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招工被骗警情较为高发 8大招聘骗局别中招

日期: 2025-09-18 19:06:07|浏览: 0|编号: 135541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8大招聘骗局 千万别中招!

最近,由于本地区招聘诈骗警情数量显著增加,北京市公安局要求机动侦查部队负责组织,联合刑侦、网络安全部队等相关部门,以及朝阳、海淀等警察局,一起成立特别行动小组处理这类案件,经过仔细调查,特别行动小组成功摧毁了五个以招聘演员、演员助理、家庭保姆、豪宅看守、海外派遣员工等借口欺骗求职者的犯罪组织,依法逮捕了八十名犯罪分子。

典型案例

诈骗团伙成员假扮雇主 诱骗应聘者主动解约

整理本地诈骗案件记录时,办案人员注意到劲松片区有通过招募家政人员等借口进行欺诈的现象,办案小组立即展开侦查,一个由王某把头的诈骗集团被查获。

这个犯罪集团盗用正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名称,自2017年8月起,在朝阳区、丰台区等区域,假借招聘的名义,反复作案骗取钱财。经过广泛搜集证据,办案人员已经摸清了这伙人的作案手法。

据消息透露,他们首先通过互联网发布招募家庭帮佣、豪宅守卫或国际工作机会的告示,以此招揽求职者前来面试。一旦有求职者拨打电话询问,该组织便与其当面交谈,由专职的推销员依照既定说辞诱导其签订协议。待求职者确认工作项目与条款后,会拿到一份盖有官方印章的劳动合同。协议核心内容涉及:短期内为求职者安排高薪职位,不过求职者须预先支付若干款项,例如赴海外工作的“证件开销”、“中介费”等费用合计两万上下,倘若求职者自行终止协议,则须承担违约后果,企业仅会退还大概十分之一的款项。该团伙先骗取求职者信任,然后让张某伪装成不同“雇主”,依照预设说辞,哄骗求职者主动向“该劳务公司”终止合约,并承诺会赔付求职者的违约金。求职者找到该团伙办理解约,团伙会退还约十分之一的费用。之后这些“雇主”就以各种借口拒绝与求职者会面,导致求职者钱财受损。

掌握充足犯罪材料之后,2017年12月20日,办案小组再度采取严厉措施,于丰台和大兴两地同步对这伙犯罪分子实施集中收网,团伙首要分子王某同另外五名涉案人员均被公安机关依据法律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目前相关案件仍在深入侦办之中。

网上发布虚假招工信息 环环相扣实施诈骗

最近,有人叫小王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说他在“58同城网”上看到一家广告企业张贴的招募职员通告,通过电话沟通后,对方邀请他参加面试。小王成功通过考核,接着就签订了雇佣协议,并且支付了几千元作为“剧组保密金”,然后被领到房山区的住处,相关人士拿走了他的面试和雇佣文件,又索要了“生活开销”、“居住开销”等费用。没过多久,小王发觉自己没有被分配任务,同时也没有获得表演机会,心中感到被愚弄。他提出辞职并要求公司退还费用,但公司用各种借口拒绝退款,还通过言语甚至暴力手段进行恐吓。

接到通报后,专案队立即展开行动。通过对近期全市同类案件信息进行归纳分析、核实证据和追踪线索,专案队很快查明了以段某某等四人作为头目的诈骗集团,在海淀区某酒店进行活动的具体行踪。这个犯罪集团的成员被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小组,分别是负责网络咨询的人员,负责面试的人员,负责日常事务的人员,以及负责宿舍管理的人员,各个小组职责清晰,诈骗流程环环相扣,逐步将求职者的财物骗到自己的口袋里。

这个团伙首先由一组“网络服务代表”在房山区某个居民区,假扮成或编造出虚假的宣传企业身份,在“中华英才网”、“58同城网”、“拉钩网”、“智聘”等众多平台上刊登不实的求职广告,接着与求职者进行初步的雇佣洽谈,最后安排面谈环节随后,那群负责面试的人,在海淀区一家酒店的房间,对求职者进行考核,如果通过,就同他们签署工作协议,并且收取所谓的“项目保密金”、“生活补贴”、“住处开销”等各种费用,金额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

签约成功之后,“文员”会收取应聘者的面试聘用合同,接着再次向应聘者索要各种费用,应聘者必须补交费用才能“得到工作”,然后会被带到房山区某个出租院落居住,由“宿舍管理员”管理这些入住者,并借各种借口骗取更多钱财。应聘者察觉到那家公司根本没有真实工作,随即决定辞职并索要退款,但那伙人用各种理由拒绝退还或拖延退还,对于某些态度强硬的当事人,他们甚至进行言语恫吓、暴力胁迫,强迫对方支付违约金。

