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百味先前已有 877 家分店停业,随后又爆出 2016 年在美国再关闭 359 家的消息,每天平均关闭一家,三年内业绩持续低迷,情况令人对其前景感到忧虑。
近两年,由于开店节奏快于关店节奏,赛百味凭借“得失相抵”的计算方式,经营状况尚可,但最新数据显示门店数量出现减少,这表明越来越多的加盟商对赛百味的赚钱能力产生疑虑,这标志着这个以加盟模式闻名的品牌真正陷入困境。
(开店数量已经掩盖不了关店数量了)
赛百味反复说明,门店纷纷停业,主要归因于行业竞争白热化,新兴品牌不断涌现,顾客对“健康”的关注程度发生转变,加上代言人负面新闻和创始人离世等突发状况,但这些理由并不充分,赛百味当前困境的深层原因,实则是加盟体系内部的管理漏洞。这些漏洞若不能迅速妥善处理,赛百味可能面临连锁关闭的恶果。
单店营收持续下滑
赛百味是国际加盟排行榜上的顶尖品牌之一,即便只有一家直营店,其全球扩张也达到了四万四千家门店左右,门店数量曾一度超越麦当劳,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快餐连锁企业。
赛百味最初创业时,打算迅速布局 32 个分店网点,当分店数量增至 200 个后,他们的目标升级为 5000 个网点,当分店数量突破 33749 个超越麦当劳时,他们又制定了 10 万个网点的宏伟蓝图。这种不计后果的扩张步伐,似乎让赛百味完全忽视了分店经营质量才是品牌长远发展的根本保障。
(曲线开始下行,距离 5 万家和 10 万家更遥远了)
我国餐饮行业普遍状况是,企业通常只能维持 2.5 到 3 年的运营期,而资金回笼的时间大约在 8 至 18 个月之间,进入发展阶段的周期则持续 18 至 28 个月。一个经营点的成败,往往在 2、3 年内就能显现出明显差异,尤其对于连锁加盟体系而言:那些无法盈利的网点,即便尚未被市场自然淘汰,加盟方也会主动选择关闭以避免损失。因此,合作企业持续承受着商业环境的考验,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在合作企业身上表现得非常明显。
开设直营店,每新增一家都需要品牌投入大量资金、物资和人力,而每开设一家加盟店,对品牌而言都是一次增加销售额的途径,要知道很多时候加盟品牌的店铺尚未开业,加盟商就要向品牌支付数万至数十万的费用,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一些加盟品牌很容易陷入盲目扩张的境地,赛百味也是其中之一。
(赛百味的单店营收被竞争对手甩的很远)
连锁企业的停业是难以避免的现象,不过像赛百味这样数量庞大的店铺关闭,就难以用常规因素来解释,尤其以 2015 年为例,当年新设 911 家分店,却同时撤销了 877 家。店铺倒闭的代价由合作方负责,赛百味自身的损失则被新开的店完全吸收,表面上品牌方好像没有遭受太大损失,然而最终这些代价都会转化为对赛百味的信任危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狼来了”现象。
门店运营步伐不一致
加盟店运营中,信息传达和落实常常存在不足,针对策略的变动,倘若无法直接促进销售额提升,或使店面迎来更多顾客,传到合作商那里或许就沦为一般通知。譬如赛百味的情况。
早先,赛百味出现门店数量减少的情况,紧接着,有关该品牌的另一则消息是,自2016年年中起,赛百味要对自身形象进行全新设计,然后,赛百味标识的演变过程如下所示:
(赛百味的 logo 变化几乎就是颜色变化)
然后,现在打开美国赛百味的官网,画面是这样的:
(赛百味美国官网早已换上新 logo)
目光转回当下,我们观察到的北京赛百味门店(为了排除偶然性,多次拍摄了不同店铺)以及赛百味中国的官方网站,情况依然如故:
(赛百味北京门店)
(赛百味中国官网的 logo 依然停留在 1 年前)
