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百年复茂”糕饼店的前世与今生

日期: 2025-10-19 07:02:23|浏览: 7|编号: 157643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2017年8月5日,上午时分,在福建莆田市城厢区文献路的古谯楼之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莆仙十音八乐”被传承者们表演得十分投入,神情陶醉。在古谯楼临街某个位置,听到故乡熟悉的乐器声,菲律宾归来的老华侨张思成,在老伴和孩子们的陪伴下,找到了一家名为“复茂饼家”的点心铺子,离开家乡莆田已经六十多年了,张老先生时时刻刻都在怀念“复茂饼家”那股子家乡的味道。

张思成先生曾提及的复茂饼铺,70余年前位于古谯楼旁,是他童年时的常去之处,后来多次搬迁,早已不在原址,如今已无处寻觅。那个年代这家饼铺相当火爆,糕点诱人的香气,深深烙印在老一辈莆田人的脑海中,也萦绕在海外漂泊游子的思乡情怀里。

复茂的百年经典大礼饼、绿豆饼、家乡粽、兴化麻薯、平安饼,这些产品如今已经传承了上百年时间。百年经典大礼饼属于莆田地区的传统肉饼,在当地兴化的风俗习惯里,它代表着吉祥如意、家庭团聚以及欢乐庆祝的意义。复茂大礼饼已经传承了四代人的手艺,在莆田的糕点制作历史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复茂饼家在莆田拥有超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最初仅有一家临街店铺,如今已扩展至全市64家装修精美的分店。店内每一款饼点都蕴含着“中华老字号”历经百年而品质恒定的精髓。这种卓越品质源于复茂糕饼长期以来的诚信积累,也体现着历代复茂人代代相传、锐意革新、追求卓越的坚定信念。

家族三代人已实现基业兴旺的夙愿;期待通过我的不懈努力,复茂的优良传统能传承给下一代,直至我的儿子孙子,让他们接续完成下一阶段的基业昌盛计划。这位复茂家族的领军人物郭继光,给媒体留下了温和、知性、健谈、阳光、充满自信的良好观感。

郭继光现年55岁,担任福建复茂食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同时也是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复茂饼家制作技艺的第三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郭继光是中国烘焙领域首位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和郭继光交谈,如同阅读中国近代史,家族往事中展现出一个“中华老字号”在百年历程里的风雨与岁月。

爷爷郭意德,站在左侧第三个位置,父亲郭继光,位于左侧第四个位置,孙子郭旭,处在左侧第二个位置,这三代人合影,照片由复茂提供

前尘旧事

谈到家族历经百年再度兴盛,就不能不提我爷爷郭诚猷。郭继光对家族往事记得清清楚楚。

20世纪20年代中期,郭继光的祖父郭诚猷受聘于涵江复茂饼店,担任老师傅一职,负责钻研绿豆饼的加工方法,他天资聪颖且勤奋刻苦,在制作绿豆饼的过程中迅速精通了广东饼的制作技巧,并且利用空闲时刻向外国传教人员学习掌握了面包的制作流程,为当时涵江饼店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爷爷天生擅长做糕点,许多糕点的做法,他只需旁观两次就能领会关键技巧。在东家工作五年后,爷爷全面接管了饼店的经营事务。某日,老板颜孝良把爷爷唤到身边,首先对他五年来的付出表示感谢,同时鼓励并支持爷爷前往莆田城关独立开店,进一步扩大复茂的品牌效应。由此可见,爷爷在老板心目中的地位相当重要。郭继光这样说道。

20世纪30年代初,我爷爷郭诚猷抵达莆田城关,于城里文峰宫大路街租赁了铺面,建立了复茂饼店的分支。这个分店独立运作,独立核算。爷爷非常注重传承复茂的宗旨,坚持诚信为本,对待顾客一视同仁。他在持续改进产品的同时,使饼店迅速发展成为莆田城里规模最大、声望最高的中式糕饼与西式点心店铺。

人生中既有顺利的时候,也有不顺利的时候。20世纪40年代初,郭诚猷的事业正发展得很好,突然发生了一场大火,让复茂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文峰宫附近燃起了大火,街道上几十家店铺都被烧毁了,爷爷的店铺也没有幸免于难。”尽管遭遇了这场大火,郭诚猷并没有被打垮,几个月后他又重新开始,在古谯楼的西边开设了“复茂饼家”。

爷爷有五个儿子和四个女儿,唯独父亲特别喜爱糕点,父亲中学还没读完就跟着爷爷做糕点,并且从爷爷那里掌握了极为娴熟的制作技巧,郭继光表示当时复茂饼店和城市里许多糕点铺相似,都是“店面后设工坊”的家庭式经营,因为爷爷郭诚猷和父亲郭意得二人合力,勤劳付出,店铺逐渐发达。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爷爷和父亲掌管的复茂饼家加入了公私合作,爷爷被安排到市郊供销机构管理城郊面点作坊的制造,父亲则在莆田县城中心面点作坊担当核心技师,那时父亲和爷爷还根据顾客要求,经常在夜间为顾客加工面点食品。郭继光表示正是因为爷爷和父亲数十载如一日的坚持,才让复茂面点的制作手艺能够延续下来。

