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深受国人喜爱,是传统节日里的标志性食品,月圆时饼也圆,常全家共享,寓意着团聚与和谐,在中秋节是不可或缺的食品。今年大家讨论月饼时,不再纠结于甜味和咸味的区别,也不再去挑战五仁月饼的传统地位,而是关注各种新兴的网红月饼,比如小龙虾、牛蛙口味的月饼,你敢尝试吗?还有星巴克、哈根达斯等品牌的月饼,价格通常高达五十元,是否值得购买呢?国内老牌甜点商怎样突破困境维持长久经营的月饼份额?网络月饼的规范措施怎样落实到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王冠红人馆》经济调查将为您透彻分析众多网红月饼的中秋竞争格局。
一、 聚焦--网红月饼大热,奇葩馅料博眼球
中秋佳节家家户户都会品尝月饼,月饼的口味一直是节日中的焦点讨论。今年备受瞩目的月饼并非传统上的南北口味差异,也不是关于五仁月饼的去留问题,而是形形色色的网络流行月饼。
网络上的月饼品牌纷纷登场,今年涌现出不少新品牌,一些特色馅料的月饼引发广泛关注。在互联网上键入"奇特月饼"开展检索,即可察觉网友纷纷慷慨分享形形色色的月饼款式,其来源遍及各处,只要你能想到,就没有哪种不存在的月饼:老坛酸菜与山楂组合的酸辣月饼,小龙虾馅料提供油焖和十三香两种风味,松露、鹅肝、鱼翅、鲍鱼、燕窝、海参等高档配料已变得十分普遍,更有腰子、榴莲、香菜、咸鱼、蒜泥等口味的月饼供人挑选。
另外,还有扬州炒饭,笋干烧肉,香葱培根,辣子鸡,回锅肉,鱼香肉丝,甚至全聚德烤鸭风味的月饼,这些月饼的馅料本身就可以算作一道菜。
最不可思议的包括螺旋藻、人参和枸杞的混合物,还有普洱茶、铁观音、白兰地、竹炭制品,以及芥末味的辣条、速食面和含有金嗓子喉宝成分的月饼。
二、 解析--各式网红月饼大比拼,中国节日成世界品牌竞技场
国内"脑洞大开"的奇葩月饼
小龙虾口味的月饼。这种月饼已经流行了一年多,上海老牌的王宝和酒店隆重推出的十三香小龙虾月饼今年再次成为热门话题。据了解,每个月饼都包含四只小龙虾,制作过程非常费时费力,因此王宝和酒店每天限量发售一百盒,每位顾客最多能购买两盒,不接受公司批量订购。小龙虾月饼非常抢手,想要购买必须先购买兑换券再进行预订,通常需要等待数天才能成功。为了品尝新鲜出炉、热气腾腾的小龙虾月饼,每天都有许多顾客专程前往,但是黄牛已经把价格哄抬到300多元,而该产品出厂时12只装的定价是180元。
酸菜牛蛙月饼颇受欢迎,上海第一食品店今年推出了这款网红月饼,顾客纷纷排队购买,成为今年热门新品,每月销量稳定在三千个左右,据说每块月饼都含有一整只牛蛙腿,经过手工去骨,食用时无需吐骨,再搭配特制的红油酸菜,口感既嫩滑又爽脆,滋味鲜美并带点酸甜。价格:单价15元一个。
另外,第一食品店推出的鲍鱼搭配鲜肉的月饼,以及鲜肉和扁尖制作的焙熄月饼,还有大虾和芝士结合的月饼,再加上蟹肉与鲜肉相融的月饼,这些产品都成为了今年广受欢迎的网红月饼类型。
"白富美"最爱:西式网红月饼
香港美心推出流心奶黄月饼。节前该品牌月饼已售罄,多处专柜显示全部卖完或仅限凭证购买。这款最受欢迎的流心蛋黄月饼,食用前用微波炉加热三至五秒,咬开时可见内馅流出,咸蛋黄与浓郁奶香交融,口碑极佳。有六只装(含三种口味)和全流心八只装两种规格。
半岛酒店出品的迷你奶黄月饼,堪称月饼界的顶级奢侈品,在月饼领域声名远扬持续多年。据称其口感极为精致,从饼皮到馅料都散发着浓郁的奶香气息。当月饼界仍由莲蓉月饼主导的早期阶段,香港半岛酒店的点心专家独具匠心,首次将奶黄包的馅料融入月饼制作之中,由此诞生了如今风行中国内地的这款迷你奶黄月饼。售价情况:包含四个装和八个装两种规格。
星巴克出品的月饼系列,包含多种款式,有蓝莓芝士、蔓越莓芝士、抹茶玄米、软心奶黄、焦糖玛奇朵这些传统口味,今年又推出了五种新选择,分别是浓缩咖啡、冷萃咖啡、法式太妃奶黄、法式太妃芝士和椰子口味,这些新口味让月饼更加多样化。购买方式是6只装的中秋星情月饼礼盒,价格合理。
