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清楚各位早上都吃些什么作为早点和点心?清晨时刻往往较为仓促,欧式早餐所需时长相对较少,因此面包之类的食物便成了众多奔波者的首选。不仅如此,这类食物还便于保存,我家冰箱里总是会准备一些。
不过听说现在人们不怎么吃面包了,转而选择欧式面包,也就是所谓的欧包了?这个情况我今天得好好谈谈~
一、关于面包的那些知识
其实面包的发明,也是一件机缘巧合的事情。
据说,在公元前2600年前后,有个埃及奴仆专门替主人用水和优质面粉制作面饼。某日夜晚,面饼尚未烤制完毕,他就昏昏欲睡,炉火渐熄也未察觉。入夜后,未烤的面饼自发起了酵变,体积显著膨胀。待他次日清晨睡眼惺忪醒来时,发现面饼竟已膨胀到昨夜的两倍大小。他赶紧将面饼重新置入炉膛,以免被人察觉他竟如此粗心大意,干活没完成就擅自睡去。后来呢……饼烤好了,又松又软非常好吃。
可能是面团中的粉类、液体成分或添加物,比如蜂蜜,接触了空气中的天然微生物,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下,酵母开始繁殖,并逐渐扩散到整个面团。古埃及人不断尝试利用这种发酵现象,最终成为全球首批专门从事面包制作的职业人员。
历经漫长岁月的演变,制作面包的方法愈发多样,品类也随之更加繁多~
松质面包的卡路里含量最为突出,它又被称为“丹麦麺包”。这种面包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必须掺入20%到30%的黄油或起酥油,以此构成独特的层叠构造。它经常被制作成牛角面包、含有葡萄干的面包以及巧克力酥包等各式各样的点心。主要将面包作为日常主食来摄取碳水化合物的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南美、澳洲、中东,还有亚洲和非洲的部分地区。
面包根据口感可以大致分为两类,即柔软的面包和有嚼劲的面包,不同国家的人们对于面包的偏好存在差异。
日本、美国以及东南亚地区国家更喜爱软质面包,其中日本的产品最具代表性;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还有新加坡、越南等亚洲国家则更偏爱硬质面包,他们视面包为正餐,钟情于口感有嚼劲的硬面包,我们把这类面包称作欧包。
欧洲人常食用的欧包,例如德国的碱水面包、法国的长棍面包以及奥地利的烤恩杂粮面包,其选材方式与国内面包存在显著差异。欧洲硬式面包的配方较为简洁,十分注重烘焙环节的把控,其外皮呈现酥脆且带有芬芳,内部则兼具柔软与弹性,麦香浓郁,越咀嚼越能品味出层次感。这类面包含油量低、糖分少、热量不高,因此正逐渐受到国内众多食客的欢迎。
国内普遍消费的是软质面包,这种面包主要采用高筋面粉加工制作,凭借质地柔软、奶香四溢、结构精细的特点,深受国人的喜爱。不过近年来,国内面包市场不断涌现出更多欧式面包,这类面包契合了现代人注重健康养生的理念,正逐步成为跑步爱好者的首选。
二、软式面包对健康可能有不利影响
如今许多人认为软质面包不宜过量食用,因此我们需要控制摄入量,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它不适合多吃呢?
我们先来看看一份正常大小的吐司面包的配料表:
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来讲讲讲软式面包的“不好”:
面粉过于细腻,高筋面粉属于细腻的面粉种类,精米和精面都去除了大部分糊粉层,也就是谷物中最有营养的部分,里面含有B族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等。经常食用精米、精面这类精细加工的食物,若不额外补充相关营养,就很容易造成体内纤维和多种营养素不足,从而引发身体不适。
糖分摄取量太大,糖食用过量会抑制食欲,进而导致营养不均衡;糖分会提升口腔酸度,助长易致蛀牙的酸性细菌滋生;并且糖仅提供能量,若身体未能消耗,就会转化为脂肪储存;而且近年营养学揭示,糖分摄取过多引发的心血管问题,其严重程度可能超过脂肪!
