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假期是五一,很多人出门是为了吃东西,这种为了吃而旅行的方式成了年轻群体的新选择。根据美团的最新信息,在五一期间,有关度假、美食、酒店及其周边的搜索次数,比2019年同期的数字增加了三倍以上。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前往南京科巷、红庙、三七八巷这些热门餐饮地点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到几乎每家商店都需要等候很长时间才能获得食物供应。
科巷美食街几乎家家都排队。范晓林 摄
4名游客买了50斤现做蛋糕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来到南京新世纪广场周边的科巷美食街,发现这条街在网友中享有极高声誉,被誉为“南京最诱人的800米路段”。街道上行人络绎不绝,人流密度远超周边道路。这里汇集了各式各样的餐饮店铺,例如五粮记、草鸡蛋现做蛋糕、香辣鸭脖、金平饼屋、许阿姨糕团店、陶记德州扒鸡等等。不少排队等候的顾客,甚至背着行李箱,显示出他们是慕名而来的游客。队伍最长的是草鸡蛋现做蛋糕,还有早点吃吧,以及陶记正宗德州扒鸡,要排队半个钟头以上。
这家卖草鸡蛋蛋糕的铺子位于这条美食街的最末端,一位背着行李箱的丁先生表示,现做的草鸡蛋蛋糕非常安全可靠,一份只要十多元钱,无论是作为早上的主食还是下午的茶点都非常合适。有两位来自姑苏的姐妹透露,她们利用“五一”假期游览南京,根据在南京的亲戚建议品尝了科巷的美食,发现这家蛋糕店等候的人最多,她们决心也要加入队伍尝试一番,她们还提到“过去只见过购买网红奶茶时人们排起长队,未曾见过购买鸡蛋糕时也如此热闹。”媒体发现,该商铺另设有“每日限量50斤”的告示牌,本地居民通常购买两斤上下,外来访客购买量稍大,有四位携带行李箱的游客购买了整整五十斤。
五粮记的入口处,最先看到的便是六七只行李包,让人误以为到了旅店的前厅。跑堂的伙计们不住地报着房号,门口等候的顾客足有二十余人。据服务员说,提着行李慕名而来品尝佳肴的,大多都是事先精心规划过行程的美食爱好者。
科巷几乎家家都排队。范晓林 摄
“与网红相伴”的老南京有点懵
这条街上的食物非常美味,居住在此的人们实在令人羡慕不已,这种说法颇为普遍,一些到访者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在采访过程中,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捕捉到了这些声音,其中有人提及,科巷一带的餐饮如此兴盛,居住在周边的居民是不是每天都能吃得过饱呢
因此,记者特意寻访了几个居住在科巷新寓的人家,征询了他们每日和网红相处有何体悟。
彭女士谈到,其实她觉得科巷变成热门街道后,原本轻易就能买到的早餐,现在需要排队才能买到,特别是在周末,她确实感到有些不习惯。
杨先生居住南京三十余年,指出众多网络流行小吃多由社交平台上的意见领袖进行宣传推广,并非南京本地的地道风味,建议人们最好还是去尝试一下南京本地的传统菜肴。
杨先生还列举了南京的十种特色小吃,包括狮子楼做的锅盖面,小潘记熬制的鸭血粉丝汤,升州路售卖的章云烤鸭,盛源祥供应的盐水鸭,芳婆制作的乌米饭油条,鸡鸣汤包,绿柳居点的蛋黄青团,李记出品的清真牛肉锅贴,三七八巷卖的南京糖藕,还有科巷三姐酿造的酒酿,更值得一提的是被称为“排队王”的新百猫爪烤肉。
让身边的美食形成“市”
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执行会长于学荣在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的采访中谈到,科巷、红庙等美食街变得非常受欢迎,这表明了大众追求简单自然的心理状态,同时也揭示了旅游休闲时更加注重个人化体验的新动向。南京向来是饮食文化交汇之地,本地独有的一些腌腊制品、手工面条,以及借鉴外地做法的香辣烤串,被新生代顾客群体重新发现,借助短剧视频和抖音等社交平台迅速传播,无形中转变为热门美食,这无疑是件好事,它引来了大批慕名而来的食客跟风品尝。经营者必须深入探究顾客的想法,在食品品质方面、经营手法方面、宣传装帧方面多花心思,使周边的佳肴构成热门场所,这样网络美食才能持续走红。今年“五一”假期,感官旅游、深度体验等新颖活动,增强了旅客的旅行感受。美团研究院副院长厉基巍同样指出,“五一”期间出行需求的集中爆发,会带动各地生活服务业消费快速增长,这反映出中国经济正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范晓林 实习生 经天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