哈根达斯出品的月饼,其形态借鉴了中国传统月饼,将冰淇淋塑造成同样的大小,外层覆盖着醇厚酥脆的白巧克力与黑巧克力外壳,亦可用其他风味的巧克力进行包裹,中心填充的是进口冰淇淋,有多款不同系列的礼盒可供选择,每盒内的冰淇淋种类各不相同,价格方面,例如七星伴月礼盒
迪士尼月饼,这种点心悄然上市已经好几年了,不过在国内真正走红却是最近的事,它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那层乌黑的饼皮,选用的原料是桃山皮,这种皮料源自传统小麦粉制作的月饼皮要来得更加柔滑,存放时间稍长,饼皮容易变得软糯,另外,面皮中还融入了巧克力成分,使得整体风味带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苦涩迪士尼特色黑皮月饼,相当周到,包含八种不同风味,既有长辈偏好的红豆、奶黄,也有年轻人喜欢的香草、巧克力等选择,能够充分迎合各类人群的口味。售价:八枚装
中国节日成世界品牌必争之地
月饼深受国人喜爱,是传统节日中的标志性食品,圆月映照圆饼,寓意着家庭团聚与和谐,中秋节这天是必不可少的食物。古代月饼曾作为祭品在中秋节食用。相传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始于唐朝。北宋时期,这种饼被称为"宫饼",在皇宫中广受欢迎,也传到了百姓中间,当时人们常称其为"小饼"和"月团"。到了明朝,它已成为全民共享的饮食习惯。如今种类愈发丰富,口感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区别。像京式月饼、苏式月饼、广式月饼、潮式月饼等,深受中国南北方民众的喜爱。
月饼这个名称的最早记载出现在南宋吴自牧所著的《梦梁录》里,当时月饼呈现菱花状,与菊花饼、梅花饼等一同流行,那个时期的月饼并非只在中秋节食用,至于这个名称的由来已不可考,北宋时期知名文士苏东坡曾写下"小饼似含月,内藏油糖"的诗句,这或许可以解释月饼名称的起源,也可能是月饼制作方法的雏形。
自明代开始,有关月饼的文献便十分丰富,那个时期的月饼呈现圆形,并且仅在中秋节食用,成为民间在祭拜月神时不可或缺的祭品。月饼寄托着人们对家庭团聚的美好愿望,这种寓意或许也是从明朝逐渐形成的。若将明朝涉及月饼与中秋习俗的资料整合分析,便能清晰展现月饼承载团圆主题的演变过程:祭月仪式结束后,全家人会共同享用月饼及祭品中的其他果实。月亮圆满时饼也圆,大家一块分享,慢慢月饼就象征着家庭和睦。
如今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传统节日中秋节的月饼成了众多国际品牌竞相争夺的焦点,星巴克、哈根达斯,就连不是做食品的迪士尼,也都在抢夺中国节日带来的丰厚消费份额。国内传统糕点行业本就竞争异常残酷,面对拥有强势文化符号的进口品牌,想要应对并非简单之事,显然不能仅仅依靠频繁推出标新立异的月饼来维持市场地位,更无法借此扩大业务范围。本土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脱颖而出,将国内消费群体牢牢吸引,就必须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不断开拓创新,并且更加重视食品本身的口感品质和安全性,同时在服务环节投入更多精力。
网红月饼造假,过期月饼回炉重造
网络月饼顺应了线上购物的潮流,给购买者带来了不少方便,不过也存在若干风险。
近期,许多购买者反映,经由互联网购买的香港美心、半岛酒店等著名品牌的月饼存在仿冒问题。部分月饼出现了霉变现象,另有一些月饼内混入了头发、铁丝等杂质。经深圳警方调查,这些假冒的知名月饼源自本地一家食品企业,被仿冒的品牌月饼种类高达数十种。
