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的除弊工作还在进行,最近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官方网站连续公布了七项监督情况通报,涉及金融行业的失职者,具体是湖北银行的一位负责人。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于11月10日发布消息,湖北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文耀清存在严重违纪违法行为,目前正接受湖北省纪委监委的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公开资料显示,文耀清自2012年2月起开始担任湖北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这一职务,至今已经过去了8年多的时间。
据知情人士透露,湖北银行是湖北省内资产总额排名第三的金融机构,该行在2015年的年度报告中阐述了其上市规划,即优先推进H股首次公开募股,等A股首次公开募股的申请流程顺畅后再考虑回到A股市场上市。到了2018年的年度报告,该行五年发展蓝图里再次强调了"五年内实现上市"的目标。但现阶段,除了高管涉事所暴露的内部风险控制缺陷外,湖北银行还承受着不小的经营业绩压力。最新季报披露,今年前三个季度里,湖北银行总共赚取了10.68亿元净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36.69%;到了第三季度末,该行的不良贷款比例是2.65%,比起年初增加了0.66个百分点,已经达到了建行之初的三倍以上。
就业务状况及副行长被调查影响等事宜,记者试着联系了湖北银行方面的人士。湖北银行董事会办公室的回应称,他们不便于进行访谈,建议记者联系其他相关的部门。记者随后发送了书面采访的请求。在文章完成的时候,还没有收到任何的回应。
系开朝元老,担任副行长8年有余
湖北银行虽然名字里带湖北二字,但到2020年9月30日为止,它的资产总额才刚超过2900亿元,这个数字比邻近的汉口银行(4189.33亿元)要小,也比武汉农商行的资产(2994.9亿元)略低,在省内排第三位。
此事与湖北银行成立的缘由相关。根据官网公布的信息,2010年春季,在武汉建设区域金融核心的形势下,湖北省委和省政府决定,将原宜昌、襄阳、荆州、黄石、孝感五家城市商业银行,通过新设合并的途径,整合为湖北银行。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监管机构批准了其组建申请,二零一一年二月二十七日,该金融机构宣告成立,现阶段其登记的资本总额为六十八亿五千万元。
文耀清的职业生涯记录显示,湖北银行成立筹备期间,他就已经加入该机构工作,是湖北银行高层团队中资格非常老到的成员之一。
根据公开信息,文耀清出生于湖北宜昌当阳,今年已经54岁,1986年7月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在加盟湖北银行之前,他曾于2002年12月到2006年4月期间,出任招商银行宜昌支行的负责人。此后,他又调任宜昌市商业银行,先后担任该行党委副书记和行长职务。值得一提的是,宜昌市商业银行也是湖北银行五家创始成员之一。
二零一零年十二月,文耀清出任湖北银行高级助手兼宜昌分行负责人;二零一一年七月到二零一二年二月,担任湖北银行党委成员;二零一二年二月以后,职位提升为湖北银行党委成员、副行政长官,直到现在被调查。
相关资料表明,纪委监委公布消息前约一个月,文耀清于湖北襄阳公开露面。湖北省扶贫办透露,10月17日,湖北银行在其定点帮扶的枣阳市鹿头镇刘庄村,举行了扶贫日的"五送"公益行动。文耀清以该行副行长身份出席了此次活动。根据相关记录,在7月29日之前,文耀清团队曾经前往枣阳市鹿头镇刘庄村开展专项考察并给予指导,他们看望了部分在汛期遭受损失的贫困家庭,同时就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
据消息,城商行间的整合操作近些年比较少见,2015年以前只有湖北银行、徽商银行、中原银行等少数机构完成过。"银行机构的整合过程相当复杂,牵涉到资产、负债、不良资产处置,股东结构变动,人员配置调整等诸多方面,除了机构层面的合并,更关键的是实现内部管理能力的提升和优化。"业内专家明确指出。然而,现阶段湖北银行领导层涉事事件反映出其风险管理机制存在不足之处。
媒体报道,就在上个月十月二十九日,银保监会官网公布的襄银保监罚决字〔2020〕3号文件中,详细披露了湖北银行襄阳分行接受处罚的情况,该分行因将经营费用转嫁给他人,依据中国商业银行法第七十三条规定,被襄阳银保监分局决定罚款十万元整。
