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百味"名称突然带上了儿化音,售价也涨到57元一个三明治,这样的变化谁能承受得住?
这家店尤其在北京地区表现突出,数量高达175家,占据了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仿佛将全部期待都集中在了二环到六环的地带。
先别急着笑“味儿”字土。
根据官方备案信息,此前已将国内品牌标识悄然更改为“赛百味儿”,这一变动至今才正式公布。
调整译文后,房租、装修费用、菜谱内容完全维持原样,所需开销极小,却能意外获得网络热传,这种做法远比制作电视广告片便宜许多。
真正肉疼的是价格。
同样的面包,同样的肉,在韩国首尔售价4900韩元,折合人民币26元;在日本东京价格是450日元,折合21元;而在北京价格则直接翻了一倍。
进口食材的税费相当可观,但经过业内核算,牛肉片购入成本不足9元,在57元的售价中,品牌附加值占据了绝大部分比例。
北京白领吃不吃这套?
外卖平台信息表明:公司更名后七个日子的统计显示,赛百味在国贸、望京、中关村这三个商业区的订单数量增加了百分之十八,与此同时负面评价也相应增多,评论中提及的问题主要涉及价格偏高、酱料过多以及面包口感偏硬。
有人留言:“花57块,我为啥不去吃碗和牛拉面?”
贵归贵,它依旧能开下去,秘诀在铺位。
北京商场的地下部分设有餐饮场所,其中位于角落的位置通常收取的费用最为昂贵,赛百味这家店铺入驻的时间比较早,双方签订的协议期限长达十年,其租金被固定在了2015年的水平,这个价格仅仅比新茶饮类店铺的一半还要高一些。
房东不敢轻易毁约,它也就敢继续“躺”在好地段。
对比下对手更扎心。
麦当劳在中国持续追踪“巨无霸指数”,肯德基推出“热干面”“豆花”后广受欢迎,赛百味到2023年才将点餐系统调整为中文版本。
日本和韩国市场早已把韩剧、动漫、便利店等品牌形象运用得淋漓尽致,而中国团队在开展微博抽奖活动方面却显得落后,这种差距非常明显。
有人把希望押在“20年4000家店”的计划上。
通过查询可以了解到,赛百味中国每年的新增门店数不足六十家,照此发展趋势,要达到四千家门店的数量,需要等到二零八零年。
加盟团队背后议论纷纷:入门费高达三十万,机器设备花费二十五万,店面布置需要二十万,总部宣称三年能够收支平衡,实际上五年都很难实现,结果投资者立刻选择离开。
真正该担心的不是名字,是品类红利在消失。
便利店售价4.9元的全麦鸡胸三明治,还有瑞幸提供的9.9元牛肉贝果,它们凭借“健康又便宜”的特点,迅速占据了消费者的心理认知。
赛百味再想讲“低脂”故事,得先过便宜这道坎。
因此,“赛百味儿”其实是一种撤退策略:以最低花费向北京市民表明自身存在,同时顺便探查有多少人愿意为品牌声誉和优越位置支付额外费用。
感知到活动迹象,就继续驻扎在办公大楼附近;若没有活动迹象,175家店铺随时可以关闭一半,毕竟租赁合同即将期满,减少损失也不算什么。
外卖平台上,那句“真成北京老字号”的调侃高赞第一。
传统品牌注重的是岁月沉淀和情感纽带,并非随便插入一个儿化音就能轻易融入其中。
何日能让价格控制在三十元以下,将调料包调整为低糖低盐,把下单环节简化至二十秒之内,这才称得上真正的美味。
否则,再改一次名,也救不了下滑的翻台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