掌握确凿材料后,为避免更多人受骗,办案人员决定马上实施抓捕计划,2017年12月11日,他们迅速行动,在海淀区、丰台区、房山区、通州区等地同时进行抓捕,成功摧毁了以段某某、周某、贾某某、段某为首的诈骗组织,依法将24人刑事拘留目前,已确认受骗者共43名,涉及款项达21万余元,后续的调查程序正在持续开展。

民警讲述

与犯罪分子“较劲”到底

根据已经查处的两个案件,2018年1月15日,办案单位再度行动,前往朝阳和通州区域,同步进行集中收网,由此捣毁了另外三个诈骗组织,这些团伙由刘某某、白某某、钱某等头目领导,主要手段是散布不实的影视行业招聘消息来骗取钱财,依照法律,共逮捕了五十名团伙人员。

招聘骗局危害民众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并且社会反响很差。我们必须将这些害群之马绳之以法。这起案件的侦办主要由老朱带领中队四名组员负责,因为五人的身高均达到180厘米以上,被同事们戏称为“”。该团队的平均年龄仅35岁,属于年轻集体,但每位成员都拥有丰富的破案经历。

为迅速解决案件,在两个月的专项调查期间,团队实行了不间断的工作安排,队员们面对诸多挑战,持续进行全天候的侦查和资料收集,大量时间用于拜访受害者并了解情况,着力收集犯罪信息,每日举行案件研讨会议,逐步梳理案件细节,最终清晰掌握事实情况。老朱表示:“我们正与罪犯展开较量,一定要将他们绳之以法。”我们入警时都立下誓言,要一心一意为百姓服务,那些受骗的民众,他们本想依靠自身努力来维持生计,结果遭遇诈骗而背负沉重债务,替他们追回损失,是我们的本分和责任。

警方提示

应聘签约莫先缴款

新春佳节结束之后,外来务工人员陆续返回城市的高峰期到来,求职应聘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与此同时,一些不法之徒也趁机打着“招聘”的名义骗取钱财。依据往年情况,北京警方归纳了8种常见的招聘骗局,告诫求职者一定要警惕其中设下的圈套。

1 演双簧诈骗

一些劳务机构与欺诈企业联手进行诈骗活动,首先由这些机构以提供就业机会为借口骗取钱财,接着由欺诈企业伪装成招聘方再次收取费用,最终借口各种理由不安排求职者工作或将其解雇。

面试前务须详尽探明用人单位的背景信息,切莫将身份证件等重要文件轻易交给招工人员。

2 先交体检费

骗局在于某些中介会在网上显眼位置发布薪水福利极好的工作信息,求职者投递简历后,会被催促缴纳报名费、体检费以及培训费等。通常在收到这些钱款之后,中介就会声称该岗位已经招满。

《劳动法》有明确规定,企业不可以扣留工人的身份证件,也不可以借其他名目向工人索要钱财。

3 收费后玩失踪

骗局在于骗子冒充不存在的机构,用优厚的薪资条件招揽人员,等骗取了众多报名费用,便卷款消失不见踪影。

应聘者须前往官方认证的就业机构,挑选具备合法经营许可的劳务服务组织,应聘期间需关注其办公场所是否稳定。

4 网络转账诈骗

骗局在于,骗子在网络上伪造诸多诱人的工作承诺,骗取求职者把钱转到他们指定的账户,以此换取所承诺的职位。

网上求职者,务必核实机构是否真实存在,切莫被优厚的薪资条件所欺骗,切记不可轻易转账。

5 “男女公关”连环骗

骗局在于骗子向求职者直言,职位需从事“异性陪伴”相关工作,在收取报名费用后,所谓的“人事”会将应聘者引至夜总会、酒馆等场所进行“考核”。对方会诸多挑剔,随后骗子便建议求职者“适当打扮”,从而展开第二轮欺诈行为

在选择高薪且待遇好的工作机会时,年轻人需要保持审慎态度,切勿轻率行动。

6 “监控面试”收押金

这个骗局是这样的,骗子伪装成要面试求职者,求职者按时到达,随后被告知“不用面试了”,公司领导已经通过监控进行了“暗中面试”,只要缴纳了押金,过几天就能上班,应聘人员缴纳押金后,骗子带着钱就跑了。

通常机构招聘有严谨的选拔流程,涉及“远程考察”时需特别注意。

7 短信招工诈骗

诈骗手法通常为骗子利用手机向大量人群发送信息,当有人上当后便实施电话欺诈。每次作案成功,骗子都会立即销毁作案所用的手机号和银行账户,部分骗子还会使用拾来的身份证件来开设账户进行操作。

正规机构通常不会用手机短消息来发布招聘信息,求职者对于手机收到的这类短消息必须保持警觉。

8 帮你找关系

骗局在于骗子声称自己门路很广,能够为求职者提供工作机会,不过需要支付一定的手续费。当求职者把钱交给他们之后,骗子便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

求职时,切勿轻信陌生人所谓的“内部门路”,同时也要警惕那些贴在街头的廉价招工信息。

本版撰文 北京晨报首席记者 张静雅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