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要被卖了?这家美国“快餐之王”被路边摊甩在身后

日期: 2025-09-27 16:12:39|浏览: 5|编号: 142620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又被传“卖身”,赛百味(以下简称“赛百味”)要扛不住了?

最近,界面新闻报道,《华尔街日报》引述消息人士说法称,三明治品牌赛百味已经聘请了顾问,商讨可能的出售情况。消息人士还提到,现阶段事情还处于早期,预计会吸引一些潜在的企业收购方和私募基金公司,对赛百味的评估价值或许会达到百亿美元以上。但最终可能不会完成出售,或者达成其他类型的交易。

关于流言的真假,还有关于今后打算的各种问题,时代周刊的记者试着用邮件联系赛百味,到文章发表的时候,还没有收到他们的回应。

赛百味就《华尔街日报》的报道作出表态,指出其并非上市公司,因此不会对股权构成和经营方案透露任何信息。接下来,赛百味将把精力放在品牌升级上,同时协助加盟伙伴实现经营目标并增加收益。

值得留意的是,在这次售卖信息公开之前,就流传着市场说法,称拥有汉堡王和Tim等众多知名餐饮品牌的RBI,曾经和赛百味进行过一次非正式的接触。但当时双方在价格问题上存在分歧。后来,RBI没有选择赛百味,而是决定和赛百味的对手Subs合作。

赛百味在1965年建立,主要售卖30厘米和15厘米的条状三明治,总部设在美国,是规模最大的连锁餐饮企业之一。市场调查机构统计,2012年赛百味全球营收达到最高点,约为180亿美元,从那以后连续几年都在减少。

图源:赛百味微信公众号

赛百味鼎盛时期,全球门店数量逾四万家,后来因为经营状况不佳,开始逐步减少门店。根据行业媒体的记录,2016年美国关闭了300多家,2017年关闭了909家,2018年关闭了1100家,现在全球门店总数不到两万五千家。统计资料表明,到2021年,全球范围内它的门店数量大约是三万七千家。

近些年,赛百味在分店扩张和营业额增长等方面显露疲态,这也是外界猜测它可能被转手的一个缘由。菁财资本掌门人葛贤通对时代周报记者谈道,理论上而言,因为疫情冲击,当前餐饮行业普遍经营困难,赛百味若要出售,其市场定价难免会受波及,现在并不是成交的理想时机。

中国市场“摆烂”

在国际市场上表现平平,赛百味在中国的发展也遭遇挫折。1995年,该公司就盯上了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其进入时间仅比麦当劳晚五年,然而现在两者的状况却大相径庭。

就店铺体量而言,根据窄门餐眼的信息,截至最近,赛百味在中国大陆的店铺总计661家,这个数字远远少于该公司原先预计的2020年在中国内地开设3000家分店的目标,而麦当劳的财务报告则表明,到2022年9月30日为止,该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店铺数量达到了4905家。麦当劳有意在中国增设八百个分店,这个规模已经比赛百味全部的店铺还要多。

全球市场来看,早在2010年,赛百味分店之多就超过了麦当劳,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连锁快餐企业。

图源:赛百味微信公众号

回顾赛百味成长历程,公司起始阶段,运用独特竞争手段,针对麦当劳等老牌快餐“高能量”特点,强调“低值”与“营养”。此外,赛百味设立透明烹饪区,让顾客直观看见制作过程,并自主选择配料,再搭配低廉售价。通过这些举措,赛百味很快在美国赢得广泛认可。赛百味将连锁经营作为其商业规划的重要组成,通过这种途径,公司实现了全球范围的普及,将品牌推广到了世界各地。

但全球最大的三明治连锁巨头,为何在中国不吃香?

赛百味对于中国市场的关注力度,远逊于麦当劳和肯德基这两家同类快餐企业,它在本地化方面的措施相当不力,葛贤通这样认为。

赛百味在中国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主要是因为没有根据当地情况推出创新产品。公司长期以来专注于快速开设新店,但在产品研发方面进展缓慢。直到2016年,这家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二十多年后,才推出一款具有中国风味的特色三明治,名叫川香麻辣鸡三明治。

然而,比百味晚进入中国市场的肯德基,在本地化方面却非常成功。肯德基不仅将小龙虾、卤味等中国特色融入产品中,还针对不同地区推出炸酱面、热干面等特色食品,吸引了众多中国顾客的关注。

