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4种“伪粗粮”别再买了!升糖特别快,越吃血糖越高!

日期: 2025-10-03 06:08:33|浏览: 2|编号: 146622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王阿姨已经六十五岁了,一直很在意吃的东西。她听别人说吃粗粮能帮助控制血糖,所以每天早上和晚上都把杂粮粥当作主食,还经常去超市买玉米饼、杂粮糊粉这些所谓的健康食品。但最近检查时,她发现餐后血糖竟然升高了2.1mmol/L,这让她感到很困惑。医生看了她的饮食记录后,没办法地提醒她:“你选的粗粮不对,小心血糖会越来越难控制!”这番话使王阿姨感到困惑:不是一直认为粗粮能够减缓血糖上升吗?难道是选错了种类?事实上,像王阿姨这样被“伪装的粗粮”所误导的人,生活中并不少见。现在,就让我们揭示“有益粗粮”中那些不为人知的误区,审视你餐盘里的“粗粮”是否真的安全,特别是第三种最普遍,也最容易被忽略。

许多人误以为全谷物有助于稳定血糖,事实上,并非所有全谷物都适宜患有高血糖或糖尿病的人群食用。一些以健康为名却并非真正粗粮的食物,其升高血糖的效力甚至超过普通大米和白面。你是否曾经被这些食物所误导?

粗粮真的都安全?医生:不对,选错反而升血糖更快

许多人家餐桌,增添有谷物粥和谷物糊;商店中,各式粗粮面包、粗粮点心同样非常畅销。然而你可能不清楚,这些“粗粮”里,潜藏着导致血糖急剧“攀升”的隐蔽元凶。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于康主任指出,粗粮并非单一品种,具有辅助控制血糖功能的其实只是其中一部分。那些质地软糯、名称中带有“糯”字的谷物,例如糯玉米、大黄米、小黄米、黑糯米,以及各类粗粮加工成的糊粉,它们对稳定血糖的作用并不像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有效。

差别在于淀粉的种类。粗粮里主要有两种淀粉,一种是直链淀粉,一种是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排列比较规整,身体分解它比较慢,导致血糖上升也慢。支链淀粉则有很多分支,容易被身体快速吸收,让血糖猛涨。像那些口感软和的粗粮,通常含有大量支链淀粉,吃下去后血糖会迅速飙升——它们的升糖指数(GI值)有时候甚至超过了大米和面粉。

统计资料表明,一般米饭的升糖指数在83左右,而糯米饭的指数能达到87到98之间;部分粗粮粉在加工后,指数会超过110。另外,磨成粉状的粗粮、杂粮糊、速食粗粮产品,颗粒越细腻,血糖上升得越迅速。因此,许多像王阿姨这样的血糖控制者,反而成了血糖急剧增高的对象。

警惕这4种高危“伪粗粮”,血糖超标的“隐形杀手”

第一种:糯玉米、糯米糕、黑糯米饭

这类食物的质地细腻,易于吸收,不过它们的成分中,短链碳水化合物占了绝大多数,比例常常超过八成。这些成分在人体内的分解过程非常迅速,一旦吃进大量,血液中的糖分就会急剧攀升。像随处可见的黏玉米,还有市面上受欢迎的小黄米点心,以及常见的黑米三角粽,其实都是导致血糖骤增的元凶。

第二种:五谷杂粮面包、杂粮馒头

市面上许多标榜“五谷面包”“杂粮馒头”的产品,实际主要成分仍是精制面粉,仅零星掺入少量粗粮作为装饰。调查发现,市售“全麦面包”中粗粮的真实含量往往不足三成,其消化后引发血糖波动的速度,与普通白面制品相差无几。此外,这些食品的成分表中常额外添加糖分与油脂,这又为健康埋下了潜在风险。

