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钱袋子收窄,海伦司却传出好消息,表示今年前六个月能赚大钱,具体利润预计在1.55亿到1.6亿之间,调整后的利润会在1.7亿到1.8亿之间,对比去年同期的亏损,去年海伦司净亏损达到3.04亿,调整后的亏损也有9990万。
海伦司关于利润转正的说明是,在疫情管控政策解除后,酒馆门店的顾客数量慢慢增加,店铺经营状况变得更好;同时,公司不断改进产品成本,加上规模效应使整体毛利率得到提升;此外,通过加强管理,公司运营效率也得到了改善。
海伦司说明,收入环比有所降低,主要因为自营酒馆比例下降,而加盟店收入按门店销售额一定比例分成,导致整体收入减少。
2009年,海伦司开设了它的首个酒馆。由于价格实惠且具备社交环境,海伦司吸引了注重价格的大学生及年轻职场人士,迅速获得了广泛关注,一度被视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酒馆品牌。2021年9月,海伦司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交易,成为国内首家上市的酒馆企业。此后,该品牌持续向二、三线城市扩张门店。然而,海伦司长期以来背负债务,盈利能力持续下滑并转为负数,2021年亏损2.3亿元,到了2022年,亏损额急剧增加,达到了16.01亿元。
发布警示收益信息的海伦司,这家被誉为酒馆行业的先锋企业,目前看来,在拓展连锁店的过程中遇到了困境,正积极寻找解决方法。
茶饮市场竞争白热化之后,原先只走直营路线的品牌纷纷开始尝试加盟。去年十一月,持续十年直营的喜茶决定对外开放加盟。今年四月,乐乐茶也宣布要开展加盟业务。作为乐乐茶的最大股东,奈雪的茶在本月也跟着宣布开放加盟,从纯直营转变成了“直营和加盟并存”的模式。
加盟,似乎成为这些餐饮界新贵们抓住的救命稻草。
能否靠加盟继续扭亏
重返加盟后,海伦司今年能否继续扭亏?
海伦司起初曾借助加盟商实现规模扩张,但在筹备首次公开募股期间,公司决定终止加盟体系,全面转向直营经营模式,为此投入大量资金购置加盟店相关资源——将加盟经营的酒馆纳入直营范畴,并从89家加盟商手中购入资产,支付了总额达2534.3万元的补偿费用。
海伦司在募资说明书中强调过直营模式的好处,具体来说,与加盟方式相比,公司对商品品质、管理流程、客户体验、物资供应以及员工训练等环节掌握得更为牢固,管理也更加到位,因此,公司的服务水准和经营规范能够保持高度一致,同时有利于未来的业务拓展。
但海伦司在全直营变革后,直营模式的优势并未凸显。
餐饮领域里,租赁费用、物料开销以及劳动力是开销的三个重压。高企的营业开销和运作开销,也是海伦司此前经营状况持续不佳的根本症结所在。
海伦司在选址上,选择核心区域里不太显眼的地方,以此用较低费用吸引黄金地段的顾客,通常挑选2楼以上的铺位,前四年租金收入比维持在15%上下,即便削减了原材料和物料开销,成本依旧在蚕食利润,2021至2022年期间,人力费用从5.82亿元攀升至10.04亿元特别是2022年上半年度,海伦司在原材料采购、场地租赁以及员工薪酬方面的开销总和达到8.6亿元,但同期其整体营收仅为8.74亿元。
二零二二年,海伦司增设“海伦司·越”体系拓展经营,该体系重点经营酒馆、大排档及烧烤摊三种类型店铺组合。然而,面对沉重的运营负担,海伦司在重新开展加盟业务之前,已经通过裁减直营网点来控制损失。依据窄门餐眼掌握的不完整信息,海伦司当前正在运营的店铺数量为四百九十一家。根据国金证券的研究资料,到2023年6月份为止,海伦司的实体店铺数量大约是676家,比2022年底减少了91家,另外还有196家店铺暂时停止营业。
今年六月,海伦司再度开展合作模式,推出了“畅饮合作商方案”。依据企业官方信息平台公布的合作条款,可供合作经营的门店面积介于八十至二百六十平方米之间,包含三种店面规格,分别是八十至一百二十平方米的优质门店、一百八十至二百平方米的优质门店以及二百四十至二百六十平方米的顶级门店,针对不同规格的门店,制定了差异化的分成机制。
根据消息,海伦司的扩张选用的是完全委托的管理方式,公司仅负责提供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系统维护,以及标准化的作业流程等服务,其利润分成方式为,只在超过某个收入水平后,才按固定比例提取一部分收益。
关于利润分配,海伦司在合伙人登记材料中指出,为维护合伙人权益,在门店毛利(门店总收入减去商品成本)达到某个标准之前,海伦司品牌机构会将全部门店毛利直接支付给合伙人,但若门店毛利超出该标准,海伦司品牌机构将对超出金额实行收益共享。