上市愿景提出多年,业绩却走下坡路
湖北省内现有多家金融机构,总数达到147家,但令人惋惜的是,本省境内尚未有一家金融机构实现上市。尽管如此,关于本省首家上市金融机构的角逐早已拉开序幕,湖北银行便是这场角逐中的一员。
经调查湖北银行近年来的年度报告得知,其中多次表达过上市计划,然而最近几年,该机构的首次公开募股工作始终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2015年的年度报告显示,湖北银行在报告期间已经将上市工作纳入重要议程,并正式展开上市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例如,该行先后聘请了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天风证券等六家证券公司参与相关议题的探讨,同时向董事会递交了关于上市方案选择过程的详细报告,最终形成了"首先推进H股首次公开募股,等到A股首次公开募股的申报流程顺畅之后再考虑回到A股市场上市"的基本意见。
后来在2018年的年度报告里又谈到了公司上市的事情。银行阐述了他们制定的"12345"五年规划,其核心内容是一年进行整顿,两年实现提升,三年力求超越,四年达到标准,五年完成挂牌。根据掌握的信息,这项战略规划出自湖北银行战略委员会于2017年牵头制定并深入探讨的《湖北银行五年战略规划纲要(2018-2022年)》,在其2019年的年度报告中,该机构依然把"12345"方案定位为阶段性任务。
从湖北银行近年来的运作状况分析,形势并不令人满意。具体表现为,其经营成果起伏不定,资产状况面临较大压力。
统计资料表明,2015到2017年间,湖北银行的经营收益与税后利润等指标一直维持着平稳且略有上升的态势。到了2018年,该机构的经营成果出现了一次明显的提升。当年湖北银行的营业收入达到67.39亿元,较上一年增长了32%。同时其获取的净利润为17.52亿元,增幅为39.65%。湖北银行表示,收入增加主要是因为放贷资产数量变大,贷款情况变好,还有利息差持续增高。
二零一八年,湖北银行五年战略蓝图迈出关键一步,或者,同年的经营状况改善促使该行重提上市议题,然而,年初突发的疫情令其措手不及。四月二十一日,湖北银行正式发布通告,由于新冠疫情干扰,原定审计计划受阻,导致二零一九年度财务报告及二零二零年第一季度报告的发布时间被迫顺延。
最新公布的财务报告显得不尽如人意。到2019年年底,湖北银行的总资产达到2621.09亿元。该行在2019年完成了80.01亿元的营收,比上一年增长了18.73%。净利润为19.5亿元,同比提升了11.32%。这两项增长速度均不如2018年。
最新公开的湖北银行2020年第三季度经营状况不尽如人意。统计表明,到今年9月底,该行总资产达到2900.62亿元,而在前三季度期间,其净利润为10.68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了36.69%。
湖北银行刚成立时,到2011年底,不良贷款比例是0.86%。到今年9月底,该行不良贷款总额达到38亿元,不良贷款比例变成2.65%。这个比例比年初增加了0.66个百分点,已经达到成立之初的三倍以上。2015年到2019年期间,湖北银行的不良率分别是1.87%、1.97%、2.25%、2.21%和1.99%。2019年不良率已经降至2%以下,但今年却明显反弹,业内普遍认为这与疫情密切相关。今年新冠疫情爆发,对各行业造成冲击,湖北银行作为疫情中心的本地银行,自然受到最直接影响。
到2019年底,湖北银行关注贷款总额达到64.31亿元,占总贷款的5.01%。这些贷款主要包括已经逾期或经过重新安排的贷款,以及客户经营上存在风险但尚未到期的贷款。这类贷款存在转为不良贷款的可能性,因此需要密切监控其资产质量的变化。与此同时,因为整体经济环境走弱以及新冠病毒疫情对湖北经济造成冲击,湖北银行资产状况承受着持续恶化的风险,中诚信国际在其对湖北银行的评估意见中明确指出。
评级文件表明,湖北银行遭遇多重困境,宏观经济增速放慢给业务拓展和资产状况带来一定阻碍,较大的准备金计提压力对收益造成不利作用,非标资产风险增加使信用风险管理更加复杂,流动性控制遇到一定难题,产品种类需要进一步增加,整体风险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国家整体复工复产后,湖北银行未来的运营状况怎样,能否依照原定方案于2022年成功"挂牌",目前仍需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