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重光孝治在日本熊本县创办了一家小型拉面店,该店仅设有八个座位,以与众多食客共享浓郁骨汤拉面为经营理念,因此命名为“味千拉面”,其品牌标志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女儿品尝面条时的神情,这个标志被广泛认知和应用。
但他未曾料到,二十余年后,味千拉面在香港内地迅速走红,仅仅依靠“骨汤”与“日料”的定位,硬是让一位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掌门人登顶“胡润餐饮富豪榜”首位,从1996年至2007年,仅历时十一年,味千拉面便将最初几辆餐车发展为百亿体量的“拉面巨头”,而这一切成就的背后,皆离不开女老板潘慰的鼎力推动。
潘慰曾连续四年稳居胡润餐饮富豪榜首位,业内称她为“拉面女王”,然而近些年,“骨汤掺假”、“管理层贪腐”等负面新闻相继曝光,即便这位“女王”也未能阻止味千拉面利润持续下滑,许多人认为这家企业已难有起色,实际情况是否如此呢?
作为味千拉面中国的创始人,潘慰的发家史可谓是十分励志的。
潘慰在1969年出生于山西省太原市,她自幼就表现得相当成熟,五岁起就开始协助母亲处理家务,包括洗碗碟和清洗衣物,据某些消息透露,她曾穿着一条缀满补丁的蓝色长裤长达八年,最终使这条裤子变成了带有各种补丁的花色裤子,这充分展现了她的节俭,她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深切理解到父母维持家庭生活的艰辛,因此她舍弃了继续深造大学的机会,在山西完成高中学业后,便随家人一同前往香港谋求生计。
少年时代的潘慰尚不知晓世态炎凉,他怀揣憧憬踏入职场,却因学历不高屡屡受挫,在香港那个年代,若想获得优渥职位,非得具备大学学历不可。
潘慰的学历曾让她备受白眼和打击,但她并未因此灰心,为了能获得工作机会,无论雇主询问她什么技能,她都毫不犹豫地表示自己能够胜任,比如对方问“是否擅长记账?”“是的”“能否独立完成报表制作?”“没问题!”,潘慰为了尽快实现经济独立,几乎是不计代价地投入了自己全部的努力。
过了一个星期,潘慰就在一家食品交易公司担任财务职位,然而难题随之出现,潘慰完全不懂如何记账,这该怎么办呢?潘慰临时想出办法,竟然设计出特殊标记来记录账目收支,以便每次汇报时都能从容应对。
在家中,她翻阅淘来的旧书学习,依靠顽强的意志,即便到了深夜也要逐项整理账目。如此这般,三个月后潘慰已经能够独立完成财务报表。
这件事情并未结束,潘慰从前没有机会进入大学,但她从未停止过自我教育,那时香港处于英国的管辖之下,英语实际上就是香港人的辅助语言,因此她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不仅掌握了财务知识,同时还把英语也一并掌握了。
领导者通常青睐积极进取之辈,潘慰正具备这样的特质,因此迅速获得上司的青睐,1990年,上司委派她一项使命,即前往乡下采购谷物,并且必须“保证谷物的品质”。
在这个问题面前,多数人只是草草了事,唯独潘慰坚持己见,逐户走访,将全村五十多户人家的新鲜玉米全部品尝过,意图“辨别品质优劣”,据称最终借助助消化药片才最终敲定了购买的数量和价位。
常言道志向坚定者终能成功,这次机会激发了潘慰开业的念头,她计算后发现,收购每斤五角分的玉米,稍加处理和包装,售价就能翻到一块五。因此半年之后,潘慰毅然离开原单位,独立从事食品生意。实践证明她具备出色的商业才能,仅四年间就积攒了五百万财富,初次创业堪称圆满。
不过正是那回创办企业的过程,使潘慰意识到了拖欠货款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1995年新春佳节,潘慰本该拿到自己勤劳所得的款项,可当她将120吨食用油运抵宜昌某粮油商号后,价值400万的货款却迟迟未能到账,这一突发状况令该企业账目顿时陷入困境,甚至影响到当年第二季度的土特产采购合同无法签订。
这次“资金短缺”确实让潘慰感到很大震动,她便开始琢磨,是否存在完全不依赖赊销,并且每天都能产生丰沛资金流动的生意模式
潘慰很有上进心,为了发掘更多商业机会,他加入了香港组织的日本商业访问团,在过程中既游览了风景,也考察了当地情况。
一次偶然,她在九州岛熊本街遇见了一家生意兴隆的拉面铺子。
这家铺子面积很小,里面却挤满了顾客,潘慰被吸引住了,也跟着人群走了进去。