海伦司对合作门店的利润分成有具体规定,月利润在零到六万元区间不提取分成,六到十万元区间提取百分之十,十到十五万元区间提取百分之二十五,十五万元以上区间提取百分之四十。宣传资料特别指出,海伦司合作门店的销售利润率通常在百分之七十左右。
以一家180到200平方米的优质店铺为例,最初合作需要投入大约100万元,不包括场地租金和员工薪资,这个费用不包含在后续的分成里,而是作为初始投资。公司的收益分配方式是根据店铺的毛利润来决定的,如果毛利润低于6万元,公司就不会参与分成。假设店铺的毛利润率能达到72%,那么单店的日销售额会达到2777元,这个销售额是基于每位顾客平均消费60元计算得出的,也就是说,每天的顾客数量会达到47人,当店铺达到这样的销售水平时,公司才会开始进行收益分成。
关于加盟模式对公司具体业绩的作用以及未来前景等话题,海伦司相关职员没有向钛媒体APP作出回应。但业内普遍觉得,这种加盟模式有利于扩大市场,协调地方资源,减少财务风险,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根据民生证券分析,海伦司已积累丰富的下沉市场运营经验,其策略运用相当成熟;公司推出了具备强大综合功能的新店品牌“海伦司·越”,能够满足下沉市场多方面的消费需求;品牌本身享有较高的市场认可度;在小酒馆这一细分领域,企业展现出显著的市场竞争优势;此外,公司通过设置高额让利的阶梯式收益方案,有效刺激了合作伙伴的加盟热情,加盟市场的合作需求十分活跃,预计在下半年门店规模将迎来快速扩张。
但是,在规模急剧扩张、体量迅速增长的阶段,对品牌的经营管控水平将构成严峻考验。与公司首次开展合作时期相比,海伦司现在必须致力于完善更为周全的独立门店盈利方案,确保合作伙伴能够稳定获得收益。
年轻人想要买醉,选项不止一个
海伦司公布有利可图的通告,这一表现增强金融市场的信念,不过年轻人饮酒这一行为,非常分散化。
在相对不发达的区域,同样存在众多单体酒吧以及胡桃里、公社和贰麻酒馆这类连锁小型酒馆品牌的竞争压力。
优布劳精酿酒馆在门店数量上,领先于海伦司和胡桃里,已经拥有超过两千家分店,遍布全国八百多个城市和区县。该品牌店铺的分布,主要围绕居民区展开,单个店铺的规模不大,销售价格也较为亲民,通常在每五百毫升六到七元之间,其提供的商品种类,大多属于中低端市场。
许多酿酒公司已将小型酒馆视为新的发展机会,青岛啤酒在2021年推出了名为1903青岛啤酒吧的场所,燕京啤酒则从2020年起开设了“燕京9号”小酒馆。在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进入市场之后,华润雪花在去年也加入了这场竞争,计划建立名为“JOY BREW”的实体小酒馆。
2021年的“小酒馆热”已经消退,但在过去一年,针对年轻人群的小酒馆领域不断吸引投资目光:某个连锁餐饮酒吧企业成功募集数亿元A+轮资金;一家名为酒号巴士的公司宣布完成7200万港币的A+轮融资;位于华南地区的连锁酒馆品牌猫员外获得了上亿元Pre-A及A轮投资;锐肆酒馆则获得了红杉资本的天使投资。
近期,一家专注于精酿啤酒的餐饮品牌成功募集了近千万人民币的天使投资,该品牌主要面向城市市场,目标客户群体年龄在20岁至35岁之间,其中接近六成的顾客是追求时尚的年轻女性,创始人通过与Mini啤酒站合作开设分店,并采用提供啤酒设备的方式进入餐饮业的店中店模式,实现了销售业绩的显著增长,并迅速获得了广泛关注。
小酒馆市场整体竞争态势松散,经营主体众多,分布广泛。国内小酒馆的门店存量离完全覆盖还有很大距离。据东亚前海证券的分析,我国酒馆领域尚有21.65万家新增机会,未来25年里,该行业将以每年7.55%的固定速度增设门店,预计到2047年市场会趋于饱和。相比之下,同期茶饮和咖啡市场前五名的市场份额已超过50%,这些行业的市场聚合度还有持续提升的潜力。
海伦司在公开文件中坦承其增设分店的目标,计划于2021至2023年期间,分阶段新增400家、630家及900家酒馆网点,到2023年末将门店总数增至2200家,其中约七成融资将专项用于未来三年新店开设及企业整体发展布局。
换言之,小酒馆的市场体量将持续增长,海伦司迅速扩张,获取了早期优势,不过年轻人寻求酒精麻痹,选择却远不止海伦司一家。经过加盟与直营模式的多次调整后,海伦司必须增强市场覆盖率,并且实现更高利润。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柳大方,编辑|房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