第三种:速溶杂粮糊粉、五谷冲饮粉

这类将粗粮研磨成粉末后冲泡的便捷食品,味道均匀,操作简单。然而正如于康主任指出的:“研磨成粉等于快速提升血糖!”粉末化后的杂粮颗粒显著缩小,比直接烹煮更容易被人体吸收。例如薏米磨成粉后其升糖指数达到128(远高于普通米饭),而绿豆制成粉虽然升糖指数增幅不大,但多数速溶糊状产品无法保证原料纯净且无任何添加。只需一勺冲调,味道虽好却会导致血糖急剧升高。

第四种:杂粮米饭里的“伪杂粮”

多数“八宝饭”“五谷米饭”成分里,白米占绝大部分,仅有少量杂豆、黑米作为装饰。这种“假多元”搭配的饭食,消化速度不会减缓,血糖水平依然会升高。商家以粗粮健康为卖点,多数是营销手段,真正有助于控糖的效果并不明显。

粗粮控糖”到底做对了吗? 别犯这3大常见误区!

错误观念:所有粗粮产品都有助于血糖管理,真相是,含有糯米成分的、磨成粉末的、额外添加糖分的粗粮食品,不仅无法帮助控制血糖,反而会显著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错误观念是:粗粮食用量无需限制,实际必须适度。中老年群体每日主食里,粗粮成分应占30%到50%。如果肠胃功能不佳,比例需要调低。吃太多粗粮会引发腹胀、腹痛、消化功能紊乱,这样反而无益健康。

错误观念有三:粗粮主食并非任意组合。“粗粮包、杂粮馒头”实质上以白面粉为主。“八宝饭”中白米占绝大多数。粗细食物需合理搭配,才能科学食用粗粮。

科学控糖,医生教你这样挑真正的健康粗粮!

首选天然谷物:例如燕麦、红豆、糙米、玉米粒、小麦粒、荞麦等,要少选深度加工的“粗粮加工品”和“速溶粉末”,不要轻信“粗粮面包”和“全麦食品”这类名称,必须查看成分表,若主要原料不是全麦粉就要小心。

饮食安排要注意:先多吃些青菜和肉类,再吃些细粮和粗粮。这种方式可以减慢糖分的消化,帮助血糖保持稳定。

健康的烹饪手法,应多采用蒸制和炖煮,控制油脂和糖分的摄入量,避免使用油炸食品,同时要少吃糖分较高的粗粮点心。粗粮与细粮的搭配比例,最好维持在三比七或者一比一,对于消化系统功能较弱的人,粗粮的占比可以适当调低一些。

每天主食总量是四两(折合约200克生重),要平均安排在各个餐次中,不要在某顿饭吃得过多,这样可以防止血糖出现大幅度的变化。

冲调杂粮粉,用牛奶或豆浆更佳:温热的牛奶含有较多蛋白质,有助于减缓糖分的消化速度,因此比单纯用水冲调效果更佳,不过,总的用量需要控制,不宜过多。如果存在乳糖不耐受的情况,可以选择用豆浆来替代牛奶进行冲泡。

千万不要因为限制糖分摄入就不吃晚饭,那样反而可能引发危险的低血糖状况!

许多人误以为粗粮是控制血糖的特效药,其实不恰当的挑选反而会损害身体机能。不要被“健康”的称谓蒙蔽了你的判断,要排除那些会导致血糖迅速波动的“假冒粗粮”,务必实现科学化、适量化以及粗细粮食的合理组合,这样你的血糖水平与整体健康状况才能得到切实的改善。

维持血糖稳定需要整体规划,由于每个人体质、消化能力、营养要求各不相同,不能简单套用统一标准,切勿轻信商业宣传和流行推荐。在特殊情况下,应当向正规医疗机构的营养部门和内分泌科室咨询,依据个人具体状况制定合理膳食方案。

这篇文章属于健康常识的介绍,融合了官方文献和个人的看法,其中有些内容为了方便说明和让人明白,做了些调整和加工,仅供大家参考,不能当作医生的判断依据。如果身体出现异常,请马上看医生。

食物成分表第六版可供参考,粗粮的真相与谣言提供了血糖管理新思路,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于康主任讲解了控糖饮食知识,成年人主食结构与血糖影响的研究成果值得注意,中国糖尿病人群饮食行为调查报告也提供了相关数据。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