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报道 春江水色渐暖,鸭群已感知时节变化,在南京城东月牙湖中嬉戏。湖面之上,飞鸟盘旋,景象自由舒展。与一般湖岸不同,月牙湖畔绿道之侧设有介绍动植物知识的“生态长廊”。据了解,自2018年开始,月牙湖被列为江苏省首批自然教育基地之一。2019年9月,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发布了国家自然学校能力建设项目的第四批试点单位信息,月牙湖自然学校也光荣地成为其中之一。
南京市后标营小学师生是月牙湖自然学校的成员,他们参与了该机构组织的多项活动。校长杨毅静表示,学生们在月牙湖区域进行了垃圾清理工作,由专业人士指导他们检测水体状况,同时还参与了书籍捐赠行动。通过这些课外实践活动,学生们加深了对水质保护的认识,并将课堂之外的知识运用到了对母亲河的守护之中。
部分学子在家长的协助下,也参与清理秦淮河与长江沿岸的废弃物,检测水体状况,并向附近游客及居民倡导守护母亲河。另外,学校的课外实践,旨在让学生认识南京自来水厂将长江之水转化为生活用水的流程,借此引导孩子们珍惜水资源。杨毅静这样介绍。
教学楼外的过道里,总能看见同学们创作的节约用水毛笔字。南京市后标营小学被授予“江苏省节水型校园”称号。从课堂学习延伸到户外实践,杨毅静觉得最有益处是让孩子们从小养成了节水的自觉性。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中经常指导大人怎样节省用水。部分家长在处理厨余或衣物时疏忽了关闭水阀,孩子便自行将水龙头拧紧并告知监护人,教育者强调水资源弥足珍贵,不宜滥用市政供水系统,这是杨毅静所陈述的情况。在交流过程中,杨毅静向笔者透露,个人在职业事务之余常去长江沿岸散步。近些年,由于长江流域生态维护措施持续强化,河岸区域的环境面貌显著改善。眼前的风光令杨毅静觉得,身为教育者,理应倡导“孩子带动大人”,增强大众的环保观念。我们日常接触的是孩子们,他们的可塑性和学习新事物的本领都很突出,若能教育好他们,就能带动他们的家庭,形成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珍惜水源,齐心协力让江水愈发纯净。杨毅静谈道。杨毅静和学校老师们除了关注环境保护,还一直在探讨信息化迅猛发展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学校教育。她提出,在日益智能化的社会中,应当着重培养孩子们的三大能力。首先是情感方面,要引导孩子们以乐观的态度迎接生活中的每一天。其次是创新思维,鼓励孩子们勇于开拓。再则是全球视野,其中包括对自然的保护意识。
诸如,今年春节借助网络科技,本校学子与海外伙伴学校的学子实施了跨国互动课程。此项活动已施行三载。现阶段,我们已与汶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加拿大、斯里兰卡、芬兰、英国、意大利、美国等国缔结了伙伴学校关系,几乎每月都会举办具有不同主题的跨国互动课程。借助此类举措,可以促使外国小朋友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同时也能让咱们本土孩子无需远行就能拓宽视野,认识世界各地的多元文化。杨毅静这样表示。
历史与现代相互辉映,呈现不一样的“长江之韵”。“古风新韵谈长江”板块属于“长江强保护·生态同进步”项目的一部分,每七天发布一次。这项名为“长江大保护·绿色共成长”的行动计划,系由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牵头,联合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共青团江苏省委、省妇联以及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等机构共同发起,经由江苏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和交汇点新闻联合执行,于2019年6月5日宣告实施。这项活动立足于孩子的成长历程,“长江大保护小使者”将连续十二年开展纪实性追踪,借此展现长江生态境况的优化历程。点击深入了解>> 策划由任松筠和田梅负责,统筹工作由孔德信负责,文稿撰写由李爽负责,视频制作由赵宇负责,图表设计由朱丹清和陶蓉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