餐饮这一古老领域如今也注重效率提升,赛百味品牌形象进行革新,然而这一变化,自 2016 年下半年起至今,已超过十个月,仍未能传入中国内地。
依据图像所载赛百味品牌标识演变记录,2016年夏末决定更新外观后,该品牌的标识实际上完成了两次改动,不过北京赛百味目前所使用的形象,仍然保留在上述两次变更实施之前的状态。
所有商业规划都有其期限,确定一项规划成效的前提是迅速落实到位。消费者对信息的了解程度已进入二十一世纪,然而他们看到的店铺状态却停留在十九世纪,餐饮行业难免会遭遇经营困境。
“伪健康”形象待更新
衡量一个餐饮连锁企业的优劣,需要考察多个方面,包括基础的财务核算机制,货物传输体系,日常运作机制和监督机制,此外,新产品的开发能力与持续创新水平,以及产品制作流程的统一性和可推广性,同样是重要的参考要素。
两根长条形面包,两片绿叶菜,加上两片红番茄、烤肉,涂上乳酪和酱汁,一个三明治便制作完成。由于所有食材都由顾客自行挑选,赛百味只需设定每份的量,顾客下单后,店员依照标准备料即可。这种简单易行的制作方式,为赛百味的连锁扩张创造了便利。仅限于新鲜蔬菜,其余食材均可进行集中购买、预先处理以及送货上门服务。这些操作配合百分之五十的利润空间,使得赛百味的开店方式极为理想。
然而,商品生产流程的统一化不代表商品可以不再进行改进,这个因素也是造成赛百味业绩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当汉堡王、肯德基等快餐品牌纷纷在食材方面着力,塑造自身健康的品牌形象时,赛百味却仍旧固守自己标榜的健康形象,没有寻求发展。
(赛百味的营业额已经开始连续下跌)
当一款原味板烧鸡腿堡含有 450 卡路里时,麦当劳便已察觉到顾客对健康饮食的重视,与此同时,人们惊讶地发现,那位一直宣传健康、新鲜、低热量的赛百味,其一份日式照烧鸡三明治的卡路里含量或许能达到 900。对于挑选困难的顾客来说,他们点的三明治热量或许会超出这个数值。
(好像被“健康”概念欺骗了)
事实上,早在四年之前,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就进行过一项研究,指出在美国赛百味售卖的三明治,其平均热量达到784卡路里,而同期美国麦当劳的三明治热量为572卡路里。更值得注意的,是在赛百味用餐的顾客,其平均钠摄入量是2149毫克,而在麦当劳用餐的顾客,钠摄入量则只有1829毫克。
对于公众所关心的诸多事项,赛百味习惯性以“我们正在推进此事”作为回应,然而,迟迟未能呈现任何实质性的行动方案,尽管在新增店铺的建设方面,其操作却表现得相当迅速和坚决。
任何的信任危机都是逐渐积累到某个程度后才显现出来。加盟店在刚开始运营时,如果生意不理想也无需过分担忧,关键是要让加盟商确信:总部能够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并且确实能改善门店的经营状况。
商业区规划、空间美化方案、集中采买、地点选择建议以及入门教学,是大多数合作商家都会给予的支持,部分更有担当的商家还会负责整体宣传和销售策划,但最终衡量一个合作品牌优劣的,其实是日常经营中的具体指导,归根结底还是看合作店铺能否盈利。只要加盟店能够盈利,合作就会顺利,一旦加盟店由于种种缘由经营不善,双方之间就容易产生摩擦。
加盟总部在此情形下是否提供指导与支持,其辅助措施是否契合加盟店所在地的市场环境,能否让加盟商察觉到局势改善的迹象,倘若不具备这些条件,加盟商极有可能自行设法扭转困境,这就不足为奇一个西餐厅在门口售卖包子咸菜了只要能获利收手,加盟商不在乎品牌声誉受损,一旦闹到公开决裂的地步,那些宁可毁掉老招牌另立门户的加盟商,在业内早已见怪不怪了。
某些人觉得,直营模式更便于管理,另一些人则认为,加盟是餐饮业实现规模增长的理想途径,那么,依照你的看法,赛百味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难道仅仅在于加盟制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