日本拉面享誉全球,这与“匠人精神”密切相关,部分拉面店会耗费数日精心熬制高汤,因为拉面的精髓不在于面条,而在于汤底。
日本拥有众多国民喜爱的面食馆子,其中东京地区仅有的面馆就超过一千家,每家店都有自己独特的招牌。潘慰最终选中的那家,就是后来在中国广受欢迎的味千拉面。
潘慰等了大约一个小时半,终于能够品尝到这碗拉面,她尝了一口之后立刻感到非常惊喜,她说自己以前从未吃过这么美味的拉面,尤其是那锅骨头熬制的汤底,味道实在太好喝了,让她喝了一口还想再喝。
潘慰的奇思妙想总是层出不穷,她立刻琢磨,如此美味的日式拉面,可否作为国内味千品牌的代理商,她费尽心思寻访到老板重光克昭,最终成功获取了味千拉面在香港及内地的代理资格,1996年,首家“味千拉面”在香港铜锣湾挂牌营业。
潘慰着力把握顾客期望,她提出了一个响亮的标语,即每十元能填饱肚子,二十元能吃得更丰盛,而且,在店铺正式营业之前,她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进行宣传,她印制了总共一万张宣传单页,上面注明了为出租车司机提供八折的折扣优惠
结局显而易见,味千拉面一开张就吸引了两千多名顾客,在用餐时段排起了长达一千多米的队伍,当天就售出了超过一千五百碗面条。
味千拉面迅速走红,年底时潘慰达成六十余万的盈利目标。接着,潘慰把握时机,增设了一批分店,使味千在香港市场站稳了脚跟。
潘慰的生意持续向好,规模不断扩大,他决定不再局限于香港市场,而是将发展重心转向了内地。
1997年春节,潘慰领着职员去深圳观光,不料玩到午间时分,竟搜寻许久都寻不到售卖饮食的场所。
潘慰头脑灵活又敢于尝试,很快察觉到这一领域的市场空缺,并且她还策划了一个更为大胆的尝试方案。次日,潘慰安排手下人租用了三辆手推车,在公园附近摆摊售卖,不曾料到这些小推车一到那里,顾客反应就极其热烈,负责准备配菜的潘慰手指关节甚至都因为过度劳作而起了水泡,仅仅八天功夫,营业额就累积到了二十万元。
经过这次“春节之行”,潘慰更加坚定了想法。
1998年6月,中国内地首家味千拉面在深圳华强北路挂牌营业,紧挨着肯德基和麦当劳,首月就赚取了利润,据称每日营业额达到60万,当年获取净利润150万。
当时的人们对日料感到很陌生,因此味千拉面一问世就进入了迅猛的上升期,店铺数目迅速增加。自1997年起,味千以每年增设20至30家分店的速度,逐步将业务扩展到全国各地。
2007年3月,味千(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完成首次公开募股,味千由此成为内地首家在海外资本市场挂牌的连锁餐饮公司。2008年,潘慰荣登胡润餐饮富豪榜,并被称作“拉面女王”。
味千拉面发展势头迅猛时,其股票价格曾创下历史新高,达到了18元港币,公司整体价值接近200亿港币。
2010年时,味千拉面在国内的店铺数量激增,达到了508家之多,创始人潘慰曾怀揣着宏伟蓝图,计划将味千的分店规模扩展至1000家。
潘慰本人并不清楚,味千随后会遭遇经营困境,味千正处在发展高峰期时,“骨汤门事件”突然发生,要知道,味千拉面一直强调的一个核心卖点就是大骨熬制的汤底,然而,媒体揭露了味千实际上是用汤料包和添加剂调配汤水,所谓的“大骨汤”并非用猪骨长时间炖煮而成,味千的声誉因此迅速跌落,需要说明的是,在此之前,味千拉面一直声称其汤底由猪大骨和多种鱼骨精心熬制,每一碗汤中含有的钙含量达到1600毫克,是牛奶的四倍,也是普通肉类产品的数十倍。
此事项公布之后,社会各界广泛展开探讨,在公众关注下,味千中国最终确认,其锅底实际上是通过味千调料浓缩液调配而成,并非现场烹煮。该浓缩液每公斤可配制成100份汤料,因此每份汤底的钙质含量仅有48.5毫克,仅占其宣称的1600毫克的百分之三
由于这个原因味千中国的股票价格急剧下滑,公司总价值骤降65亿港元,持有公司51.86%股份的潘蔚,其财富也急剧减少。
近些时候,味千曝出前财务主管刘家豪通过伪造票据进行贪污的情况,同时透露出其向百度外卖投入资金却遭遇损失的状况,这些事态似乎都在暗示味千已经难以恢复昔日的辉煌。
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开日式料理店的已经非常普遍了,还有从日本直接搬来的本土拉面店,这种情况下,味千拉面怎样才能在市场上脱颖而出呢?
当前情形不同了,客群也调整了,味千若要突破困境,务必先认清自身问题,毕竟单靠老办法就能成功的年代已经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