有内部消息表明,这些网络月饼从广东陆丰某家食品作坊购入,生产成本非常低,分销价格为八十五元上下,运到深圳进行再包装,零售价高达二百多元一盒,主要通过网络平台如淘宝和微信进行销售,市场覆盖了广东、浙江、云南、江苏等多个省份。
与虚构的美好景象相比,那些制造网红月饼的隐蔽工场实在令人触目惊心。车间里弥漫着难闻的气味,堆积如山的陈年发霉月饼正等待重新加工,周围到处是飞舞的苍蝇和乱窜的老鼠。
手工制作隐患大,"私家"月饼工厂造
近些年手工烘焙家庭版很流行,在淘宝和微信朋友圈能买到宣传纯手工制作、没有添加的月饼,说它们制作精良、包装考究,因此很受青睐。
但是,许多自称"手工制作"的月饼,其实只是招揽顾客的手段。有商家工作人员表示,这些所谓的"手工"月饼基本上是机器制造的,仅在个别环节,让工人动手操作代替设备完成。
有位喜欢亲手制作点心的朋友表示,虽然会做一些月饼来自己享用或者送给亲友,不过如果真的要面向市场进行销售,经济上难以承受。自制馅料既复杂又耗时,购买现成的皮和馅,其原料加工过程是否干净卫生,有无添加化学成分,实在难以保证。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赵力超指出,依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月饼的检测项目超过二十项,而在社交平台等渠道售卖的"个人"月饼并未实施相关检测,潜藏安全风险。
销售渠道网络化,监管难度大
月饼已从实体店铺转向网络店铺销售,销售路径逐渐向线上迁移,其隐蔽性增强,管理控制变得愈发困难。众多网络上的小型店铺,其监管更是难以实现有效管理。
网络并非不受法律约束的地方。依据当前的法律条文,把过期的月饼重新加工,用劣质品冒充优质品等行为,可能触犯生产、销售不达标食品的刑事罪名,若掺入非食物成分,甚至可能构成生产、销售有毒食品的罪名,最严重的会被判处死刑。也就是说,违法的代价并不小,但目前被查处的几率不高,难以彰显法律的震慑作用。
惩处假冒伪劣商品,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依照现行法规,售卖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给购买者造成损害时,受害者有权要求"十倍价款赔偿",以此强化对售假者的惩戒。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当集中力量,实施精确打击。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透露,将强化与电商平台的合作体系;借助数字化工具对网络食品药品的严重违规行为实施即时监控,迅速发现并处理违规事件;同时增强与公安、检察机关的联合行动,健全网络食品药品的行政管理与刑事执法的对接机制,增强打击力度。
四、总结
中秋时节,月饼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品。今年月饼的填充物真是千变万化,奇特的月饼令人尝试新鲜,西式月饼显得很时髦,但最终经久不衰的还是那些口味被市场认可的长青月饼。无论是京派、苏派、广派,月饼的根基都在中国,传统点心需要不断精进,不能只走标新立异的路线。现在食品行业销售渠道日益网络化,因此监管工作必须加速加强,要坚决打击那些劣质假冒产品,确保人们能够吃得安心,吃得放心。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央广《王冠红人馆》节目及微信公号。
央广《王冠红人馆》舆情课题组 朱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