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将至,月饼广受欢迎,成为互赠佳品,实体店铺顾客盈门,不少公司也给职员派发月饼福利,这些福利常被当作联络亲友情感的工具,节前市场内月饼福利兑换需求旺盛,社交软件和网上充斥着这类福利的回购与转卖活动,涵盖多个知名企业,回购行情一般是面值的四成到七成。
调查发现,部分二手交易平台存在商家兼做月饼券回收与贩卖的情况。比如面额为318元的券,收购价只要150元,转手卖给需要的人时则卖248元。商家保证,不管是纸质券还是电子券,都能开出和票面价值一致的发票,有时还能开出知名品牌的发票,这样方便客户报销。
市场上还出现月饼券的另类交易,这种交易中月饼券的流转并不一定需要实物月饼的交付,生产厂家、销售商以及票贩子都能从中获取收益,这一现象使得月饼券形成了一条多层次的流通路径,从生产厂家到销售商,再传到购买者手中,最后还有专门进行回收的群体,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即便最终没有月饼的生产,每个环节都能通过差价来盈利。
月饼券数量过多,会出现可用券远超月饼的情况,并非所有券都能换到实物,这种情况时有发生。消费者使用月饼券时,会碰到不少麻烦,比如必须提前预约,只能在指定地点领取,还有过期作废的风险,这些因素让消费者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此外,这种暗中进行又方便快捷的交易模式,还可能成为不法行为的掩护。
专业人士提出,需要强化市场监督,严厉打击违规行为,推动行业自我约束,另外要引导顾客理智购物,从正规途径购买,一起保持良好市场氛围,保障购买者的合法权利不受损害,使月饼重新成为节日庆祝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