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标今日热点
餐饮行业
谁在吃赛百味?
巅峰时期在全球的112个国家和地区能达到4.5万家的赛百味
目前国内仅存六百余家该品牌门店,这家企业进入中国之后究竟遭遇了哪些挑战?
提到洋快餐,你会想到什么?
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
实际上,在门店的总数方面,成立于六十年代,在巅峰状态时遍及全球将近四万二千家分店的赛百味,其规模超过了所有其他的竞争者,彼时麦当劳的分店总数为三万九千家。
然而,据多方消息透露,在2016年至2023年期间,赛百味在美国境内共撤销了约四分之一(6500家)的分店,具体到每年,关闭数量超过900家。
图源:36氦财经
赛百味是如何起家的?
1965年,弗雷德·德卢卡年仅十七岁,为了筹措大学学习的费用,他向自己的朋友,从事核物理研究的彼得·巴克博士征询意见。巴克博士给出的建议是创办一家潜艇三明治售卖店,并且他个人还投入了第一笔一千美元的启动资金。
雷德·德卢卡和彼得·巴克联手,于美国康涅狄格州开设了他们的首个三明治快餐作坊,招牌叫做“皮特超级潜艇”;这家店开业两年之后,最终定名为赛百味。
彼时麦当劳已主导美国快餐行业,赛百味为求突破另辟蹊径,采用明厨亮灶现烤面包,选用低热量食材,由此开辟了独特经营模式,继而推行特许经营策略实现迅速扩张,1988至1997年间全球分店累计突破万家。
赛百味在美国《企业家》杂志的“特许经营机构500强评比”中连续17年获得全球特许经营第一名,它已成为国际快餐行业中的佼佼者。
进入中国水土不服
1995年,赛百味带着雄心壮志进入中国领域,凭借其享誉全球的声誉和别具一格的三明治,成功吸引了众多顾客的注意。公司最初将店铺选址在北京使馆区附近,那里聚集了较多外资机构,为其带来了稳定的客户来源。
麦当劳和肯德基在中国发展势头强劲,赛百味在中国却始终表现平平,这家企业进入中国将近三十年,总共才开设了七百多家分店。
赛百味为什么一直没能适应中国市场呢,主要是中国人不太习惯吃凉掉的快餐,口味上存在差异,而且中式餐饮更受欢迎,他们的产品定位和本地需求脱节了,所以很难打开局面
赛百味所有食品都是提前备好的面包和食材搭配而成,没有专门的烹饪场所,也没有复杂的烹饪设备,提供的都是标准化的冷食拼盘。这种制作方式的优点是能够降低成本,但缺点是中国的顾客们不适应这种缺乏温度的食品。中国人普遍偏好温热的食物,即便是饮水也倾向于饮用常温的白水,这种冷食实在难以被接受。
再来说明,赛百味三明治的定价比较贵,若转向左边,用十五元购买一个煎饼果子全家福,则更贴合国人的消费倾向。
赛百味在国内的连锁经营方面显现出若干弊端,一方面,成为加盟商的条件较为宽松,引来了众多没有餐饮行业背景的投机者;另一方面,管理机构对加盟商的扶持和指导不够到位,造成加盟商的运营情况有好有坏。
为了挽救颓势,赛百味去年将自身出售给私人资本机构,同时替换了中国的总加盟商,经营方向发生显著转变。
新开的有250个店铺,其中多数是直营,它们大约占全部店铺的三分之一,赛百味还调整了原料和菜单,使其更符合当地口味。
不过,赛百味引发的关于价格过高、态度傲慢以及份量不合理的批评声浪并未平息。也许该企业应当发起一场降价促销活动,以此征询顾客的意见。毕竟,三明治产品并非缺乏需求,在小型零售网点也能看到良好的销售情况,核心是要让购买者觉得物有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