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老街:诉说光阴的故事(组图)

日期: 2025-10-10 22:11:52|浏览: 1|编号: 151636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跟祖国大陆相比,台岛的很多老街不算老,但也自有一番风情。

台岛淡水老街商铺林立。

西门町 迷失在日式风情街

台湾地区有很多地方容易让人产生在日本的感觉。例如西门町,那里到处都是招牌和旗帜,让人有这种印象。

西门町是台北市首条且具代表性的步行街。它因地处台北城西门外而得名。日据时期,西门町原是片荒芜之地,后来日本人效仿东京浅草区,在此规划成休闲商业区。1930年代起,这里成为台北知名的电影街。进入40年代,各戏院宾客盈门,仅武昌街二段就接连开设了十多家影院。

上世纪90年代末期,西门町被划定为步行区域,如今几乎每个周末都能看到签唱会、电影推广活动以及街头表演等。这个地方与名人缘分颇深,林青霞正是在西门町和朋友逛街时被星探发现,电影《向左走,向右走》里,梁咏琪寻找金城武的片段也在此取景拍摄。

同行人员中的南湖国旅向导表示,西门町是台湾地区众多美味汇聚之处。刘德华每次到访台北,都会去老天禄卤味店品尝,那里的鸭舌、鸭翅、鸡爪、鸡翅、豆干等菜品色香味俱佳。阿宗面线摊前常常聚集不少食客,每人手里都拿着一碗面线,由卤大肠、面线、香椿、蒜泥和黑醋调制而成的面线汤头让人难以忘怀。成都杨桃冰拥有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琳琅满目的杨桃冰爽饮品,使人们在寒冷的季节也渴望来一杯。

淡水老街 悠游于古建筑之间

淡水老街地处台北盆地淡水河的出海口,控制着北台湾的入口地带,在公元1858年时开始通商,是台湾北部地区最早建立起来的港口之一。

商旅船只的喧嚣不再,但漫步在淡水街道,各式西式、闽南式、日式老建筑,似乎都在讲述小镇的久远故事,从1629年西班牙人占据、1642年荷兰人进犯,到郑成功夺回台湾,经过清朝的治理,还有日本殖民统治的岁月。

步行游览是一种很好的体验方式,中正路、真理街、重建街、三民街、清水街这些地方,特别能体现老街的古朴风貌和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各种风味小吃,比如柯仔煎、铁蛋等,可以让你体验一次舌尖上的享受。

乘客可以选择乘坐连接淡水、八里以及淡水、大稻埕的船只,沿途欣赏淡水河的美丽风光。可以观赏河流,可以眺望山景,也可以体验乘船的乐趣,这种古老的旅行方式至今仍然充满吸引力。由于有淡水河、渡船头等著名景点,再加上捷运系统的便利,使得淡水老街的风采无人能比。

鹿港小镇 绕不过美食与民居

如果你丈夫是鹿港人氏,可否见到我的双亲?我家位于妈祖庙后方,经营香烛的小铺子就在那里

二十年前,台湾歌手罗大佑创作的一首《鹿港小镇》在大陆广为传唱,也让这座位于台湾中部西海岸的古镇声名远播。

台湾有个古老说法:“首府次鹿港再是艋舺”,说明清代台湾三个主要都市的兴旺景象。首府指台南府,艋舺代表台北万华区,鹿港则是第三大城镇。台湾的城镇化进程是从南向北推进的,鹿港小镇作为历史见证者,曾经商业兴盛,如今逐渐没落。

此处遍布着许多往事。早在1642年,荷兰人经由此地抵达,驱逐了西班牙人,由此掌控了这座岛屿。郑成功在祭祀妈祖之后,趁着潮水上涨,成功实施偷袭,从鹿港的一个港口上岸,将荷兰人围攻了九个月,最终夺回了该岛。

鹿港小镇到处都是风味独特的食品。一家名为“童年往事”的店铺,吸引了许多台湾同胞在此怀念往昔岁月。每天从早到晚,总有不少台湾同胞回到这里追寻童年记忆。长兴里的兴安宫外,一位年届八十六岁的阿嬷已经经营泰兴梅饼生意六十载。九曲巷口,阿善师祖传授秘方的十二味青草茶,其醇厚韵味让人忍不住想品尝六十年前的传统滋味。在埔头街和瑶林街购入一批手工制作的乌鱼子,品尝一块由泉州名厨郑槌来在台湾发明的凤眼糕,啜饮一杯提神解热的“青蛙下蛋”,驻足于制糖小贩摊位前凝神,皆可令人感受到夏日寻幽怀古的意境。

这处的一些陈年房屋门窗间都附着着绿绒,石子路被行人磨得光滑发亮。除了镇里的历史建筑,鹿港小镇上的寻常住宅也很有韵味。台岛四大家族之一的鹿港辜家的祖宅,是鹿港住宅的典型,现在变成了民俗展览馆。整个展馆包含洋楼和古风楼,前者是西式建筑,环境清幽,后者是传统的闽南建筑风格,充满古雅气息。馆藏物品种类繁多,包括一位18岁新婚女性使用过的三寸金莲,一件以木炭热水加热的熨斗,一台手摇缝纫设备,还有供过去文人墨客进行思维碰撞的七巧桌等。

邵族村落,八名女祭师在主持祭祀活动。

著名景点

日月潭畔邵族村落 原住民面临现代危境

风景优美的日月潭旁,住着台湾原住民里人口最少的邵族族群。邵族是台湾独有的一种以湖泊为活动中心的狩猎采集民族。

邵族人擅长歌舞,台湾光复后,蒋介石每年都到日月潭休养,邵族村落便成了台湾首批以部落歌舞为特色的旅游地点,当时邵族人还主动要求前往外岛前线为军队服务,他们的活动范围最远到达金门岛,可以说是台湾艺术工作队的先行者。

现今邵族仍存母系社会习俗,女性负责外出谋生,男性则操持家务,同时也要从事狩猎捕鱼活动。氏族内重大事务的决定权掌握在女性手中,八位女祭司会在邵族的传统节日负责主持祭祀仪式。杵音之舞是邵族丰收庆典的核心环节,“湖上杵声”位列日月潭八景之中。男孩们同样需要经历成人仪式,该仪式包含敲断一颗牙齿的环节。邵族群体正遭遇灭绝的威胁,他们坚持使用本民族的语言,不过整个族群的人数不足三百,并且已经出现了近亲结婚的现象。

邵族面临消亡风险,台岛当局为此推出多项扶持政策,促使邵族成员与其他族群结合,生育子女可领取6万台币奖励,子女教育费用亦全免。

邵族民众的日常活动仍以捕鱼打猎、耕种田地和采集山林资源为主,不过国家推动的旅游项目也促使部分邵族人逐渐接触新观念。在日月潭湖边,设立了一座展示邵族文化的场所,该处不仅展出传统服装,更侧重于售卖纪念品,诸如灵草、鹿角、鹿角胶以及各类草药。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