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克莉丝汀不少店关门 消费者储值卡无法使用

日期: 2025-10-09 20:06:13|浏览: 0|编号: 150839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克莉丝汀科巷店已关闭

我的储值卡里面剩有三百多元,由于有效期比较长,所以一直没用过。最近偶然刷小红书,发现有网友说它关闭了许多店铺,随后去核实,确实关了不少。南京市民陈女士向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表示,她最近注意到,历史悠久的蛋糕店克莉丝汀突然在南京大规模地关停了分店,她持有的储值卡因此无法使用,里面的钱也没有退还。据相关人员调查发现,南京地区确实存在克莉丝汀的分店暂时停业的情况,店铺外悬挂的布告上没有注明重新开张的具体时间以及处理退款事宜的方法,同时门店的联系电话和总部的联系电话都无法联系上。

实习生 彭奥香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王灿

记者探访: 部分门店紧闭,电话无法接通

2日,记者抵达南京市鱼市街的一家克莉丝汀分店,店门紧锁,店内不再摆放冷藏柜,原本陈列常温食品的木制货架也已清空。正门入口处的玻璃窗上张贴着通知,内容说明:“由于租赁合同即将结束,本店自2022年10月20日结束营业起正式停止服务……我们会通过其他分店继续为顾客提供便利。””并附上了距离较近的和会街店和科巷店的地址和联系电话。

记者多次拨打两家店铺的联系电话,始终无人应答。记者前往克莉丝汀科巷店察看,发现店铺大门紧锁,店内面包食品已全部消失。透过橱窗向内窥视,可见货柜尚在,靠窗的四层货架上,各层依次摆放着食品礼盒、生日帽等物品。大门上张贴着告示,内容为:“本店暂时歇业,重新开张日期待后续公布。””落款日期显示为2022年11月23日。

接着,记者尝试联系克莉丝汀的客服电话来打探事情原委,然而该热线电话一直处于繁忙状态,无法接听。记者又分别查询了上海克莉丝汀食品有限公司和南京克莉丝汀食品有限公司的电话号码,并反复尝试拨号,前者始终无人应答,后者接听的工作人员透露说,“我们这边是生产单位,偶尔也和销售点沟通不畅,目前厂区已经歇业了,具体放假时间尚不明确。”记者扮演顾客询问废弃的预付卡如何处理,服务代表指引,应留意店铺公示的告示,也许未来会集体公布处理措施。

克莉丝汀的官方网站公布,这个品牌在江苏省内分布着一百零九家分店,南京地区就占据了六十家。有一些南京的分店在网店上标明暂时停止服务,但大部分依然显示正常营业,然而记者多次尝试联系这些店铺的电话,却始终无人应答。依据小红书软件上用户分享的数据,鼓楼、建邺、秦淮等区域超过四十家分店已经停业。

消费者说:

卡里还有钱,品牌方未给说法

科巷店,记者碰上两位顾客,一位大妈激动地表示,这已是他们找的第五家分店,这几天跑遍了南京,连河西店都去了,所有地方都大门紧锁,门口贴着和这家完全相同的通知。

另有一位男士接着说,他们手头有一张500元的克莉丝汀消费凭证,尚未进行消费,却得知店铺已经消失不见踪影,卡片内尚存500元余额,因此心情十分迫切,尝试拨打客服热线却无人应答,也不清楚该向何处寻求解释。

这类情况并非孤例。一些人在社交网站上反映,克莉丝汀的店铺忽然停业,他们手里的储值卡里还剩着几百块余额却拿不回来。为了把卡里的钱花掉,这些人跑遍了全城寻找依然营业的克莉丝汀分店,结果多数时候都找不到。

媒体报道显示,克莉丝汀在2022年上半段有过歇业情形,此后该公司在其官方销售平台发布通报,说明自8月1日起各分店重新接纳顾客,暂停营业期间到期的代金券,在店铺重新运作后依然能够使用。

不过针对这次停业,克莉丝汀还没有公布任何解释,在他们的网店里,点选“糕点、小吃、礼盒”这些分类,系统会提示“您查找的内容没有匹配的记录”。

公司现状

曾是“烘焙第一股” 如今成了“老赖”

克莉丝汀曾是广为人知的甜品店,1993年于上海创建。它最为出名的是特色年轮蛋糕和特色胚芽乳饮品。2012年,克莉丝汀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交易,被称为“烘焙业首家上市公司”,然而目前其市场价值仅剩0.73亿港元。自2012年以来,该公司的年度营收持续减少。天眼查平台披露,10月13日与11月16日,上海克莉丝汀食品有限公司因具备履行条件却拒绝执行法律文书规定的责任,先后被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和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法院认定为失信被执行人,也就是俗称的老赖。

律师观点

未按规定妥善处理 将被视为欺诈

当前情形下,倘若克莉丝汀店铺停止运营,储值卡内的资金怎样进行权益保障?国浩律师(南京)事务所的曹浩律师指出,依据《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条,各方需恪守协议,完全实现自身责任。此外,根据《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的条款,当商家结束营业、暂时停止业务或迁移店铺时,必须提前三十天告知已支付预付款的顾客,同时需依照相关规定承担相应责任。若商家没有事先通知已支付预付款的顾客,也没有做好妥善安排,导致无法提供商品或服务,并且联系不上商家,这种行为将被认定为欺诈。

因此,客户持有充值卡消费记录,比如契约、收据、支付证明等,可以拨通“12345”“12315”等服务热线陈述情况,或者运用法律途径正当捍卫自身权利。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