商场的消费券、超市的支付凭证以及手机的话费充值,都属于预先支付的消费类型,不过这类消费的浪费现象相对轻微,主要因为理发服务、超市购物以及通讯费用的使用通常比较规律和稳定。假如你办理了健身场所的会员资格但很少去锻炼,那么可以考虑选择该场所的个别指导项目,虽然在外力督促下所需的花费会增加,但完成训练的比率会显著提升,从而降低资源浪费。

第二,增加其中的情感属性。

比如公司以往在中秋节发放月饼代金券,现在能够转变为赠送“特别制作的月饼”,直接将实物交给职员,将公司标识印制在包装盒乃至月饼本体上。

第三,要为这种商品找到一个比较完善的销售终结途径。比如月饼采用月饼凭证的方法,可以提升流通效率,提前把剩余的月饼销售出去,防止造成浪费。

这样一说,我们家里的月饼应该怎么办呢?大概,只有吃掉了吧。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