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利来售出125克月饼,定价27元,引发消费者不满,指责其价格过高,企业回应称,产品用料讲究,广受顾客欢迎,此事件反映出,该品牌意图抢占高端市场,追求品牌价值提升。
先算笔账,125克27元,摊到每克是0.216元。
超市常见的普通月饼,每100克的价格大约在8到15元之间,折合每克0.08到0.15元。
这么看,好利来这块月饼比普通的贵了40%到170%。
公司说“用料丰富”,列了小麦粉、咸鸭蛋、奶油。
面粉是制作月饼的必备原料,每家都会使用;咸鸭蛋的单价大约在一块钱以上,若平均分配到125克的月饼中,其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若是采用普通的植物性奶油,其成本会更为低廉,即便使用动物性奶油,125克的月饼中奶油的用量最多不超过三成,其费用最多也就三块钱。
全部费用合计,食材花费至多8元,售价为27元,其余的11元用在了何处?
公司回应提“顾客喜欢”,这话有意思。
意思是“有人愿意买,你嫌贵是你穷”?
这是把纠纷推给顾客,使议题从“价格是否公道”转为“你是否有能力购买”。
月饼并非高档消费品,而是中秋节期间每家每户都可能购买的商品,人们对其价值有普遍了解。
好比节日时购买水饺,倘若普通水饺每斤售价五十元,即便强调“品质上乘仍有人购买”,依然会引来指责。
观察其他品牌,广酒的单盒售价超过一百元,美心的价格也达到两百元以上,而哈根达斯和星巴克的定价则更为高昂。
好利来盯着这些牌子呢,想从“普通烘焙”变成“高端烘焙”。
怎么变?
先涨价。
如同茶饮店,过去十元一杯,如今推行“现场定制高级版”,起步价二十五元,原理相同:凭借高价位将自己与平价品牌区分开来,招徕愿意为“品牌”多付费用的人群。
然而,奶茶是每日必饮,而月饼仅于每年品尝一次,因此消费者对于月饼的定价更为关注,如此大幅度调价很容易引发讨论。
还有人说“好利来贵是服务贵,跟空姐似的”。
门店装修亮堂,服务员穿得整齐,说话客气,这些都得花钱。
但消费者买月饼是吃的,不是买服务的。
你去饭馆吃饭,服务员漂亮,菜价能贵一倍吗?
多数人不会同意。
好利来将装修与服务费用计入月饼售价,但月饼食用完毕后这些成本便消失,装修成果也无法带走,因此这种价格加成是否合理,最终需要由购买者来评判。
当前市场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消费群体,一部分人选择在拼多多上购买每斤5.9元的商品,500克只需支付5.9元,折合每克0.0118元,这个价格与好利来相比低廉了整整十七倍,另一部分人则愿意支付27元购买一块,因为他们认为这样既美味又能彰显身份地位。
好利来就是要放弃前一波人,抓住后一波人。
中秋本应是家人团聚的时刻,然而如果自家制作的月饼被分成“权贵享用的”与“平民品尝的”,那么节日的氛围就会大打折扣。
27元一块月饼,你觉得是食材值还是牌子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