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骨熬汤”的味千拉面十年浮沉,现在只剩下“熬”了

日期: 2025-10-11 20:09:24|浏览: 2|编号: 152289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关店大潮下翻台率仍显著下滑

2022年上半年,味千的营业收入为6.77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了33.1%。其毛利润为4.96亿元,也出现了32.7%的下滑。在人力开支方面,公司支出2.11亿元,降幅达20.4%。这一数字占到了总营收的31.1%,相比去年同期的26.2%有所上升。到2022年6月30日为止,味千旗下的店铺总数降至669家,比年底减少了68家。

可能是顾客的喜好发生了转变,也可能是日式面条的种类增多了。总之,无论是味千最初在中国发展的香港,还是中国大陆地区,近年来选择去吃味千拉面的人明显变少了,具体体现在店铺关闭的浪潮中,每天餐桌的使用频率(每天接待的次数)依然在持续地降低。

新加入市场的商家发展迅猛。据了解,松鹤楼经营的面食店,现阶段每日顾客周转次数为6到8次,个别店铺甚至超过10次,意味着单日内同一座位会有超过10组顾客使用。和府捞面采用较慢的营业节奏,顾客周转次数维持在7到8次,华南区域店铺经营状况相对平淡。即便遭受质疑的非快餐品牌海底捞,2021年顾客周转次数仍有3.5次。

“大骨熬汤”就是大忽悠?

资料表明,味千拉面最初由日本人重光孝治在日本建立。然而,只要继续阅读下文介绍,就能了解到这个“日本人”真实姓名是刘壇祥,他出生于台湾高雄,是一位纯粹的客家人。刘壇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前往日本学习,之后在日本结婚定居,并改名为重光孝治。

味千刚到中国时,大家对外国餐厅还带着美好想象,他们日式的店面布置和店员打扮,在那个年代显得很特别,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味千说一碗汤里的钙比牛奶多四倍,比普通肉类高出很多倍,这让人们更加看重它。

但招牌砸下仅是刹那之间。二零一一年,味千中国曝出“骨汤门”事件,有媒体揭露味千拉面汤底并非大骨熬煮所得,而是以浓缩汁调配而成,在公众的高度关注下,味千在其官方网站确认汤底确实系浓缩汁调制而成。研究数据表明,每毫升浓缩液中含有钙485微克,若以一升浓缩液配制成100份汤料为基准,每份汤料中的钙含量仅约为48.5微克,这一数值仅占其广告宣称的1600微克的百分之三

味千因主打“大骨熬汤”而遭重创,其信誉至今未能修复,味千在香港股市也因此事件受到极大影响,从“骨汤门”事件曝光到恢复交易的三周多时间里,味千的市值损失了将近79亿元,从此步入了持续下滑的阶段。

味千不是没有自救,但几乎不见成效。

2015年,味千花投资了约6000万美元进入百度外卖,希望借助百度外卖这列快速行驶的互联网列车发展自身。当时味千认为,这样做能够扩大业务范围,对实体店堂的依赖性会显著减弱,开设门店时所需的房租和人工开销可以节省很多。这一行动曾经让味千实现3.75亿港元的实际收益,但优势短暂,到了2017年,百度外卖在“千团大战”中遭遇失败,味千整体经营亏损2.5亿港元。

味千餐饮公司除了投资送餐企业外,还开发了即食加热面条产品,并且举办了面向全国民众的免费面食赠送活动,在店铺运营方面,曾经推出全天候优惠套餐,其中包含印度尼西亚风味炒饭,也有欧洲风格下午茶,甚至还有南亚飞饼。现在,味千拉面品牌正努力巩固其招牌大骨浓汤的特色,推出的新商品也着重于制作多种口味的原汤面……然而,这些所谓的“创新尝试”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

如今,这家在日本发展了二十多年的拉面连锁店来到中国,曾经风光无限,后来却走向衰落,原先引以为傲的“大骨熬汤”,现在也仅存这个名字了。

食品安全问题频出,味千的“下限”在哪里?

这家公司的经营状况和知名度持续走下坡路,味千好像已经放弃挣扎。和其他在社交平台上备受关注的餐饮企业相比,味千拉面不仅缺乏新意,没能制造出任何引起广泛讨论的事件,反而一再在食品卫生方面出问题,不断挑战顾客的容忍度。

黑猫投诉网站上有提及在味千拉面中发现杂质、食物饮品出现腐坏现象的情况,也有反映服务态度恶劣的案例,甚至有人指控送来的外卖包装被拆过,然而味千对此类意见置若罔闻,表现得丝毫不在乎顾客的感受。

另外,有顾客反映在苏州的店铺里吃到了腐坏的豆角,但店员最初的处置方式是毁掉相关物证,直到未能成功销毁后,才提出赠送两杯饮品和取消订单的赔偿措施,2018年11月,味千在上海的一家分店被发现炒饭用的碗、盛饭的碗以及小食盘的大肠菌群含量超标,2019年12月,厦门的一家门店被检测出汤盅中留有清洁剂成分。

负面评价不断累积却没有任何改进,味千的品牌声誉可能早就摇摇欲坠了。一个不重视顾客反馈的品牌,未来还能走多远呢?

粉面类餐饮品牌“厮杀”激烈,留给味千的时间不多了

味千好像总停留在从前,考察好几个大中城市的分店发现,那里的店面布置、器皿、员工制服等样子,大体上还是十年前的老样子,显得有些跟不上潮流,这家看似落伍的老牌子,真有可能突破困境,展现出老企业的崭新面貌吗

如今餐饮行业,早已不是味千兴盛时的竞争态势,特别是那些受到资本关注的面条领域。统计表明,2021年,面条店在小吃快餐店中的比例达到21.9%,并且已经连续四年持续增长。不完全统计显示,2021年,国内面条品牌完成了24起融资活动,涉及15个品牌,总金额将近百亿,其中9家拥有实体店面。2022年春季,成都粉肠粉企业甘食记成功募集五千万元资本;和府捞面在获得八亿元E轮融资之后,计划于岁末向香港联合交易所递交上市申请。

当前市场上,众多面馆在声望上超越味千,以和府捞面与歌志轩为例,这两家店都视汤底为面条品质的核心要素,和府捞面特别指出,他们的特色草本汤精选新鲜猪筒骨作为基底,还混合了多种草本植物,采用文火长时间炖煮,以此确保汤液的纯粹与鲜香。这家日式拉面店歌志轩把特制酱料当作核心招牌,它那别致的日式店面布置让年轻顾客觉得很特别,来此体验拍照留念的人非常多。

总之,要是食客想吃拉面,似乎没必要一定选味千,不断冒出来的新店家就像十几年前兴起的味千那样,凭借上乘的品质和与众不同的消费感受,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忠实顾客。

另外,在疫情过后,很多人待在家里,转而购买方便速食面,预制的菜肴也限制了味千的扩张余地。有顾客表示:"反正都是调制的,不如买现成的带回家自己弄,反而更划算"。2021年初,阳际山野、劲面堂、拉面说等高端速食面品牌接连宣布获得投资。

味千企图借助网络平台分得一杯羹,然而在某个购物应用中,味千拉面专卖店经营状况欠佳,最畅销的商品月销量也仅有五百余份。

专家指出,由于病毒病对个人经营餐馆造成严重损害,众多资金实力较弱的小型餐馆被迫停业,这反而促进了目前中国餐饮业向连锁经营方向发展。这对味千二十多年建立的店铺网络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但倘若味千继续沿袭旧日的失误,很可能在后疫情时期的新消费风潮里持续衰落。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