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瑞士根本没有瑞士卷

日期: 2025-10-23 13:05:09|浏览: 1|编号: 160693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原创 饱弟 福桃九分饱

昨晚冬奥会的帷幕已经落下,回顾这十六天发生的一幕幕,我们再次见证了美食国度举办奥运会的独特方式。

对麻辣烫一见倾心的荷兰速滑选手,一天能吃六个豆包的马耳他姑娘,对糖醋里脊宫保鸡丁担担面情有独钟的肖恩·怀特,还有从比赛服中拿出韭菜盒子的谷爱凌,这些运动员都纷纷成了冬奥美食的代言人。

美国网友:“你在比赛间隙都会干什么呀?”怀特:“干饭!”

不过,当时还有一位运动员小哥,闹了一个略显呆萌的乌龙:

瑞典的越野滑雪选手延斯·布尔曼,从冬奥村内的商店搬回许多陌生的中国食品,他十分高兴地制作了一个体验视频。

零食刚一取出,众人皆喜出望外,他竟还买了盼盼瑞士卷,恰似远方重逢故人,对面竟也相识。

然而,随后延斯的评估反馈相当出人意料:那东西仿佛是款经典的瑞典卷,尝了一口后,嗯,不过是草莓夹心的瑞典糕点卷而已。

等等,包装上中英文明明写着瑞士卷,怎么变成了传统瑞典蛋糕卷呢!

上面还写着“瑞士风味”呐

看着小哥十分肯定的眼神,大家集体陷入了迷惑:

难道瑞士卷的老家,其实不在瑞士?

© 图虫创意

延斯对着瑞士卷喊瑞典卷,是有道理的。

视频里他提到了一个词“rulltårta”,瑞典语中,这指的是一种传统糕点,外形与我们当前享用的瑞士卷颇为相似,在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十分普遍。

瑞典蛋糕卷rulltårta

© Olof 摄

那么这两个物品是否相同呢?可能性不大,因为它们与我们脑海中形成的瑞士卷形象,存在显著差异:

它的样子有时显得比较朴素,质感也不那么精致。它的味道不受太多拘束。现在的瑞士卷里,常见的夹心有奶油、果酱、巧克力。不过,在瑞典,有人尝过虾酱和橄榄搭配的——据说那个味道非常特别,很符合我们对那个以鲱鱼罐头闻名的国家的印象。

© 野雾啦-吠-放

这种瑞典卷会不会与瑞士卷存在某种血缘关系,甚至可以看作是它的前身,而市面上所说的“瑞士卷”更像是经过现代化生产流程改造后的产物呢?

此时,欧洲其他国家不乐意了:谁说瑞士卷就一定是瑞字辈的!

有传言指出,瑞士卷诞生于1800年代时的奥地利,不过,英国留存了关于这种甜点最古老的文字记录,

1856年5月10日出版的《伯明翰日报》刊登了一条面包店宣传信息,其中首次提及一位有十四年制作瑞士卷经验的面点师,那个“瑞士卷”的名称就此诞生。

瑞士人或许不会把本国的蛋糕卷称作“瑞士卷”,这个名字或许是由外国人创造的。

那么,瑞士人自己管它叫什么呢?

这真是个难题,瑞士虽然国土面积不大,但境内存在四种官方语言,用瑞士德语表达为“”或“”,法语称之为“gâteau roulé”,意大利语则称为“ ”,罗曼什语则表示为“”,这些名称所指代的食物,本质上就是蛋糕卷或饼干卷,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同样的物品,意大利人称其为“rollò”,法国与德国也有相同的叫法,含义一致,唯独英国、美国、日本以及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才用“瑞士卷”来称呼它。

虎皮蛋糕,可能是瑞士卷在香港最知名的变种

© 图虫创意

许多国家与地区仿佛事先商议过,全都对名称的归属问题否认瑞士的贡献,连瑞士自身也不被接纳。

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西班牙人的叫法,他们称作“brazo de ”,此名意为“吉普赛人的手臂”!

