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京东把七鲜小厨的 "门店仓库结合" 特色推向外卖领域时,没人预想到这个伪装成生鲜餐馆的新进入者,会变成刺破行业薄弱环节的关键武器。它不仅是一家售卖沙拉和生鲜的新公司,更是凭借 "零抽成 + 自有供应链 + 外卖员五险一金" 的策略组合,将美团、饿了么掩盖了十年的难堪面具彻底撕掉,外卖行业的 "潜规则",本就该被彻底粉碎。
从商家依赖平台,到平台助力商家,这彻底转变了佣金竞争的玩法,也重塑了商业存在的规则
传统外卖平台的赚钱方式,实际上是种 "榨取利润" 的手段。超过两成的服务费比例,如同缠绕在小型商家身上的绳索,迫使众多餐馆经营者必须在 "使用不达标食材节省开支" 和 "停业" 之间艰难抉择。美团公布的财务表现良好数据,以及饿了么占据的市场比例,其背后都是商家被过度消耗的辛酸。
七鲜小厨凭借京东的 "零费用" 政策强势进入市场,并非出于公益,而是瞄准了行业的关键要害。上百万商家争相加入的火爆场面,揭示了传统平台的重大缺陷:一旦商家明白 "无需向平台输送利润也能生存",所谓的 "体系依赖性" 立刻变得不堪一击。更为致命的是,七鲜小厨还亮出供应链核心优势 —— 直接采购食材消除中间商,相当于为商家提供了 "减负利器"。这场仗,从一开始就不是价格战,是断了传统平台的活路。
骑手身份转变,从工具人升级为有保障的劳动者,人格受重视,体面成为新的价值衡量标准
外卖领域最隐秘的内幕,就隐藏在配送员的聘用协议之中。美团、饿了么的所谓"弹性就业"说辞,实际上是将配送员视作"可随时更换的部件"—— 缺乏社会保险、缺少应有保障,一旦发生意外则需自行承担后果。这种机制下,配送员与平台之间的尖锐对立早已埋下隐患,只是目前尚无人敢于率先引爆。
京东为配送人员提供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举措,表面上增加了开支,实际上是从根本上削弱了竞争。当七鲜小厨的送餐员能够手持社保凭证挺直身板时,美团和饿了么的配送人员看到自己的意外伤害保险单,心理上的比较已经发生转变。更值得称道的是,配送人员的稳定性促进了配送效率的显著提升,"30 分钟送达"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以体面换取的强大执行力。这场较量最为毒辣之处在于:七鲜小厨将“人性”铸造成竞争的护城河,致使传统平台的“效率为先”显得既无情又陈旧。
从单纯提供餐饮服务发展到任何事物半小时内送达,场景创新正在改变行业格局
老牌送餐企业长期局限于单纯送餐业务,已经忽略了顾客的期望早已发生转变。人们追求的并非仅是一份家常菜,而是工作间隙三十分钟内送达的生猛三文鱼,是临时起意时附近商店的生姜大葱,是运动结束后马上能获得的低脂蔬菜沙拉——这些需求变化,七鲜小厨通过融合店铺与仓库的模式全都满足了。
这家公司最令人震惊的不是销量惊人,而是彻底革新了 "外卖" 的概念。它的实体店同时承担制作和仓储功能,三公里范围内的顾客既能下单即烹的菜肴,也能选购新鲜食材,这使得美团、饿了么的单一餐饮模式显得陈旧过时。这并非简单的品类延伸,而是通过 "即时配送 + 外卖" 的融合方式,对整个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进行了重新划分。未来外卖行业,或许连“外卖”这个称谓,都可能被七鲜小厨们彻底改变。
遮羞布下的暗伤:这场革命注定带着血腥味
不要被七鲜小厨的表面繁荣所迷惑 —— 它在揭发行业弊病的时候,自身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0佣金的亏损经营能维持多久?当京东的巨额补贴消失后,那些因免费入驻而进入的商家会不会立刻撤离?在低线城市,对价格非常在意的人群,真的愿意为七鲜小厨的商品支付更高的价格吗?
更为严酷的是,这场变革必将招致报复。美团与饿了么绝不会被动挨打,它们掌握的商户网络和基层市场地位,随时可化作反攻的凭借。可能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目睹更猛烈的优惠争夺、更激烈的抽成较量,整个领域或许要承受一番惨痛代价,方能于瓦砾中形成新格局。
不论怎样,七鲜小厨已经启动了调整机制的指令。当外卖领域的关注点从 "怎样赚取更高收益" 转变为 "怎样提供更多意义",当角逐的焦点从 "争夺用户资源" 更改为 "构建整体环境",这个在资本驱动下摇摆了十年的领域,终于显现出向 "以人为本" 的趋势。这场战争的最终结果或许还没有揭晓,但七鲜小厨展示出的锋芒,已经让所有参与者都意识到了:过去那个时代的规则,已经到了终止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