油脂分量太大。中国营养协会建议的每日用油量是每人25克,大约是一勺的量,单是一片吐司面包就足以满足这个标准,要是晚上再在外面用餐,增加体重就是难免的了;面包通常用黄油制作,像黄油这类固态油脂,其饱和脂肪含量很高,这对心血管系统是有害的。
这里有个小窍门教大家怎么看配料表,通常表头前三位的成分是含量最高的,要是糖或者油排在前面,那这个食品就不太健康了。糖和油在配料表里越往后面,代表它们在食品里的比例就越低。
不过作者其实挺爱吃的软质面包,毕竟味道很棒!口感松软,入口即化,质地轻盈,香气扑鼻,还配有丰富材料,甜味的有椰丝、红小豆,咸味的有紫菜、肉酱、火腿肠!然而!原本糖分和油脂就多的面包,搭配这些配料后,热量真的很高~
三、欧包相对健康
现在众多推荐正逐渐取代软质面包的欧式面包,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它备受青睐,我们不妨先从成分构成入手,以下是一份标准尺寸的常规欧式面包的成分清单:
我们依据当代营养学的观点来探讨欧式面包为何更胜于软质面包:首先,欧式面包的纤维含量更高,其次,它的碳水化合物比例较低,再者,欧式面包含有更丰富的矿物质元素,最后,它的脂肪含量通常更低。
面包的分量剩下不到一半,不过对健康造成的影响却几乎没减少多少。
欧式面包也会用到油脂,但通常采用橄榄油,这种油含有较多不饱和成分,对血管健康有益。相比传统做法,用量减半,并且不再使用黄油,转而用橄榄油,这样既能减少饱和成分的摄入,又能增加不饱和成分的补充。
确实,若从营养角度审视,欧包存在一个不足之处,即主要采用精制面粉制作而成,但部分欧包通过加入粗粮来弥补这一缺陷,这种粗细搭配的方式,既能维持欧包特有的口感,避免其变得过于粗糙难嚼;同时,用粗粮部分替代精制面粉,有助于提升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从而增强食品的健康价值。
对于像小编这样的美食爱好者而言,欧式面包的主要不足或许体现在质地方面,它往往比较坚硬,略带干涩,含水量不高,并且口感偏向于粉状质感因此,部分商家为了改善自家面包的口感,会在其中添加糖分和黄油尽管这些产品打着欧包的名义,有时还会掺入粗粮成分,但实质上更接近普通面包的配方对于这种所谓的“假欧包”,消费者需要认真审视其成分表以进行辨别
四、如何自制健康好吃的欧包
对于注重营养又喜爱美食的我们而言,既渴望品尝类似面包的口感,又希望吃得对身体有益,最理想的途径就是改进经典的欧式面包做法!下面是某家面包房提供的一种经过调整的核桃软欧面包的成分清单:
改进后的欧式面包质地变得非常松软,糖分用量大幅降低,削减了百分之五十,因此即便稍微多吃一些,也不必担心发胖;用油量不仅有所减少,还将黄油这类固态油脂替换成了更健康的植物油,这样的面包对心血管非常有益;在面包体中掺入坚果和干果,使得营养更加全面,风味层次也显著增加了;由于添加了全麦面粉,有效改善了面粉过于精加工的问题,不仅更加健康,而且远远就能闻到浓郁的麦香气息。若是家中配备的是两面加热功能的烘焙设备,在制作面点起始阶段可以喷射水汽,这样做有助于提升面团中心的水分含量,同时也能避免外皮变得过于坚硬。
五、总结
当前国内面包市场状况显示,降低糖和油的使用量,同时提升谷物和坚果的比例,已成为一种普遍做法,由此制作出的面包被称为欧包,其实这类面包的构成元素与传统面包基本一致,主要区别在于减少了糖和油的含量,增加了粗粮,因此口感会相对变硬,甜度也更为淡薄,然而这种变化恰好满足了部分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期待。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吃得营养,跑得愉快~可以试试改良的欧包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