至今没有任何确切的历史文献,能够证实瑞士卷的发源地确实是瑞士。

最早能寻到的瑞士卷食谱,其实源自美国;1852年,纽约州提卡市有本杂志《北方农民》,在该刊物上首次登出了名为“果酱卷”的食法。

现在,完全不清楚瑞士卷最初的产地了。可以肯定的是,它源自于十九世纪的欧洲,差不多在同一时期,北美洲也出现了,仅此而已。

它的来源成谜,为何非要称作“瑞士卷”不可呢?称作“老伯明翰奶油卷”难道不更贴切吗?

不可思议的是,数百年间似乎从未有人对瑞士卷的瑞士来源提出过疑问,所有人的看法都非常统一:直接享用就好!

©

至于为什么非要是瑞士,饱弟听到过一种说法,大概能够解释:

据称有个英国糕点师创造了这种卷状点心,担心无人问津,便冠以“瑞士卷”之名试图误导他人,英国民众一时未能察觉其名不副实,就这样认可了这种形似苏格兰特色面条的点心。

这并非绝无可能,毕竟餐饮圈的“瑞士热”由来已久,似乎带有“瑞士”标签的食品就格外受欢迎。

广东与香港的茶餐厅特色菜“瑞士鸡翼”,在瑞士境内难以寻觅,如同玉林地区寻不到玉林风味的串串香,重庆地方也觅不见重庆鸡公煲。

© 百度

这个菜品源自广州有名的西餐厅“太平馆”,最初是一款甜味的酱汁鸡翅,相传一位外国食客品尝后称赞其“美味”,服务员误听成了“瑞士”,后来逐渐流传开来,可能还借助了宣传推广,最终被称作“瑞士鸡翼”。

现在这种糖浆仍然能够买到,不妨称作“瑞士液”,然而其中所含的绍酒、老抽、八角和桂皮,显然与瑞士毫无关联。

© 淘宝

比如,知名的巧克力牌子“瑞士莲”,这确实源自瑞士制造,但在名称翻译时稍加修饰。

那个品牌原本的名字是“Lindt”,源自配方创造者鲁道夫·莲(Lindt)的家族姓氏,我们在前面加上了“瑞士”这两个字,这种以祖籍结合姓氏的命名手法颇具中国特色,大约和袁项城、康南海的命名传统属于同一类型。

© 淘宝

这款糖果源自瑞士,最初名称为“Sugus”,由于产地确实是瑞士,我们便直接称其为“瑞士糖”,不再另取别号,仿佛“瑞士”二字本身就极具分量,足以彰显其不凡。

© 淘宝

确实,瑞士确实自带一点高贵冷艳的异域印象:

雪山的景色非常迷人,钟表的构造极为精巧,那里的人们生活富足闲适并且远离尘嚣,确实让人觉得那里的食物特别美味,肯定不同于英国人喜欢仰望星空、德国人偏爱酸菜炖猪肉的口味,这种独特的风情也为它增添了吸引力,无论在中国人还是西方人看来,都体现出一种文化差异的“洋气”。

我们过去不讲究西式风格的时候,并不管它叫瑞士卷。在一部记录1976年上海市民生活的影片里,国营商店已经售卖这种点心了,和奶油小方块一样陈列在玻璃柜中,包装上隐约可见“XX筒”三个字。

© 影像看中国

国内采纳“瑞士卷”这一名称,或许与市场经济兴旺、糕点角逐白热化那个时期有关联。

在知网检索到的最早提及“瑞士卷”三个字的资料,出自1994年的一篇报道,该报道聚焦于北京面包市场,当时这种点心已在合资面包店广受欢迎,备受消费者青睐。

1996年出版的《广东点心》菜谱中,也包含一道“焗瑞士蛋卷”,这道菜是广州泮溪酒家那位“点心状元”罗坤老师傅所创,可视为瑞士卷的一种本地化改良。

《广东点心》书影

© 原图摄影:钟树如、甘林、张展东

如今,对于瑞士卷源自何处已无人特别关心,它早已成为全球通行的糕点,随处可见于各大商场的货架上,我们也不再对它抱有特殊情愫。

然而啊,人类对新颖异物的喜爱,实在难以改变。说不定某天,北京马路上会出现个外国人,面对着他从未见过的龙须面和驴打滚,会感到十分困惑。

“这就是……老北京瑞士卷吗?”

我们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哇!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