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的食用历史非常悠久,品种丰富多样。在19世纪以前,因为磨粉工艺存在局限,寻常百姓只能吃到用小麦直接磨粉制作的全麦面包。第二次工业变革之后,新型磨粉工艺出现,白面包慢慢替代了全麦面包,变成了主要食物。近些年,由于大众健康观念的提升和物质生活的改善,全麦面包作为全谷物食物的一种,再次进入人们视线,备受喜爱。为帮助消费者合理选购和科学食用全麦面包,特作如下消费提示。
全麦面包是以全麦粉为主要原料的发酵食品
全麦面包是用全麦粉、小麦粉、酵母和水等作为基础材料,再掺入牛奶粉、糖和盐等辅助成分,通过揉面、发酵、塑形、静置和烘烤等一系列工序制作而成的口感松软的发酵类食品。这种面包与普通白面包的主要不同点在于构成原料的差异。全麦面包的核心材料是全麦粉,这种粉包含了小麦的胚乳、胚芽和种皮三个部分。全麦粉中富含大量的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以及多种微量矿物质。全麦粉的胚和种皮对面团发酵有阻碍作用,导致全麦面包的体积比较小,而且口感不太细腻。白面包的主要成分是小麦的胚乳,另外还含有少量的胚和皮层,这些原料都是用精制小麦粉制成的。
根据材质和成分,全麦面包能够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柔软的全麦面包、硬质的全麦面包以及加工过的全麦面包。柔软的全麦面包质地比较松散,孔隙分布比较均匀,其中最常见的类型是全麦吐司。硬质的全麦面包外皮比较坚硬或者带有纹路,内部结构却很柔软,有些品种的表面会撒上海量的奇亚籽、芝麻、葵花籽以及松子等,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提升风味和补充营养。制作全麦面包时,在它快要烤好或者刚烤好之后,可以在面包的表面或者里面放上黄油、食用油、鸡蛋、肉末、巧克力酱、果酱等材料,这样可以让它的味道变得丰富多样。
合理选购和储存
提醒人们去正规面包房、超市、集市或者网购渠道购买全麦面包,应该留意两个要点:
看配料表
先看下全麦粉的占比,现在市面上标榜全麦的面包,全麦粉比例从百分之五到百分之百都有。再瞧瞧全麦粉在成分单里的顺序,越往前放,比例越大。要挑全麦粉比例高的,可以选全麦粉是唯一谷物成分的,或者全麦粉在成分单里排第一的。不过得留意,不能光看颜色就断定是不是全麦面包。
安全储存
全麦面包的储存期限与其含水量密切相关,水分少的通常能存放较长时间,一般不超过六个月,含水量高的则只能保存短短几天,大约只有七天左右,前者质地比较干硬,后者则更为柔软湿润,风味也更胜一筹,前者适宜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后者则建议购买后马上食用,前者由于水分低,不宜放在冰箱里,否则容易变硬,影响食用体验,后者水分足,口感好,但存放时间短,不宜久置,最好新鲜吃掉
科学食用
食用全麦面包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逐渐适应其口感
初次尝试全麦面包时,不妨从全麦粉比例较低的种类入手,等味觉逐渐习惯后,再慢慢过渡到全麦粉比例较高的种类。若对全麦面包的营养价值有较高要求,能够挑选全麦粉占比超过半数的品种。
适量食用
通常情况下,成年人每日可摄取全麦面包等全谷物类食物五十克到一百五十克,这个数值是根据全谷物或全麦粉的含量来衡量的,儿童则需要相应地降低摄入量,消化功能不佳或有消化系统问题的人,可以适当减少食物的量以及吃的次数。
合理搭配
吃全麦面包要考虑和蔬菜水果、肉类蛋类奶类等食物搭配得当,这样能确保营养全面。如果吃了全麦面包感觉肚子胀气或者拉肚子,还有对麸质敏感的人,最好别吃。
家庭自制
在家自制全麦面包时要适量,并注意以下几点:
选对全麦粉并注意添加量
挑选标注有“全麦面包粉”或“面包专用全麦粉”字样的全麦粉,再混合面包小麦粉使用。通常情况下,全麦粉的掺入比例介于25%到50%之间,这样既能保证营养均衡,又能提升口感。用这种比例制作的全麦面包,其香气特别浓郁,吃起来也很美味。
优化制作过程
全麦粉里的纤维素成分会削弱面筋的构造,干扰面团发酵,造成体积不足。可以适当加入糖、盐、奶粉以及5%到10%的蛋白质粉来优化风味。在和面过程中,相比普通白面包,需要多增加5%到10%的水量。或者,先让全麦粉充分吸收水分,这样麸皮也能喝饱水。另外,和面过程应减缓搅拌节奏,缩短作业时长,并将面团热度调低一些。其次,面团在舒展阶段,需将发酵热度控制在二十六度以下,尽可能延长舒展时刻,以便发酵更加到位。再者,在烘烤环节,须适当拉长操作时长,和白面包相比较,温度需下降六度到十度。
要尽快食用
新鲜出炉的全麦面包,在温热适宜时享用,滋味柔软,麦气芬芳。若要保存,等它降到常温状态,放入不透气的袋子中,为了维持最佳风味,最好两天内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