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闲话“稻香村”细述三个“稻香村”渊源

日期: 2025-10-08 20:12:18|浏览: 2|编号: 150140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买盒稻香村,到底该挑哪家?

”——每年中秋前,朋友圈都要吵一轮。

苏州的、北京的、保定的,这些地方的包装几乎一样,但价格仅仅相差一元,而它们的味道却仿佛来自三个互不相干的维度。

别急,三分钟给你拆明白。

先说苏州稻香村。

它最近完成了两项重要举措:在迪拜建立了首个海外体验中心,将枣泥酥改良为符合清真标准,椰枣馅产品的价格甚至超过了国内市场;同时与阿里云合作搭建了“数字工厂”,实现了从和面到成品出炉72小时内的全程扫码追溯,连老手艺人的翻酥动作都被转化为数据信息。

老苏州人嘴硬:“机器再精,也烤不出灶火气。

”可年轻人买账——天猫旗舰店的回头客半年涨了四成。

北京稻香村也没闲着。

环球影城里那只“功夫熊猫”正吃着自家的山楂锅盔,人们排着长队等候两小时,只为抓拍它,还发现小程序里有个“京稻元宇宙”,戴上VR设备,就能亲手制作一锅玫瑰饼馅儿,要是弄糊了,就怪你自己了。

更为狡猾的是,它暗中把“京稻”登记为防御性商标,意图阻止他人使用“京味”这两个字。

老年朋友们嘴里嘟囔着“过于花哨”,却在凌晨三点争抢稀有的“皇室特供”点心盒。

最魔幻的是保定稻香村。

名字听着像蹭热度,其实是乾隆年间的真·老字号

去年它推出了“直隶稻香”这一子品牌,其包装设计模仿了清朝末期票号的样式,店员们则身穿长衫并采用传统作揖礼进行问候。

尤为令人惊叹的是名为“AI老师傅”的技术,它将世代相传的糕点制作诀窍,包括精准控制火候和掌握揉面技巧等核心工艺,全部转化为计算机程序,使得年轻人只需短暂学习三天,便能成功制作出符合标准的槽子糕。

河北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紧接着推出了一个“跟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行”的旅游线路,相关店铺的每日访客数量从三百人上升至一千二百人,太行山产的核桃都供不应求了。

颇为引人注目的是,这三家企业去年竟然聚在一起签署了《传统糕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议》,共同使用保定的核桃和苏州的糯米,甚至包括老手艺人之间的相互交流调动。根据95后的调查发现,人们对这三家的了解差距已经缩小到15%以下,其中北京稻香村通过合作推广走红,苏州稻香村依靠精湛工艺出名,保定稻香村则借助文化旅游实现突破。

老字号打架?

早升级成组团打怪了。

因此下次再为挑选商家犹豫不决,要记住这点:若需馈赠彰显排场,北京的品牌最为稳妥,和迪士尼相仿不会贬值;若为品尝追求新奇,姑苏的创意料理值得一试;若想拍照营造文艺范,保定的特色产品定能惊艳。

至于味道?

说真的,那三家的玫瑰饼都甜得发腻,不过老字号的优势就在于,品尝时能获得一种“它肯定不会难吃”的放心感。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