新世今生

去郭继光工作的单位进行走访,聆听“百年复茂”的前后经历,一边喝茶一边品尝点心,实在是非常开心的一件事。他五岁时就常在父亲和爷爷身边观看他们制作点心,那时家境拮据,站在旁边就是为了能分得一块,那时耳闻目睹和自幼对点心的喜爱,也是他后来选择转行的缘由。不曾料到,这位面带微笑、学识渊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郭继光,其实并非科班出身。

1979年,郭继光十七岁那年,他考入了福清师范专科学校,两年后顺利毕业。他离开家乡,前往离家四十五公里外的一所中学,开始担任英语教师的工作。那个时期,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了整个中国,也为复茂糕饼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福建复茂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郭继光(马力 摄)

文革期间至七十年代末,国内不允许私人创业,我工作之时恰逢全国范围推行改革,我第一个月的四十点五元工资里,有十五元交给父亲用来购置制作糕点的器具,让父亲和爷爷得以再次开张,继续做老本行,复茂糕饼从此又出现在寻常百姓的餐桌上,郭继光这样讲述。

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政府提倡私营经济发展,郭继光的祖父与父亲得以东山再起,重新创办“复茂饼家”,在传承传统点心的同时,还推出了人参糕、椰子丸等创新产品,这些产品面市后广受消费者欢迎。因为复茂糕点品质优良,价格公道,加上其百年老店的品牌效应,重新营业的“复茂饼家”客似云来。家里的糕饼不仅能在自家铺子卖,还批发给城里不少小卖部。到了八十年代末期,复茂饼家已经很有名气,产品卖遍了莆田的城镇和乡村。

复茂饼家的鼎盛时期是在郭继光掌权之后。这位中学英语教师为何要舍弃自己热爱的教育工作,转而投身于糕点制作领域?每当从学校回到家中,他总能目睹年迈的祖父在辛勤工作,而已经退休的父亲则每天清晨骑着自行车,将点心运往市区的各个售卖网点,身为家中长子,目睹这些情景让他倍感难受。”郭继光说那个时候他尽量帮父亲和爷爷多干点活儿。

1991年,爷爷去世了。他去世前紧紧握着我的手,反复叮嘱我要把复茂饼家经营下去。三十年来与我相伴的爷爷突然离开,我心中那种失去至亲的悲伤难以言表。那时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让祖辈的心愿得以实现,让复茂饼店在莆田遍地开花。郭继光说到这里情绪激动。

爷爷离世后,郭继光就开始了南来北往的拜师之旅,特意前往当时国内烘焙技艺最精湛的广州华美烘焙学校进修,拜在了中国烘焙界十大名厨之一的周发茂门下,这次广州之行对复茂日后的成长有着深远的意义,郭继光不仅掌握了前沿的糕点制作方法,还创新出了“福建著名产品—妈祖平安饼”、“中华佳品—复茂白莲蓉月饼”等全新品类。最重要的是这一路郭继光开阔了眼界,打开了思路。

遵循祖父最后的吩咐,为了家族尚未完成的使命,郭继光舍弃了热爱的教育工作,将所有心思都放在了复兴饼店的运作和进步上。1996年他创立了复茂公司,原本的家庭式小工坊逐渐演变为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企业;1998年复茂开始拓展连锁经营;2003年复茂公司正式更名为“福建复茂食品有限公司”,拥有悠久历史的“复茂饼家”正式步入传统产业的现代化管理阶段;2004年复茂建成超过八千平米的生产基地和总部建筑,复茂工业园区初显轮廓,发展成为一个融合研发、生产、销售、教育等多种功能的现代化企业。各种奖项接踵而至,包括中华老字号、全国十佳饼店、诚信企业和福建省名牌产品。

福建复茂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郭继光(马力 摄)

也许是过往的某种执念,主要是出于对整个社会,以及国内烘焙领域的使命感,郭继光一直觉得培养人才是公司进步的关键环节。为了促进中国糕点行业的持续进步,郭继光持续投入超过一千万,于2010年12月发起了烘焙“精英培养方案”,此后与福州大学、河南技术学院、莆田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省内外院校联合开展教育项目,迄今为止已经举办了51期,培训学员超过一千人,为社会各界输送了大量具备烘焙技能的专业人才。

一百多年以来,复茂不断推陈出新,不仅是为了保留对故乡的思念,家族几代人的不懈奋斗更希望为乡亲们献上佳饼。那是一种历经岁月沉淀的滋味,仿佛能穿越时光。复茂制饼如同做人,我们既重视品牌形象,更珍视历经百年风雨、始终如一的匠人精神与品质。这是郭继光所强调的。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