赛百味一直引以为傲的扩张方式,也造成了某些不利影响。葛贤通表示,“赛百味并未在品牌宣传上多下功夫,初期就快速开设加盟店,使得其经营基础不够稳固。而且,随着加盟店数量增多,管控难度加大,部分加盟者目标不够长远,老产品畅销就不推出新品,或者觉得新菜品学习起来不方便。”

餐饮领域专家、餐宝典发起人汪洪栋向时代周报记者额外说明,麦当劳和肯德基的开店成本通常在一两百万元上下,而赛百味仅需八十万元便可加盟。不过,即便赛百味成为创业者相对容易进入的市场,其八十万元的费用在中国也远超多数创业者的经济承受能力。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最近两年多数创业者在费用上下了功夫,都想要每家店铺的开销不超过五十万。不过赛百味在国内的知名度不算高,形象也不突出,如今对创业者的号召力已经不如从前了。

输给中国路边摊

赛百味在海外市场依靠“营养均衡且价格实惠”的优势赢得了顾客青睐,然而进入中国后却遭遇了困境。

根据餐宝典发布的《2021年中国餐饮行业全景发展报告》的数据,若从健康角度考量,在门店数量超过千家的品牌里,茶饮类企业占据了27.1%的比例,位居首位;紧随其后的是炸鸡汉堡,其占比达到了20%。由此可见,在快餐市场中,炸鸡与汉堡才是真正的主体,而生食蔬菜以及冷藏程度较高的三明治则明显缺乏市场号召力。

可能意在激发顾客的消费欲望,赛百味将可乐、饼干等富含热量的食物列入清单,然而此举与其一贯倡导的“健康”形象渐行渐远。

赛百味在中国市场未能坚守“低价”策略。宁宁(化名)是北京居民,曾是赛百味忠实顾客,她回忆说,高中时期常购买赛百味三明治,她表示,学校周边就有赛百味分店,非常便利,她称,晚自习结束后能吃到萨拉米口味的三明治,那是她消除所有疲倦的放松时刻。但是工作之后,赛百味的价格不断攀升,如今一份需要三十几块钱上下。

时代周报记者通过大众点评、饿了么等外卖平台,以及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观察到,众多消费者对赛百味近年来的提价表示不满,部分消费者回忆说“曾经有15元特价(产品)的时光,如今随便一个6寸就要29元”,另有一些消费者直接评论说“赛百味显得相当昂贵,起送费50元,一个人吃三明治不够资格”。

快餐行业里,“高性价比”是极具杀伤力的营销手段,这一观点在各地都适用,单纯依靠品牌宣传终究难以持久,必须配套相应的策略和布局。汪洪栋这样告诉记者。

如今中国快餐行业已经出现显著变化,不过赛百味仍然坚持单一主打产品,缺乏创新,因此其市场影响力持续下降。智研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快餐产业经营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表明,2021年第一季度西式快餐店有15.2万家,占总数的14%,而中式快餐店达到95.1万家,占比高达86%。

如今周边快餐种类极为丰富,特别是在冬季,吃三明治会感觉非常寒冷,而且购买赛百味的价格,远远不如选择一碗热乎乎的麻辣烫和米线,这样更加划算,宁宁对记者谈到。

当前,源自街边小店的麻辣烫、米线这类中式快餐正以创新形式赢得顾客青睐,不断更新市场认知,杨国福将流动摊点的麻辣烫升级为固定店铺经营,到2021年9月30日,该品牌已开设5783家分店,并启动了公开募股的准备工作,蒙自源作为米线行业的领军者,其直营店与加盟店的总数已经超过一千家。

中式快餐在产品和服务体验方面表现更佳。其扩张策略首先着眼于产品与门店模式,旨在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例如老乡鸡品牌在北京建立了“农场旗舰店”,在原有基础上增添了烧鸟、精酿、烧烤、奶茶等品类。同时,该品牌将菜单按照早餐、中餐、晚餐、下午茶等不同时段和场景进行了分类。乡村基在相同领域内,决定开拓名为大米先生的新项目,其目标客户集中在一类及二类都市区域。

华莱士、德克士这些与赛百味同样属于西式快餐的牌子,也慢慢从底层市场成功突围。同时,塔斯汀、楚郑、豪客吉这些新中式汉堡品牌,借助汉堡的本土化改造来招徕顾客。塔斯汀在短短两年间就增设了两千多家分店,凭借梅菜扣肉汉堡、北京烤鸭汉堡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汉堡,以及价格在二十元上下的“廉价组合”,赢得了众多年轻顾客的青睐。

在中国市场,赛百味已非消费者首选,未来可能会面临更多挑战。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