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新闻晨报》所述,有人高喊“票子要伐?票子要伐?”这些头戴草帽、面容黝黑、腰间挂着挎包的人,一有路人经过就上前叫卖。每逢中秋节前月饼热销时段,各大提货点前总活跃着这类票贩子。中秋节临近一个月,细心的居民注意到今年票贩子数量锐减,“生意冷清啊!月饼兑换券滞销!”有票贩子抱怨。
根据消息,中央“八项规定”不断落实到位,导致月饼集体购买数量下滑,今年杏花楼、新雅月饼兑换凭证的印制数量也降低了将近四成,许多难以维持生意的黄牛被迫寻找其他谋生方式。
前几年黄牛月入2万
阿发(化名)左手持有一本已塑封的杏花楼月饼宣传单页,旁边是一包新购的金嗓子喉宝,右手夹着“红双喜”香烟,驻足于山东中路与福州路的交叉点,每当行人路过或车辆放缓速度靠近,他都会迅速熄灭烟蒂,快步迎上前去,满脸热情地吆喝:“月饼需要吗?现在正促销!”然而,他接连向数十人发出询问,却始终无人回应。他拿出火机重新点燃香烟,狠狠吸了一口,脸上流露出几分焦躁不安的神情。
今年,阿发已在福州路杏花楼总店外从事黄牛生意五个年头,但今年是经营最为艰难的一年。
他提到,杏花楼外的票贩子里,有几个和他相似,通常不从事票据交易,只在每年月饼热销时段才做些买卖"贴补家用"。前些年月饼凭证四处都是的时候,临时充当一次票贩子能赚到两万,那些社交圈大、脑子灵光的专职票贩子,月收入能达到十万。那个时期,杏花楼附近马路上游荡的中间商将近一百个,为了招揽生意,他们把顾客引到邻近的药店、笔墨店、狭窄巷子里碰头,还有人跑到外滩那边拦截路人。那个时期,随着中秋节日益临近,到杏花楼领月饼的人持续增加,福州路周边的交通也愈发繁忙,车辆行人交织呈现一片喧嚣景象。
如今生意惨淡黄牛转行
如今的行情差不多一个月份也就八九千元罢了,谈及今年状况,阿发发出一声叹息,月饼券生意愈发艰难。在杏花楼前他从早上七点多一直等到晚上七点多,一整天下来也没赚多少,许多临时倒卖的都改行了,我认识的人当中,至少有两三十位今年已经不再从事月饼券买卖了。
昨日13时,记者在杏花楼前观察,黄牛人数已不到20人。
接着,在哈根达斯南京东路分店入口处,过去经常聚集的倒卖者如今看不到了,仅有一位中年男士无趣地坐在长椅上歇息,他指着价值788元的哈根达斯金尊月饼兑换券说道,这种面额的月饼券今年根本无人问津,最畅销的是七八十元档次的月饼券,价格适中,能够享受半价优惠。
老字号应对市场各出点子
黄牛因为嗅觉特别灵敏,对月饼市场的情况颇有微词,同时,很多市民也指出,今年月饼券的发行量大大降低了。
记者问及5位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人员,他们都说今年没收到单位发放或他人赠送的月饼卡。市民石女士透露,去年虽然月饼卡被取消了,但单位仍发了一张300元的面包卡当节日礼品。今年单位已下达内部通告,要求过节从简。
杏花楼集团副主管沈一峰表示,今年杏花楼与新雅的月饼券,由于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发售数目确实降低了不少,大约各自削减了四成;同时,月饼的集体购买量也急剧降低。为了缓解集体购买减少给公司带来的冲击,这些历史悠久的中式糕点制造商也思索了许多应对方法。早些时候,折扣多提供给成批购买的月饼券,今年起,这部分优惠转向了散装月饼市场。比如南京东路的新雅饭店,散装月饼以八折优惠出售,生意一直很好。另外,那些瞄准普通消费者的老字号月饼,今年也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的喜好,对口味做了些调整。网络上许多年轻群体批评五仁月饼,戏称其应离开月饼市场,杏花楼便瞄准年轻消费者,推出了更受青睐的牛肉口味的月饼产品,新雅月饼在包装设计上更显潮流,将部分新颖款式与传统款式搭配发售,吸引更多年轻群体体验月饼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
市民青睐散装月饼
随着中秋节的临近,月饼销售进入旺季。
记者实地探访发现,市场上售卖的月饼大多为散装形式。以第一食品商店为例,功德林的散装月饼品种接近十种,盒装月饼仅有四种,所有价格都没有超过一百元。挑选散装月饼的顾客接连不断,店员们总是在不定期地补充货品。
杏花楼所有分店中,陈列着九种不同月饼,其中有两款高级礼盒装的价格超过300元,其它种类都在200元以内。然而半小时过去,只有一个人取走了一套高级礼盒装月饼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