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月饼券被黄牛半价回收后流向哪?

日期: 2025-09-29 15:05:50|浏览: 4|编号: 144012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中秋佳节将至,购买月饼的欲望日渐高涨。不仅普通民众挤满商店排队购买自用月饼,公司亦常将月饼代金券分发给职员。不少人更将代金券当作礼物送给亲戚朋友。

中秋临近之时,众多品牌月饼券在市场上交易活跃,进入兑换高峰。“诚信收元月饼券,即时到账即时核实,售出请通过私信联系”“2024版月饼券正在高价求购”“当前××楼月饼券是否还有人愿意收购”?《法治日报》记者经过调查,发现社交平台和电商平台上有很多关于月饼券回收的信息,其中涉及元×、星××、美×等知名品牌,回收价格通常是券面标价的四成到七成之间。

漫画:高岳

有个在二手平台上运营的江苏苏州票务账号,既收票也卖票,在收票页面标明要高价收购月饼票,记者随机选了一张价值318元的某品牌月饼券去问,对方说这张券能卖150元。

记者点击了“出票”的详情页面,这个页面写着“月饼券可以全国通用,要是你有企业资源可以合作,报价、发货、开票这些都能帮你处理,让你轻松赚得中秋。”记者又用一个不同的账号假装是公司采购,向这个票务询问了同一款月饼券的“出票”费用,这个票务告诉记者,月饼券的售价是248元。

月饼券能够享受优惠,开票时按商品原价开具普票,纸质凭证和数字凭证均可使用。工作人员说明,他们直接开具月饼厂商的票据,而非代理商的票据。对于大量订购的情况,所提供的发票将是苏州某知名月饼品牌的票据,确保收到的票据与月饼相关。

另外一种商品是记者询问的某个品牌的月饼,此外,这个售票处还向记者推荐了所谓更优惠的选择,即“你选择×××斯比较合适,我们这里价格更实惠”。这种票券可以享受六折优惠,而开具的发票金额大约是原价的八成到九成,甚至直言“你购买这些月饼主要是为了报销,选择×××斯月饼,我给你开具的发票报销额度会更高”。

记者询问为何各种票券的优惠程度不一样时,票务人员解释说,价格较高的票券是从市场上回收的,而价格较低的则是从票券销售商那里大量采购的,因此我们的进货成本较低,自然就能提供更优惠的价格。

经调查,部分个人账号在社交平台售卖零散的演出票,甚至搭建了“月饼券共享中心”。此类“售票”信息下常有众多“购票者”标价竞标。评论区里,不乏自称“大宗月饼券贩子”“专业收票”等用户,专门向“售票者”购买月饼票。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月饼券还有另一种现象:票证数量超过实际月饼产品,也就是“票证多于产品”“月饼券超额发行”,这被看作是月饼行业的一个暗箱操作。

一位行业内部人士透露说:月饼代金券的流转情况,有点像期货交易,基本上是生产厂家与购买者之间直接对接,或者是生产厂家与购买单位及其职工之间相互交易,这种状况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

调查期间,记者发现,社交网络上有一篇热门文章,名为《月饼兑换券的市场运作》,阐述了月饼生产商以优惠价格将兑换券卖给分销商,分销商再抬高价格后大量卖给企业等需要馈赠客户的群体。这些兑换券还可能经由赠送或转售,最终落入票务中介手中。而那些囤积者,会以较低的价格大量买入销售商手里的月饼兑换券,还有个人手中的这类凭证,随后,他们或许会以略高的价位,把这些券卖回给月饼制造企业,又或者转手卖给其他购买者。

缺少月饼制造环节时,相关厂商、分销商及囤积者皆可获利,这一状况被称作月饼“资本化”。对于这个现象,一位来自上海的业内人士刘娟(化名)向记者剖析了月饼兑换券的运作方式,具体来说,如果食品生产商发行面额为100元的月饼兑换券,以65元的价格转卖给分销商,分销商再以80元的价格卖给顾客A,顾客A随后将这张兑换券转赠给顾客B,顾客B以40元的价格转手给票贩子,票贩子最终以50元的价格将兑换券回购给食品生产商。在这个循环里,即便一个实体月饼都没有制造出来,但月饼公司获得了十五元,分销商得到了十五元,“黄牛”赚到了十元。

刘娟表示,月饼券的投机者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类是规模较大的投机者,他们能够收购价值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元的月饼券,充当类似分销商的角色。这些人通常在每年五六月期间与商家协商当年的订购额度,并试图争取部分退款。另一类则是零散的投机者,他们从个人手中购买月饼券,并不囤积,而是依据市场波动进行转售。

刘娟表示,月饼“证券化”导致月饼券市场价值出现起伏,商家难以准确判断当年的需求量,或许会过多发行,也可能发行不足。

媒体报道有人反映,其购得标有“玲珑心意”字样的月饼礼盒,然而该礼盒发放地点并非居住地所属区域,需前往其他地点领取,且能否当日拿到不确定,因此只好将礼盒中的月饼券转手出售。

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常莎表示,月饼券以礼品卡形态取代实体月饼,确实能够减少部分食物废弃,降低物流开销,在理想情形下促成厂商、分销商等各方获利,表面上实现了资源优化。不过,现实层面反映出月饼券的金融属性愈发突出,消费者的正当利益或会遭受影响。

常莎认为,商家是月饼券销售规则的主导者,他们为了逃避责任,设定了许多免于承担后果的条款,同时给购买者施加了多项责任。举例来说,要是购买者遇到月饼兑换货品时遇到阻碍,销售方不承担后果;即便用兑换券换取月饼,也无法确保食品质量,比如商家提供临近保质期的产品,购买者通常只能认栽;兑换券设有使用时限,若购买者未及时使用,就会过期作废;部分兑换券还规定了必须提前预约、只能在指定地点提货等条件,给购买者带来麻烦;倘若购买者碰上指定商品售罄,只能选择加价换购其他商品。

购买月饼代金券的客户,在与销售方的较量里,往往处于不利的境地,自身的正当权益,常常难以获得充分的维护,常莎指出。

另有业内人士表示,部分商家专门面向“馈赠领域”,开展“纸质月饼”的制作、贩卖以及回收等整套业务。这类交易通常比较隐蔽,接受过程也较为简单,资金周转更是迅速,这些因素或许会为腐败现象的蔓延创造机会。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提出,要整治月饼券异常流通问题,维护消费者正当权益,必须社会各界的多方努力形成统一战线。管理部门应加大市场管控,无论是票贩子的囤积居奇,还是商家设置的消费陷阱,违反法律法规的必须依法严惩,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行业方面应建立自我约束机制,引导企业诚信开展业务活动。消费者需要保持警醒,在经过深思熟虑后,最好从正规途径购买,根据实际需求购买,防止资源浪费,让月饼回归其商品应有的定位,以免自身正当权益遭受侵害。

作者|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丽 实习生 林铭溱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