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烘焙店分布指数首次发布,上海共有4711家店,烘焙第一镇居然在……

日期: 2025-10-14 15:05:58|浏览: 2|编号: 154286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上海还有烘焙坊属于海派风味美食的一部分。烘焙店在上海的数量究竟有多少?它们散布的格局又暗示着什么问题?上海市商业联合会同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今日初次公布《上海面包房分布指数》,表明到2024年6月30日,上海一共设有4711家各式面包房,其中浦东新区占两成,大场镇、陆家嘴街道、长宁龙之梦分别位列镇级、街道级、购物中心面包房分布指数首位。

上海在拥有国内数量最多的烘焙店铺方面占据领先地位,同时当地居民对这种西方饮食方式也越来越熟悉,这份报告借助细节观察,深入分析了这些小型烘焙点对提升都市氛围、改善商业投资条件以及增强民众生活满足感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浦东新区数量最多,黄浦区密度最高

上海有静安面包房等众多历史悠久的西式烘焙名店,同时供应来自不同国家的面包种类,包括法式面包、日式面包、意式面包、德式面包、俄式面包、法棍、碱水包、恰巴塔、吐司等。《报告》指出,上海市现有各类烘焙店铺总数达到4711家。商联会与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合作,运用指数化方法处理具体数据,得出了16个区、106个镇、107个街道的烘焙店数量分布指数。

统计资料表明,浦东新区在数量方面明显占优,其占比高达 20.04%,这一比例与其作为经济与人口首位区域的地位相符;黄浦区在人均指标和密度方面表现突出,位居领先,这与该区域优越的地理位置相呼应;静安区在数量、人均以及密度这三个衡量标准中,均位列前三,显示出其整体实力和内部结构的协调性较强。

镇级面包房数量排行前三十位的统计表明,大场、南桥、七宝、周浦、莘庄位列前五。上海市商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吴星宝指出,通过这份榜单可以清楚看到,面包房的位次与其所在镇的经济进步、居民数量和构成等密切相关,这些镇都是各自区域综合发展程度较高的地方。另外,在好几个市郊地区都设有镇级网点,比如金山区的山阳镇和崇明区的城桥镇,这说明顾客群体对面包房类的店铺认可程度要高于咖啡馆或酒吧之类的场所。

街道烘焙店数量分布指数排名前三十的名单里,陆家嘴街道、徐家汇街道、五角场街道排在前三位,这一点值得关注,排名前三十的街道和排名前三十的镇在总量和平均值上基本持平,比如排名前三十的街道共有1430家,排名前三十的镇有1482家,排名前三十的街道平均每街道有47.67家,排名前三十的镇平均每镇有49.4家。街道之间的差别并不大,平均相差不到2家。

上海地区经营糕点的连锁企业数量将近一百个,其中规模较大的大概有二十个左右。现在,商业中心地带变成了糕点店密集分布的区域,也是各个品牌竞争的焦点,门店数量相等的情况相当普遍,调查资料表明,在商业中心糕点店数量排名方面,长宁龙之梦、久光中心和周浦万达位列前三名。

体现区域国际化、年轻化和便捷化水平

上海是咱们国家最早接触西点制作的城市之一。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的首席研究员夏雨表示,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西式糕点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上海要成为商业环境最优、对外商吸引力最强的都市,面包房的多寡、品类、水准自然就是关键的生活服务,它虽然不起眼,却直接关联到投资者的感受,是城市风貌的缩影,直接反映出一个地方的国际感、活力和便利程度,也能从某个角度看出上海各片区的国际化程度、消费特点、投资条件以及城市服务的多元性。

他经过研究指出,《报告》呈现出几个显著特征。其一,城市展现出更强的国际色彩,烘焙食品不仅常见于多家高档酒店,也普及到普通家庭。其二,消费群体趋向年轻化,超过四分之三的烘焙店顾客年龄分布在二十至三十五岁区间,店内丰富的产品种类,大多迎合年轻顾客的喜好,具备更强的市场吸引力。第三,餐饮趋向品牌化,面包房采用一套标准化的工业化生产体系,有助于实现规模化经营和品牌建设;最后,商品呈现多元化,面包房的商品可以说不同品牌、不同公司、不同格调的店铺都各有千秋,口感、外观、种类数不胜数。

业内权威人士指出,烘焙制品是我国休闲食品领域中规模最大的一个类别,现阶段我国居民的人均消费量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存在显著差异,同时也低于全球的平均数值,至少还有翻倍以上的市场增长潜力。但是,众多新进入这个领域的企业普遍面临产品缺乏特色的问题,而且品牌集中度非常高,网络流行店铺的生存周期通常较短,上海地区的烘焙店铺经营模式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